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麗娜
“愛別人,先愛自己。”女性在社會中扮演著母親、妻子等角色,在生理上還會有一些特殊性,應更注意保健和養生。從解剖和生理特點上說,女性養生保健要關注“六個三角區”。
面部三角區
左右鼻翼和兩側口角連線構成了面部三角區。這里分布著眾多血管,面部靜脈是全身唯一沒有靜脈瓣的靜脈,所以靜脈血液上流與腦部靜脈相通,向下流到頸部靜脈。加上皮膚較薄,血循環豐富,新陳代謝旺盛,如果長痘痘或癤腫,有些人喜歡用手指將其擠破,這樣,細菌和毒素很容易隨著靜脈血流向大腦,引起感染等嚴重后果。
建議 首先是注意面部清潔和保護,避免感染和外傷。不要使用質量不可靠的化妝品;不干凈的毛巾、紙巾或未洗凈的手不能擦臉;該三角區長癤、痘等不能擠。
頸部三角區
整個后頸部,包括第一頸椎和第二頸椎,屬于頸部三角區,這里集中了全身最靈活也是最脆弱的關節群。
正常頸椎向前微凸,增加頸椎彈性,減緩行走時頭部的震動。如果長期固定一個姿勢,或枕頭過高、過硬,都會影響頸部生理彎曲。特別是受風寒外邪入侵或頸椎外傷,頸椎骨質增生(俗稱長骨刺),形成頸椎病后,壓迫頸椎神經、血管,不僅頸部肌肉酸痛,還常會產生頭暈、惡心、上肢麻木等癥狀。
建議 避免長時間低頭伏案固定一個姿勢,避免頸部外傷,注意防寒保暖。適當活動頸部,但頸椎已有病變的人不宜進行幅度大、強度大的活動。
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好枕頭。枕頭應軟硬適中,還要常常曬太陽。
肩部三角區
兩側肩關節及周圍三角肌、韌帶構成肩部三角區,該區活動范圍大,但關節連接不夠結實,如運動或提重物用力不當時,該三角肌很容易被拉傷。以50歲以上為高發人群,臨床表現為肩痛,梳頭和扣衣服扣子困難等,可初步診斷為“肩周炎”,亦可稱“凝結肩”。這是一種慢性無菌性炎癥,可兩側肩部區域交替發病。
建議 進行適當的鍛煉,如廣播操、太極拳等,但運動或勞動不能用力過度,注意保暖,冷風、空調、電扇直吹容易使該局部受寒患病,應避免。
乳房三角區
乳房和腋下周圍是女性“嬌弱”的三角區,也容易成為“重災區”,需要精心呵護。該三角區,血液、淋巴循環豐富。哺乳期易因乳汁積存,阻塞乳腺管而發炎;常見的乳腺小葉增生、纖維瘤也常困擾女性朋友;乳腺癌也上升為女性惡性腫瘤中的首位殺手。
建議 20歲以上女性每月定期做一次乳房自我檢查,一般在月經結束后7-10天進行,以免經前或行經時,乳腺組織充血增厚,影響檢查結果。絕經期婦女,自選日期固定進行檢查。
私密三角區
腹股溝與會陰部是一個需要倍加關注的三角區。這一局部環境溫暖而潮濕,最適宜細菌、霉菌的生長繁殖;又由于該三角區血管豐富,一旦發生感染,很容易蔓延開來。常見容易發生的有:外陰炎、陰道炎、盆腔炎、尿路感染等,并可引起腹股溝淋巴結的腫痛發炎。
建議 該三角區保健要點是做好衛生清潔。如廁前洗凈雙手,以免帶入病菌。不要濫用藥液、沐浴露等過度清洗,只要每天用溫水沖洗外陰1-2次。選擇透氣散熱的棉質內褲,每天換洗,在太陽下曬干,此外,多喝水,注意性生活衛生,月經期禁止性生活,不洗盆浴而采用淋浴。
足部三角區
足部三角區主要指前腳掌區域。不但走路時承受著全身的重量,還有很多穴位,與很多臟器形成全息反射,影響著人體內分泌功能。如走路姿勢不正確,或穿過高、過硬、頭過尖的鞋子,都會對足底,尤其是前腳掌過度壓迫,足趾受擠壓,日久天長就會造成足拇趾外翻畸形,行走疼痛困難,嚴重時還需手術矯形。
建議 選擇底軟、透氣、合腳的鞋子,輪換著穿不同高度鞋跟的鞋,最好在前腳掌位置墊上減震鞋墊。老年人以穿旅游鞋最舒適、安全。
中醫養生提倡“睡前燙腳,溫經絡以升清氣”,“睡前燙腳”還有助于睡眠。用40℃左右的溫水浸泡雙足和小腿,水中可加入些玫瑰精油,邊泡邊對前腳掌進行按摩,以達到舒筋活絡,去疲勞的目的。也可在中醫師指導下,通過辨證,使用中藥足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