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劍敏
[摘要] 目的 探討影響剖宮產率的相關因素。 方法 選擇2010年1月~2013年1月于本院分娩的3000例產婦作為研究對象,其中剖宮產1892例,產婦分娩結束3 d后采用問卷的方式對產婦的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收入、剖宮產指征進行分析。 結果 剖宮產組大學及以上文化程度產婦的剖宮產率明顯高于高中、初中、小學及以下產婦(P<0.05);高中、初中、小學及以下產婦的剖宮產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家庭人均收入水平越高,剖宮產率越高(P<0.05);胎兒窘迫(23.8%)、瘢痕子宮(16.4%)、頭盆不稱(15.0%)在剖宮產產婦中的比例較大。 結論 影響剖宮產率的因素較多,醫護人員應嚴格掌握手術指征,孕期對孕婦進行適當的指導,以降低剖宮產的發生率。
[關鍵詞] 剖宮產;影響因素;文化程度;剖宮產指征
[中圖分類號] R719.8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4)01(a)-0166-02
近年來我國剖宮產率急劇上升,已引起國內外學者的廣泛重視。國外剖宮產率迅速上升的階段是在20世紀70年代后期,大約持續了20年。最新發布的世界衛生組織孕期和圍產期保健全球調查結果顯示,中國平均剖宮產率高達46.5%[1]。據報道全國多數醫院的剖宮產率均>50%,針對上述情況,原衛生部制訂了關于剖宮產的管理規定,旨在降低剖宮產的發生率。本研究回顧性分析了在本院分娩的3000例產婦的臨床資料,以探討影響剖宮產率的因素,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1月~2013年1月于本院分娩的3000例產婦,其中,剖宮產1892例(占63.1%);自然分娩1108例(占36.9%)。所有剖宮產產婦中,年齡22~45歲,平均(28.9±3.4)歲;初產婦1816例(占95.98%),經產婦76例(占4.02%);孕周32~45周,平均(38.1±1.2)周。
1.2 研究方法
所有產婦分娩結束3 d后,采用問卷的方式對產婦進行調查,調查內容包括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收入、剖宮產指征。所有調查均由1名醫師和1名護士共同完成。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5.0統計學軟件對相關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影響產婦分娩方式的因素
調查結果提示,大學及以上文化程度產婦的剖宮產率明顯高于高中、初中、小學及以下產婦(P<0.05);高中、初中、小學及以下產婦的剖宮產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家庭人均收入水平越高,剖宮產率越高(P<0.05)(表1)。
2.2 1892例產婦剖宮產指征的分析
1892例剖宮產產婦中,胎兒窘迫450例(占23.8%)、瘢痕子宮311例(占16.4%)、頭盆不稱283例(占15.0%)、臀位174例(占9.2%)、羊水過少207例(占10.9%)、妊娠高血壓綜合征142例(占7.5%)、巨大兒47例(占2.5%)、過期妊娠47例(占2.5%)、頭位難產49例(占2.6%)、產程停滯59例(占3.1%)、其他123例(占6.5%)。其中,胎兒窘迫、瘢痕子宮及頭盆不稱所占比例較大。
3 討論
近年來我國剖宮產率異常增高,降低剖宮產率勢在必行,本研究分析了影響剖宮產的因素,結果顯示,大學及以上文化程度剖宮產發生率較高,與其他3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家庭人均收入水平越高,剖宮產率越高,不同家庭人均收入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說明文化程度和家庭人均收入對分娩方式的選擇有重要影響。胎兒窘迫、瘢痕子宮及頭盆不稱在剖宮產產婦中的比例放大。
醫院應該加強孕期的健康教育工作,指導產婦如何進行合理的飲食,降低胎兒的體重,防止巨大兒的發生[2-3],本研究中由巨大兒引起的剖宮產率占2.5%。指導產婦健康地度過妊娠期,以減少臀位、頭位難產的發生率。同時,醫院要全方位提高分娩質量,改善分娩環境,嚴格掌握剖宮產的適應證,對降低剖宮產率有重要作用[4-6]。在孕婦分娩過程中,醫護人員應積極處理產程,減少難產的發生。助產師要加強陰道助產的技術培訓,以降低剖宮產率。低學歷者大多從事體力勞動量大的職業,大多數人因需增加額外的費用而不愿意行剖宮產手術,而高學歷者和家庭收入高者在無指征剖宮產中的比例較大,也與其經濟狀況和心理因素有很大關系[7-9]。醫院應認真做好孕期教育工作,臨產時對產婦提供心理支持,幫助產婦選擇合適的分娩方式,為產婦創造一個溫馨、舒適的分娩方式。對于有剖宮產指征的患者,應嚴密觀察其產程的變化情況,充分試產,以保持產婦的生殖健康[10]。
綜上所述,孕期加強指導、分娩過程中加強陰道助產的技術,嚴格掌握手術適應征,是降低剖宮產發生率的重要方法。
[參考文獻]
[1] 蔣小亞,陳曉云.10年剖宮產率及指征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雜志,2004,19(2):54-55.
