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少坤,關 欣,王彬武,吳大放
(1. 湖南農業大學 資源環境學院,湖南 長沙 410128;2. 廣州大學 地理科學院,廣東 廣州 410006;3. 廣州元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廣東 廣州 510655)
醫療資源的合理科學配置,關系到居民能否方便和平等地享有城市醫療資源的各項功能與服務,是實現經濟發展、社會公平和環境友好三大支柱和諧統一的重要基礎[1,2]。以往的醫療資源配置評價方法多基于傳統的數據庫建立信息系統,運用醫療資源供需平衡、醫護人員專技能力、千人口醫技人員等指標定量評價醫療資源配置能力[3]。但傳統數據庫缺乏空間表達能力,使其為決策者提供醫療資源空間分布信息和決策支持能力受限。開發基于GIS技術的城市醫療資源配置評價系統,可以實現對大量枯燥、無量綱數據的可視化顯示和空間分析,使醫療資源信息更易于理解、評價、規劃和管理[4]。
廣州市天河區是廣州市城市中心區,目前轄21個街道,社區居委會200個,常住人口1 432 431人。天河區經濟發展的優勢、不同人群對醫療資源的需求及地貌類型顯著差異,使其更有利于全面評價城市醫療資源配置的合理性。
基礎數據包括空間數據和屬性數據。空間數據包括天河區交通道路圖、街道行政區劃圖及基礎醫療設施的經緯度坐標,其中基礎醫療設施包括綜合醫院、非綜合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3個級別。屬性數據來源于天河區統計年鑒(1995~2010年)和天河區衛生局衛生統計系統,包括天河區常住人口數、各醫療設施的衛生技術人員數、管理人員數、床位數、萬元以上設備總價值、總診療人次數、房屋建筑面積等信息。所有屬性數據通過ArcSDE與空間數據庫建立鏈接。
數據處理模塊和評價模型庫基于Arcengine9.3,運用C++、VB語言混合編程二次開發,界面系統按照用戶需求自行設計。系統由數據庫、數據庫檢索與查詢、醫療資源配置評價模型、評價結果輸出4個子模塊構成,如圖1,流程設計如圖2。

圖1 系統功能結構圖

圖2 系統流程圖
系統主要包括如下關鍵功能:普查建庫、數據檢索查詢、評價指標體系建立、評價模型運行、評價結果顯示與輸出。
評價指標的確定采用層次分析法。在查閱國內外相關文獻[5-8]基礎上,遴選廣州地區衛生系統從事醫療資源理論與實踐工作的專家30人,從服務水平因素、設施承載能力、空間可達性三方面擬定出評價指標體系(表1)。考慮到數據的連續性,本文采用反距離加權法(IDW)進行變量插值,所有空間插值結果均轉換為24 m×24 m的柵格數據以便于統計運算(圖3)。
各指標的權重值采用Delphi法經專家兩輪咨詢,運用層次分析法建模,大體可按下面4個步驟進行:建立遞階層次結構模型;構造各層次的所有判斷矩陣;層次單排序及一致性檢驗;層次總排序及一致性檢驗。各指標權重確定最終結果見表2。可見,服務水平對醫療資源配置評價的影響力較大,占36.17%;其次為空間可達性,占34.04%;最后為設施承載能力,占29.79%,這與天河區實際較為吻合,即多數城市居民會選擇去服務水平較為優越的醫院就醫。但各指標間的差異并不顯著,這可能與研究區地處廣州經濟發展中心有關。

表1 評價指標體系

圖3 各因子分布圖
評價等級按照神經元分類法[9]劃分,見表3。

表2 權重確定表

表3 醫療資源評價結果劃分
運行本系統所構建的模型[10],醫療資源評價結果輸出見圖4。

圖4 廣州天河醫療資源評價圖
廣州市天河區醫療資源配置評價系統的主要目標是實現對城市醫療資源的合理評價和數據管理,其中醫療資源配置的合理評價可為城市醫療服務設施規劃提供科學依據。本文實現了GIS 系統與醫療資源評價系統的結合,賦予醫療資源評價過程更豐富的空間信息,使得評價結果更具合理性。同時,該系統仍存在有待改進之處,如建立人口動態監測數據庫,在對醫療資源現狀評價基礎上,預測未來社會對醫療資源的需求動態。
[1]Bleichrod H,Doorsler E. A Welfare Economics Foundation for Health in Equality Measurement[J]. Journal of Health Economics,2006, 25: 945-957
[2]王芳,盧祖詢.社區衛生服務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方法學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 2006(5):423-426
[3]孫婧.廣州與高雄醫療衛生設施配置對比研究[D].廣州:廣州大學, 2011
[4]黎夏,劉凱.GIS與空間分析—原理與方法[M].北京:科學出版社, 2006
[5]林偉鵬,閆整.醫療衛生體系改革與城市醫療衛生設施規則[J].城市規劃, 2006,30(4):47-50
[6]Goodman D C, Mick S S, Bott D, et al.Primary Care Service Areas: A New Tool for the Evaluation of Primary Care Services[J]. Health Services Research,2003, 38:287-309
[7]Hoffman C, Paradise J.Health Insurance and Access to Health Care in the United States[J]. Annals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2008, 1 136:149-160
[8]張建中,華晨,錢偉.公共設施分布公平性問題初探[J].規劃師, 2003(9):78-79
[9]鐘珞,饒文碧,鄒承明.人工神經網絡及其融合應用技術[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
[10]石雙元.面向對象開發方法[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