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伊曼



“我十多年前到石家莊來上中學的時候,還能看見星星,后來就慢慢看不到了。”石家莊的出租車司機杜榮才對《瞭望東方周刊》說,“霾一直就有,就像現在這樣,但去年冬天尤其厲害,和霧一起來的時候,車都不敢開。”
在一個“路燈都看不見”的夜晚,杜榮才開著出租車送人往西走了三四十公里。上了太行山之后,頓時豁然開朗---又能看見滿天的星星了。
從北京西站坐火車往石家莊走,未到保定,“白內障”的感覺就開始明顯。這一線的華北平原基本見不到藍天。農田、原野,都籠罩在一片灰白里。
從環保部大氣質量在線監控的地圖上,石家莊市并不算是一個孤立的空氣污染重災區。從北邊的保定、定州一直到南邊的邢臺、邯鄲,均是大氣污染指數經常集體“爆表”的地方。
本刊記者查閱國家環保部發布的74個城市空氣質量狀況信息后發現,2013年,石家莊一直穩居全國空氣質量較差城市的“前三甲”,其中不少月份還“高中狀元”。
在石家莊市環保局官方網站的民調頁面上,近80%的受調查市民在“對自己的居住地環境質量滿意程度”一問題上選了“較差”選項。其余三個可選項分別是“滿意”、“還行”和“一般”。
因為地理環境和靜風氣候,也因為越來越密集的高樓和林立的塔吊,再加上日漸擁堵的交通狀況等,讓石家莊這座省會城市漸漸成為一座密不透風的“灰城”:房頂上、窗玻璃上、綠化帶上都落滿了灰,街邊小商店的商品,拿下架來的話,得用紙或毛巾擦一擦。
城市的頑疾
石家莊的污染問題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不僅是大氣污染,河流與地下水污染問題也十分嚴峻。只是因為“霾”這個關鍵字成為席卷中國大陸的焦點,所以在民間的論壇上、代表的議案上以及領導的軍令狀上,石家莊的空氣問題異常“高調”地成為“重中之重”。
2013年,石家莊市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提交的兩會議案提案里,涉及環境問題的有120多件,是往年的4倍左右。其中,大約三分之一都跟霧霾有關。
石家莊市環保局的一位官員告訴《瞭望東方周刊》:“說句實在話,石家莊大氣污染治理這十來年,力度一年比一年大。十年前,石家莊的優良天數才二百六七十天,當時是67個全國省會和重點城市的倒數第一。”
據這名官員回憶,那個時候政府就痛下決心,以“壯士斷腕”的姿態來治理。到2012年,優良天數達到322天,成為歷史上最好的時期,“但是不知道怎么搞的,這兩年突然霧霾這么厲害。所以我們現在正在搞源解析,不僅搞顆粒物的源解析,也做VOCs(揮發性有機污染物)的源解析,搞清楚污染物的構成”。
他告訴本刊記者,石家莊的空氣遭遇2013年的“滑鐵盧”并不是偶然。這跟環保部提高了空氣指標限制標準和增加了PM2.5和氮氧化物等監測項目有關。也就是說,以前的空氣也并不是有多好,不同的是,以前“味兒大,PM10多”,現在是“霾多”。
“你要說沒治理,也不對,咱們每年都花好多錢,你要說布局不合理,也一直在調,污染企業從市區搬出去,從上風向側風向往下風向搬,也都在折騰這些事,但問題都沒有得到根本解決。”河北科技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沈洪艷對《瞭望東方周刊》說。
她向本刊記者介紹,石家莊是一座“火車拉來的城市”。原本這是一個小村莊,因為京廣線而發展起來。新中國成立初期,蘇聯人幫忙規劃的時候。城市主要還在京廣線西側,一些工業企業都集中布局在東北角,離市區較遠。“那時候的規劃是比較合理的。”
但隨著人口增加、城市擴張,石家莊也開始像北京一樣“攤大餅”。西邊有礦產資源,于是發展起了水泥等相關產業,上游水源地附近也建起了工廠。南邊建起了工業園,東邊興建了化工區,北邊則是傳統的工業區。
整個石家莊,逐漸被密集的工業包圍。
作為一個工業城市,鋼鐵廠、焦化廠、制藥廠、煉油廠等排放“大戶”長期支撐著石家莊經濟的增長。從《石家莊年鑒》上可知,近十余年來,石家莊的工業產值一直保持著每年10%以上的增長。地區生產總值從2003年的1319億元,增加到2012年的4500億元,工業始終占據半壁江山。
難控制的排放
雖然每年都在關停“五小”企業、整頓治理污染企業,但是企業和污染物的排放總量卻依然在不斷地增加。與此同時,城市的汽車保有量急劇增多,從2003年的每百戶城鎮居民擁有1輛家用汽車,增加到2012年的每百戶19輛。
