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健 孫鵬 趙立恒
摘要:本文首先闡釋了危險源的內涵,其次明確了危險源的類型,接下來闡述了危險源的辨識程序,最后提出了危險源的評價公式。
關鍵詞:危險源;內涵;類型;辨識;評價
中圖分類號:TU714 文獻標識碼: A
1危險源的內涵
根據事故致因理論,建筑施工項目安全危險源是指在建設施工現場的生產活動中,可能發生的導致人身傷害或疾病、財產損失、物質損壞、環境破壞等意外潛在的不安全因素之間的相互影響和作用所形成的根源或狀態。這些不安全因素包括管理人員和作業人員等的不安全意識、情緒和行為;機具、材料、施工設施及輔助設施等的不安全狀態;環境、氣候、季節及地質條件等的不安全因素以及管理的缺陷等。
2危險源的類型
根據能量意外釋放理論,導致建筑安全事故的一個最直接的原因是危險源能量的意外釋放或有害物質的泄露。在建筑安全生產領域危險源是以多種多樣的形式存在的,它的實質是具有潛在危險的源點或部位,是爆發事故的源頭,是能量、危險物質集中的核心,是能量從那里傳出來或爆發的地方。根據危險源在事故發生發展中的作用可以把危險源分為兩類,即第一類危險源和第二類危險源。
①第一類危險源
建筑安全系統中存在的、可能發生意外釋放能量的能量(能量源或能量載體)或危險物質統稱為第一類危險源。一般存在于產生、供給能量的裝置、設備、使人體或物體具有較高勢能的裝置、設備和場所、能量載體、一旦失控可能產生能量蓄積或突然釋放的裝置、設備和場所,如各種壓力容器等、危險物質,如各種有毒、有害、可燃燒爆炸的物質等、生產、加工、儲存危險物質的裝置、設備、場所以及人體一旦與之接觸將導致人體能量意外釋放的物體中。
②第二類危險源
正常情況下,建筑生產過程中的能量或危險物質受到約束或限制,不會發生意外釋放,即不會發生事故。但是,一旦這些約束或限制能量或危險物質的措施受到破壞或失效(故障),則將發生事故。建筑生產系統中存在的造成約束、限制能量和危險物質措施失效或破壞的各種不安全因素統稱為第二類危險源。第二類危險源主要包括人的失誤、物的故障和環境的因素。
1)人的失誤
人的失誤一般是指人的不安全行為,是事故產生的最直接因素。各種生產事故,其原因不管是直接的還是間接的,都可以說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為引起的。人的不安全行為可以導致物的不安全狀態,導致不安全的環境因素被忽略,也可能出現管理上的漏洞和缺陷,還可能造成事故隱患并觸發事故的發生。人的問題是一個十分復雜的問題,是社會、政治、心理、道德和其他因素交織成的一個統一的整體。
2)物的故障
在建筑生產活動中,物的故障一般是指物的不安全狀態,也是事故產生的直接因素。物的不安全狀態表現為設備和裝置的缺陷、作業場所的缺陷以及物質和環境的危險源三個方面。之所以成為事故的原因,是由于物質的固有屬性及其具有的潛在破壞和傷害能力的存在。設備和裝置的缺陷指機械設備的裝置的技術性能降低、強度不夠、結構不良、磨損、老化、失靈腐蝕、物理和化學性能達不到要求能。作業場所的缺陷指施工場地狹窄、立體交叉作業組織不當、多工種交叉作業不協調、道路狹窄、機械擁擠、多單位同時施工等。物質和環境的危險源有化學方面的、機械方面的、電氣方面的、環境方面的等。 物的不安全狀態,是隨著生產過程中物質條件的存在而存在,是事故的基礎原因,它可以由一種不安全狀態轉換為另一種不安全狀態,由微小的不安全狀態發展為致命的不安全狀態,也可以由一種物質傳遞給另一個物質。事故的嚴重程度隨著物的不安全程度的增大而增大。
3)環境的因素
環境的因素是指環境的不良狀態。不良的生產環境不僅會影響人的行為,而且對機械設備也會產生不良的影響。由于建筑生產活動是一種露天作業比較多的活動,而且隨著社會的發展,出現了很多深地下、高空的作業,因此受到環境的影響比較普遍。環境因素不僅包括氣候、溫度等自然地理條件,還包括人為的施工現場環境。自然環境容易帶給人季節性的反應,如冬天的寒冷容易造成施工人員動作遲緩,夏天的炎熱容易使施工人員中暑,還有下雨、刮風等天氣,容易影響施工現場的活動,而施工現場環境容易帶給人工作的不便和情緒的煩躁。