[2] 張銀珠.淺談降低剖宮產率體會[J].河南外科學雜志,2008,14(2):82-83.
[3] 孫嫦月,王彥尊.剖宮產率增高的原因分析[J].哈爾濱醫科大學學報,2000,34(3):218-219.
[4] 張雪英,高雅.近5年剖宮產率及剖宮產指征變化的臨床分析[J].中國臨床實用醫學,2009,3(1):36.
[5] Pozenberg P.Evaluation of caesarean rate a necessary prog ress in modem obstetrics[J].Gynecol Obstet Biol Reprod(Paris),2004,33(4):279-289.
[6] 杜菊娣,趙萍,陳春霞.孕產婦分娩方式的選擇及影響因素的研究進展[J].現代護理,2007,13(4):376-377.
[7] 王曉紅.剖宮產率上升分析[J].包頭醫學,2008,32(2):96.
[8] 謝錦瑩.廣州市海珠區婦幼保健院25年產科剖宮產率變化及其相關因素分析[J].實用醫學雜志,2009,25(18):3152-3154.
[9] 張建云.影響剖宮產率與剖宮產指征得因素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09,4(26):40-42.
[10] 聶瑞麗,聶瑞霞.剖宮產率增高的有關因素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08,6(2):201-202.
(收稿日期:2013-09-09 本文編輯:袁 成)endprint
[摘要] 目的 探討影響剖宮產率的相關因素。 方法 選擇2010年1月~2013年1月于本院分娩的3000例產婦作為研究對象,其中剖宮產1892例,產婦分娩結束3 d后采用問卷的方式對產婦的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收入、剖宮產指征進行分析。 結果 剖宮產組大學及以上文化程度產婦的剖宮產率明顯高于高中、初中、小學及以下產婦(P<0.05);高中、初中、小學及以下產婦的剖宮產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家庭人均收入水平越高,剖宮產率越高(P<0.05);胎兒窘迫(23.8%)、瘢痕子宮(16.4%)、頭盆不稱(15.0%)在剖宮產產婦中的比例較大。 結論 影響剖宮產率的因素較多,醫護人員應嚴格掌握手術指征,孕期對孕婦進行適當的指導,以降低剖宮產的發生率。
[關鍵詞] 剖宮產;影響因素;文化程度;剖宮產指征
[中圖分類號] R719.8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4)01(a)-0166-02
近年來我國剖宮產率急劇上升,已引起國內外學者的廣泛重視。國外剖宮產率迅速上升的階段是在20世紀70年代后期,大約持續了20年。最新發布的世界衛生組織孕期和圍產期保健全球調查結果顯示,中國平均剖宮產率高達46.5%[1]。據報道全國多數醫院的剖宮產率均>50%,針對上述情況,原衛生部制訂了關于剖宮產的管理規定,旨在降低剖宮產的發生率。本研究回顧性分析了在本院分娩的3000例產婦的臨床資料,以探討影響剖宮產率的因素,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1月~2013年1月于本院分娩的3000例產婦,其中,剖宮產1892例(占63.1%);自然分娩1108例(占36.9%)。所有剖宮產產婦中,年齡22~45歲,平均(28.9±3.4)歲;初產婦1816例(占95.98%),經產婦76例(占4.02%);孕周32~45周,平均(38.1±1.2)周。
1.2 研究方法
所有產婦分娩結束3 d后,采用問卷的方式對產婦進行調查,調查內容包括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收入、剖宮產指征。所有調查均由1名醫師和1名護士共同完成。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5.0統計學軟件對相關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影響產婦分娩方式的因素
調查結果提示,大學及以上文化程度產婦的剖宮產率明顯高于高中、初中、小學及以下產婦(P<0.05);高中、初中、小學及以下產婦的剖宮產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家庭人均收入水平越高,剖宮產率越高(P<0.05)(表1)。
2.2 1892例產婦剖宮產指征的分析