大約從2000年開始,石家莊的空氣污染類型,就已經從“煤煙型”向包含尾氣、揚塵等等污染物綜合作用的“復合型”轉變了。
盡管有“三令五申”的措施,“壯士斷腕”的決心,但本刊記者在石家莊市及各區縣走訪時,依然看到一些企業的煙囪里冒出滾滾黑煙,聞到空氣里飄散的濃濃異味。企業多,污染物的種類多,有的還會在空氣中反應形成二次污染物,所以實際上,同樣的AQI指數或許意味著成分完全不一樣的污染物,也意味著對人體可能大不相同的影響。
比如,在藁城市的金鑫焦化廠,幾個高低不同的煙囪斷斷續續地排放著至少是未經除塵袋處理的煙塵。而附近的一些小冶煉廠,給村莊的房頂和庭院鋪上了一層銀白色的灰,在陽光下泛著光。
2014年年初,當本刊記者走進部分遭受亂排放危害的村莊采訪時,旋即被收到“風聲”的企業相關人員“攔截”,并告知,“我們都花了很多錢治理,現在沒有污染了”,還信誓旦旦稱,“環保部的也都來檢查過了”。
一位曾經在某煤電廠工作的業內人士告訴《瞭望東方周刊》,對于一些排放“大戶”,現在環保局都要求上脫硫除塵裝置,以及便于管理的在線監控裝置。但實際上企業的可操作空間很大。因為運行環保裝置需要耗費石灰石等原料,耗費水電,也就是說要多花錢,所以很多企業都會“做手腳”,甚至半夜的時候偷排偷放。而有的企業,原本就產能過剩,利潤空間很小,為了生存,不得不偷排偷放。對這些企業來說,被抓到了無非是罰款,但是不偷排偷放的話,則意味著企業要死……“根源上,也是產業結構不合理造成的。”endprint
在市區北部和東南部的一些藥廠周邊,本刊記者都聞到了令人不適的惡臭。中石化石家莊煉化公司的煉油廠廠區內,時而飄來的一些有機物的味道甚至掩蓋了煉油廠的氣味。煉油廠的職工告訴本刊記者,曾經因為其他企業長期半夜偷排,忍無可忍的煉油廠職工家屬在老廠長的帶領下集體去石家莊市環保局投訴……
監管的誤區
“我們現在的管理可以說是走進誤區了。”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宋國君對《瞭望東方周刊》說。
宋國君認為,對固定污染源來說,目前最大的問題是沒有執行排污許可證制度。污染源沒有提供充分的證據證明自己是連續達標排放。“而我們的監管,還在強調‘總量控制,這也是沒有科學依據的,因為大氣的污染是以濃度計,排放是不是達標也應該用濃度計,所以用年度的排放總量來限制沒有意義。”
“我們現有的許可證相當于是一個注冊證。就跟結婚證一樣,注冊了就行。但是排污是365天,連續在排,不是注冊了就行的。這個證是要有更詳細的要求。就是讓企業提供自己持續達標排放的證據。”宋國君說。
宋國君所介紹的,是在美國等國家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
對于移動污染源也是一樣。宋國君說:“油已經最干凈了,車已經最清潔了,假如污染還是很重的話,再來說有沒有別的辦法,比如說提倡大家少開車等,這是可以的。但是現在污染源都還沒有控制好,就在說讓大家少開車,這就是本末倒置。”
從2014年1月1日開始,石家莊市區的車用汽油開始全面實施國IV標準。按照官方宣布的說法,這將“大大改善”機動車尾氣的排放。
而實際上,標準高低暫且不論,石家莊乃至河北省的油品市場異常混亂。根據環保部2013年下半年的一次抽查,油品市場的情況可以用“很差”來形容。這些“問題油”不僅損害汽車,更是往空氣里貢獻了大量有毒有害的物質。
全河北省大概有8000多座加油站,其中中石化約占1800多座,中石油1100多座,剩下的除了少量的中化、中海油等公司之外,民營企業加油站的數量占了約一半。
2014年1月,本刊記者在石家莊隨機采訪數十位加油站工作人員和司機。他們告訴本刊記者,從油品質量上來說,中石化的最好,因為華北平原是中石化的“勢力范圍”,中石油也從中石化采購一些油。民營企業的加油站大部分也號稱是從中石化進的油,但是價格上差異相當大。
比如說,2014年1月中旬,中石化加油站的93號汽油每升價格是7.64元,大量民營企業加油站價格竟低至7.41元甚至7.31元。
“我們就是從中石化拉的油,拉來什么賣什么,他就是加水也沒人管。”離煉油廠不遠的一個簡陋的加油站里,老板一邊給客人加著廉價的汽油,一面笑著對本刊記者說。
但據本刊記者查證,同一時間,中石化石家莊煉化公司煉油廠的93號成品汽油的出廠價是7.5元每升。也就是說,即便是中石化自己的銷售系統,在這一地區也不可能以低于7.5元的單價賣。
