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文

成都冬天最冷的時候也不過0℃左右,從這樣溫暖的地方一下子進入零下20℃的藏區,高原反應加嚴寒冰凍,很少有人能忍受。成都市的一批援藏干部卻在這樣的冰天雪地里干得熱火朝天,為藏區當地的變化默默奉獻著自己的力量。
隨著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走向深入,成都各級干部走出辦公室、會議室,來到尋常巷陌、田間地頭,了解普通群眾所思所想、所急所盼。這些干部不僅認真聽取民意,還想盡辦法、排除萬難,實實在在解決群眾遇到的實際問題。
現年39歲的成都市錦江區建設局建設工程圖審中心主任封正輝就是其中一位。2012年7月,他積極響應支援藏區的號召,來到位于川西高原的爐霍縣。半年時間過去了,這位援藏干部已是當地百姓熟知的“草帽局長”。
秋日河舊貌換新顏
四川省委、省政府自2012年4月啟動對口支援藏區工作,成都市對口援助甘孜州甘孜、丹巴、德格、石渠、爐霍、巴塘、道孚、色達、白玉和得榮10個縣,成都相對應的10個區(市)縣按不少于上年度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0.5%的標準投入援助資金。通過資金扶持、人才輸送、項目促進等方式,成都對口援藏工作有序有效推進,全力助推產業發展和民生工程,推動當地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
爐霍縣平均海拔3860米,氧氣含量為平原地區的69%,是顆美麗的“高原明珠”,此前卻處于長期發展落后的境況。按照部署,成都市錦江區與爐霍縣在2012年6月簽訂了援建框架協議,將發展文化旅游業、特色農牧業和改善民生作為援建工作重點,封正輝等40名干部正是成都派去“現場坐鎮”的。
封正輝所掛的職務是爐霍縣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局副局長。曾在西藏呆過的他,沒料到還是遭遇了高原反應。他一邊調整身體,一邊開始熟悉住建局的工作,很快便發現工作的“短板”---縣住建局的人手、特別是專業人才奇缺。雖然名為住建局,卻承擔了房管、建設、規劃、城管等多個職能。局里全部在編人員只有18名,在他來之前幾乎沒有人熟悉市政設施建設。封正輝到來之后,幾乎挑起了局里所有的援藏工程和其他建設項目的監管。
在簽訂援建協議時,成都方面就明確未來5年擬投入1.3億元支援爐霍縣。前期投資2620萬元啟動的5個重點項目件件關乎民生:自來水廠老化,群眾吃不上水,就為廠龍溝自來水廠注入400萬元缺口資金;縣婦幼保健院醫療條件落后,就投資500余萬元進行改擴建;還投資近百萬為晏爾龍村修起了“愛心路”……
投入1500萬元的秋日河沿線綜合整治項目是5個重點項目之一。
秋日河是穿城而過的一條河流,此前是爐霍縣的“龍須溝”,河周圍的人“晴天一身塵、雨天一身泥”。外地游客和投資商紛紛提出不滿意見,嚴重影響爐霍縣的旅游和投資環境,當地群眾對其進行改造更是有著強烈的愿望。但由于財力有限,爐霍縣委、縣政府改造這條街區的愿望多年未能實現。
今年夏天,秋日河綜合整治工程加緊施工,縣里還有其他幾個項目同步實施。為了趕工期,封正輝幾乎天天加班。高原的夏天,紫外線非常強烈,封正輝不管是下雨天還是太陽當空,不管是周末還是上班時間,每天都戴著草帽、拿著卷尺穿梭在各個工地上,檢查工程質量、工程進度。
經過幾個月的加班加點,秋日河已舊貌換新顏:昔日的臭水溝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清爽整潔的河道;兩岸道路不但平整寬敞,還點綴上了頗具藏族風情的景觀和雕塑,路過的游客紛紛駐足拍照。當地人都知道,這個工程是成都市幫爐霍縣建的,有位“草帽局長”現場坐鎮。
關于“草帽局長”這個稱號,封正輝笑著說:“當時天氣熱了,看到工人在買草帽,我也買了一頂。可能是大家總看到我戴著草帽在工地上穿梭,所以給我取了這個外號。”
高起點規劃
由于環境的惡劣和經濟的落后,爐霍縣人才嚴重缺乏,管理制度也不完善。封正輝主動承擔了編寫爐霍縣建設工程監督管理實施細則、工程建設安全管理標準、工程建設揚塵管理辦法等任務。
