
編者按
2014年1月22日,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智庫項目(TTCSP)”研究成果《全球智庫發展報告2013》中文版發布。
報告顯示,截至2013年8月,全球各地共有智庫6826家。目前全球智庫數量最多的國家是美國(1828家),中國超過英國、印度、德國,以426家的總量居世界第二。
2013年4月,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對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作出重要批示。各界評價認為,這是迄今為止,中央最高領導專門就智庫建設作出的最為明確、內涵最豐富的一次重要批示:一是把智庫發展提高到國家戰略高度,作為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二是指出我國智庫發展相對滯后,應發揮更大作用;三是提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建設目標;四是要求探索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組織形式、管理方式;五是要求加強智庫自身建設,為中央的科學決策提供高質量的智力支持。
這無疑會激發中國智庫建設的熱忱,同時,也引發輿論對中國智庫現狀的審視及中國智庫未來的思索。
對于這一問題,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研究報告有較為精到的總結。這一報告將中國智庫分為黨政軍智庫、社會科學院智庫、高校智庫和民間智庫四類。報告說,近十年來,中國新增了多家智庫,但中國智庫發展仍處于成長階段,且各級黨政軍智庫和社會科學院智庫的行政依賴色彩還十分濃厚,民間智庫賴以生存的資金籌措機制和信息共享機制相當欠缺。
什么是中國特色新型智庫?按照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魏禮群的分析,應從“智庫”、“中國特色”、“新型”三個方面來理解其基本特征和內涵。
“智庫”,是制造和提供智力產品或思想產品的機構;
“中國特色智庫”最根本的,要體現中國精神、中國制度、中國道路,人民福祉為本、國家利益至上;
“新型”,就是智庫的思想觀念、組織形式、運行機制、管理方式、制度規范有別于外國智庫,也有別于中國傳統智庫和現有體制內智庫,應該是創新型、開放式、現代化的辦會理念和治理模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