“那些民營加油站如果以這樣的價格賣,就不可能是我們的油。”中石化石家莊煉化公司的一位副總對《瞭望東方周刊》說,“或者不全是我們的油。或許是摻合了大量的從山東地煉拉過來的油,那質量就不好說了。”
另一位業內人士告訴本刊記者,因為加油站是特許行業,一般人輕易拿不到經營權,所以監管上也很有難度。
被忽視的移動污染源
即便是被大眾公認“最好”的中石化的油,在環保部的抽查中也發現了“明顯違規”的問題。包括中石化、中石油在內的央企加油站,不僅在石家莊市區沒有標注地賣著普通柴油,在高速公路上也賣著普通柴油。而根據國家規定,普通柴油適用于拖拉機、內燃機車、工程機械、船舶、發電機等,車用柴油應用于壓燃式柴油發動機汽車。
相比較車用柴油而言,普通柴油的污染更重,尤其是致癌物多環芳烴的含量,沒有限值。
根據此前中石化總部專家對本刊記者就“柴油雙軌制”作出的解釋:正是因為履行環保減排的義務,所以才把柴油“分兩步走”,先是提高在市區、人群密集區域、公路上跑的汽車要用的車用柴油標準,下一步再將“田間地頭”等環境容量相對大的地方使用的普通柴油質量提起來。
而加油站,按照規定,必須按標準所賣的柴油究竟是車用柴油還是普通柴油?“要求要標注,他沒有標注,這就是違規的。規定要加車用柴油的車,賣普通柴油給別人,這也是違規的。”環保部機動車排污監控中心主任湯大鋼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然而,不僅是石家莊,整個河北省,這個問題都仿佛被政府以及銷售商一起“忽略”掉了。所有的治理重點都放在了最末端“黃標車”上。
《瞭望東方周刊》記者從中石化河北分公司獲知,目前河北銷售的柴油里面,絕多數是普通柴油。而石家莊煉油廠生產的柴油,目前都是普通柴油。他們并不是沒有能力生產車柴,而是因為:第一,生產車用柴油的成本更高;第二,到目前為止物價局并沒有給出兩套價格,就算是生產了車用柴油,到市場上也只能按照普通柴油價格賣,沒有價格優勢。
石家莊一些加油站工作人員告訴本刊記者,曾經賣過一段時間車柴,但是“細糧不經燒”,所以又換回來了。“其實都一樣,說白了,無非就是車柴對環保好一些而已。”一位加油站工作人員對本刊記者說,“所以你真要賣車柴,就算比普柴貴一毛錢,也沒人買。”
據美國加州環保局統計,加州2%的重型車輛排放了30%的氮氧化物和65%的顆粒物,因此得到的結論是加強重型車輛排放控制非常必要。加州空氣資源委員會于1998年8月宣布柴油排放的煤煙為有毒空氣污染物。加州南海岸空氣質量管理局于1999年完成的一項研究表明,導致當地居民患肺癌的風險要素中,70%是由洛杉磯地區空氣中漂浮的細微柴油煤煙顆粒物貢獻的。
根據石家莊官方的統計,2012年,石家莊市的柴油消耗總量是67萬多噸。這些油往大氣中究竟排放了多少有毒有害物質,造成了多少霧霾,到現在還難以統計。
2014年目標:空氣質量力爭退出全國后五名
治理污染改善空氣的政府號角再度響起。2014年1月7日,環保部有關負責人向媒體通報,為貫徹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環境保護部與全國31個省(區、市)簽署了《大氣污染防治目標責任書》,明確了各地空氣質量改善目標和重點工作任務。這份目標責任書里,河北省確定的PM2.5年均濃度下降目標是25%。
《石家莊日報》2014年1月24日的報道稱,“頂著巨大壓力,河北立下‘軍令狀:鋼鐵、水泥、玻璃,新增一噸產能,黨政同責,就地免職,必須執行。”立下這份環保軍令狀的,是河北省省長張慶偉。
在1月15日召開的石家莊市兩會上,石家莊市政府首次就大氣污染防治情況提交了專門報告。這份名叫《石家莊市大氣污染防治情況的報告》宣稱的措施包括:啟動三環內所有排污企業搬遷工作;沿街增設播放空氣污染數據電子顯示屏;建設生態區著力構筑綠色屏障等。
河北省委常委、石家莊市委書記孫瑞彬就該市的“治霾”強調,“真刀真槍干一場,盡快扭轉省會大氣質量在全國排名落后的局面。”
石家莊市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對此定下更具體的目標---“力爭年內在全國環境空氣質量排名中退出后五名,確保PM2.5濃度下降6%,重污染天氣大幅減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