有了嚴格的管理,還得有長遠的規劃。為切實有效推進援藏工作,成都市先后聘請成都市經濟發展研究院、中景旅聯(北京)國際旅游規劃設計院分別修編、編制了爐霍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交通建設、教育發展、旅游發展、文化事業、衛生計生事業等“十二五”系列發展規劃。
“市政設施建設改變的只是面貌,要真正讓爐霍縣發展起來,必須為他們謀劃產業支撐?!边@是援建干部達成的共識。
秋日河沿線綜合整治項目,成都市錦江區一開始就把發展文化旅游產業與工程建設結合起來?!奥糜萎a業最怕同質化?!表椖吭O計中充分融入爐霍文化元素,通過挖掘提升“崩科”(藏語意為“木頭架起來的房子”)建筑符號、結合現代建筑結構和功能,將沿河兩岸房屋風貌設計成現代“崩科”建筑風格;景觀帶內用少數雕塑、浮雕展示茶馬古道和唐卡文化,欄桿造型獨特。
為了建好爐霍,成都利用自身資源引進社會資金,對秋日河兩岸的商業業態進行調整和打造,把這里建成一條具有濃厚高原特色的民族文化展示街區---霍爾風情街。此外,還積極引導民營企業,參與爐霍縣的社會事業建設和經濟發展。
智力援藏
對口支援藏區工作,不能只是維穩,不能只是給錢,更要為藏區的發展出“智”出“力”。
封正輝來到藏區后,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技術專長,在工作中及時發現并指導改正城市建設中存在的質量問題和安全隱患。
爐霍縣近年來一直缺乏飲用水,不管水質、水壓和水量都嚴重不足。去年4月縣委縣政府正式啟動了全縣最大的民生工程---引水改造項目。該項目在10月下旬基本完工,但在試通水時發現有很多問題致使整個項目不能正常運轉。封正輝臨時受命接手該項目的整改工作,他接到命令后立即帶上圖紙,沿十多公里的山道逐點進行檢查,從取水口一直到自來水廠,通過幾天的調研和反復論證,發現取水口設置、減壓閥位置、排氣閥數量、廠區內管道接法及老廠區內的管線等多處都存在不合理的問題。于是立即組織施工單位對整個引水系統進行改造,經過半個多月的努力,終于在11月15日晚上通水成功,使全縣人民終于告別了缺水的時代。
冬至過后,高原地區更冷了。封正輝在這樣嚴寒的天氣中多次沿著管線走村串戶,協調解決村民反映的問題。山上嚴重缺氧,對平原地區來的人來說走路都成困難,封正輝在這條線路翻越多次,曾因嚴重缺氧而暈倒,但他仍堅持親自去檢查和完善每一個細節,直到整個引水系統正常運轉。
“輸血”重要,“造血”更重要。正如封正輝所言,人才、特別是管理和專業人才匱乏,是制約藏區發展的重要因素。
成都堅持“人才工程作保障”的原則,在抓好爐霍縣機關干部和專業技術人才的培訓上下功夫,加強了援藏干部管理和專業志愿者隊伍的派遣力度,鍛煉培養提升了當地干部的能力,為爐霍縣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人才智力保障。
援藏干部在掛職工作中,有意識地將管理經驗、知識技術等傳遞給當地的干部,通過具體項目中的“幫、帶”,讓他們盡快熟悉先進的城市規劃、建設和產業發展理念。以爐霍縣住建局為例,目前,能夠熟悉承擔市政建設項目任務的工作人員已有3人。
一切都值得了
臨進藏前,封正輝的母親被查出已是膽管癌晚期,做完手術躺在病床上還沒度過危險期,封正輝就隨組織一起進藏,家里全靠妻子撐著,既要照顧年幼的兒子,還要照顧病重的母親。
封正輝積極響應甘孜州的號召,身體力行地投入到做好實現群眾工作全覆蓋中。按照爐霍縣委縣政府的統一安排,走到鄉村,走進藏家結對認親,訪民情、解民憂、助民富。
藏區的不穩定,很大程度是因為這里條件落后、教育落后、缺少交流溝通、認識差距大造成的。他在這里不僅與農戶結對認親,同時還幫扶了一名孤兒,不僅從生活上給予幫助,還買了很多學習用具和輔導書送去,有空還當起家庭教師對孩子進行輔導。
在他結對認親的村子,有一段入村道路的邊坡存在嚴重危險。封正輝回到單位發動全單位人員捐款,購買了所需建筑材料,并在村上做動員工作,號召大家投工投勞,在雨季來臨前完成了這段邊坡的整治工作。
去藏區工作沒多久,封正輝的母親就去世了,在天寒地凍的異鄉,他經歷了母親病逝的悲痛,經受著妻兒不在身邊的寂寞,“可看著外地游客在這里拍照留念,當地群眾在這里跳廣場舞、鍛煉身體,就覺得一切都值得了?!眅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