當然,人文環境也是一個十分重要且不容忽視的因素。如果一個企業的安全生產氛圍良好,那么這個企業的安全生產狀況一定會很好。 建筑安全事故的發生一般是兩類危險源共同作用的結果,第一類危險源是事故發生的前提,第二類危險源的出現是第一類危險源導致事故的必要條件。第一類危險源是事故的主體,決定事故的嚴重程度,第二類危險源出現的難易,決定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大小。因此在事故的發生和發展過程中,兩類危險源是相互作用,相輔相成的關系。 在建筑安全生產過程中,第一類危險源一般是不可避免的存在,它是每個能量載體的物理本質,不可能完全消除或者完全消除需要付出的很大的代價,因此在現代管理過程中一般是通過消除第二類危險源的途徑來減少或消除事故的發生。
3危險源的辨識
施工現場必須根據工程對象的特點和條件充分識別各個施工階段、部位和場所需控制的危險源。識別方法可采用現場交談詢問、經驗判斷、查閱事故案例、工作任務和工藝過程分析、安全檢查表法等方法。危險源的確定程序一般如下:
①找出可能引發事故的生產材料、物品、設施或設備、各種能源(如電、磁、射線等)的性質和某個系統、生產過程的工藝及進入施工現場所有人員的活動狀態。
②對兩類危險源所包括的因素進行事故樹分析。從一個可能的事故開始一層一層的逐步尋找引起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間接原因,并分析這些事故原因之間的相互邏輯關系,用邏輯樹把這些原因以及它們的邏輯關系表示出來。
③將危險源分出層次,找出最危險的關鍵單元。
④確定是否屬于“重大危險源”。通過對危險源傷害范圍、性質和時效性的分析,將其中導致事故發生的可能性較大且事故發生后會造成嚴重后果的危險源定義為重大危險源。如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造成人員傷害的重大危險源常見的有:高處墜落、機械傷害、物體打擊、坍塌、觸電、中毒等,而這些事故 70%以上是通過“三違”(違章指揮、違章作業和違反勞動紀律)造成的。這些危險源在施工中主要表現為深基坑開挖與支護、腳手架和模板的搭拆、起重塔吊、物料提升機和施工電梯的安裝與運行、結構施工中臨邊與洞口防護、地下工程作業、消防、職業健康和交通運輸等施工活動。
⑤對重大危險源要進行危險性評價和事故嚴重度評價。評價時要考慮三種時態(過去、現在和將來)和三種狀態(正常、異常和緊急)情況下的危險,通過半定量的評價方法(風險評價)分析導致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來確定危險的大小。
⑥確定危險源。按危險性大小依次確定危險源的順序。
4危險源的評價
在建筑施工過程中,通常采用作業危險性評價法來定量計算每一種危險源所帶來的風險,從而確定危險源的風險級別。作業條件危險性評價法認為影響危險性的三個主要因素是: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大?。ㄓ梅?L 表示)、人體暴露于危險環境的頻繁程度(用符號 E 表示)和發生事故可能產生的后果(用符號 C 表示)。計算方法如下所示:
D = L×E×C
式中:作業條件危險性分值用符號 D 表示。D 值越大,說明危險性越大,當D 值超過一定界限時,就認為該危險源為重大危險源。
參考文獻:
[1] 張 承 東 . 建 設 工 程 施 工 項 目 安 全 危 險 源 系 統 控 制 研 究 [J]. 中 小 企 業 管 理 與 科技,2009
[2] 程愛民.建筑施工現場危險源辨識與安全措施對策的建立[J].建筑安全,2005
[3] 建設部工程質量安全監督與行業發展司,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中國建筑業改革與發展研究報告(2007)[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