1892例剖宮產產婦中,胎兒窘迫450例(占23.8%)、瘢痕子宮311例(占16.4%)、頭盆不稱283例(占15.0%)、臀位174例(占9.2%)、羊水過少207例(占10.9%)、妊娠高血壓綜合征142例(占7.5%)、巨大兒47例(占2.5%)、過期妊娠47例(占2.5%)、頭位難產49例(占2.6%)、產程停滯59例(占3.1%)、其他123例(占6.5%)。其中,胎兒窘迫、瘢痕子宮及頭盆不稱所占比例較大。
3 討論
近年來我國剖宮產率異常增高,降低剖宮產率勢在必行,本研究分析了影響剖宮產的因素,結果顯示,大學及以上文化程度剖宮產發生率較高,與其他3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家庭人均收入水平越高,剖宮產率越高,不同家庭人均收入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說明文化程度和家庭人均收入對分娩方式的選擇有重要影響。胎兒窘迫、瘢痕子宮及頭盆不稱在剖宮產產婦中的比例放大。
醫院應該加強孕期的健康教育工作,指導產婦如何進行合理的飲食,降低胎兒的體重,防止巨大兒的發生[2-3],本研究中由巨大兒引起的剖宮產率占2.5%。指導產婦健康地度過妊娠期,以減少臀位、頭位難產的發生率。同時,醫院要全方位提高分娩質量,改善分娩環境,嚴格掌握剖宮產的適應證,對降低剖宮產率有重要作用[4-6]。在孕婦分娩過程中,醫護人員應積極處理產程,減少難產的發生。助產師要加強陰道助產的技術培訓,以降低剖宮產率。低學歷者大多從事體力勞動量大的職業,大多數人因需增加額外的費用而不愿意行剖宮產手術,而高學歷者和家庭收入高者在無指征剖宮產中的比例較大,也與其經濟狀況和心理因素有很大關系[7-9]。醫院應認真做好孕期教育工作,臨產時對產婦提供心理支持,幫助產婦選擇合適的分娩方式,為產婦創造一個溫馨、舒適的分娩方式。對于有剖宮產指征的患者,應嚴密觀察其產程的變化情況,充分試產,以保持產婦的生殖健康[10]。
綜上所述,孕期加強指導、分娩過程中加強陰道助產的技術,嚴格掌握手術適應征,是降低剖宮產發生率的重要方法。
[參考文獻]
[1] 蔣小亞,陳曉云.10年剖宮產率及指征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雜志,2004,19(2):54-55.
[2] 張銀珠.淺談降低剖宮產率體會[J].河南外科學雜志,2008,14(2):82-83.
[3] 孫嫦月,王彥尊.剖宮產率增高的原因分析[J].哈爾濱醫科大學學報,2000,34(3):218-219.
[4] 張雪英,高雅.近5年剖宮產率及剖宮產指征變化的臨床分析[J].中國臨床實用醫學,2009,3(1):36.
[5] Pozenberg P.Evaluation of caesarean rate a necessary prog ress in modem obstetrics[J].Gynecol Obstet Biol Reprod(Paris),2004,33(4):279-289.
[6] 杜菊娣,趙萍,陳春霞.孕產婦分娩方式的選擇及影響因素的研究進展[J].現代護理,2007,13(4):376-377.
[7] 王曉紅.剖宮產率上升分析[J].包頭醫學,2008,32(2):96.
[8] 謝錦瑩.廣州市海珠區婦幼保健院25年產科剖宮產率變化及其相關因素分析[J].實用醫學雜志,2009,25(18):3152-3154.
[9] 張建云.影響剖宮產率與剖宮產指征得因素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09,4(26):40-42.
[10] 聶瑞麗,聶瑞霞.剖宮產率增高的有關因素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08,6(2):201-202.
(收稿日期:2013-09-09 本文編輯:袁 成)endprint
[摘要] 目的 探討影響剖宮產率的相關因素。 方法 選擇2010年1月~2013年1月于本院分娩的3000例產婦作為研究對象,其中剖宮產1892例,產婦分娩結束3 d后采用問卷的方式對產婦的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收入、剖宮產指征進行分析。 結果 剖宮產組大學及以上文化程度產婦的剖宮產率明顯高于高中、初中、小學及以下產婦(P<0.05);高中、初中、小學及以下產婦的剖宮產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家庭人均收入水平越高,剖宮產率越高(P<0.05);胎兒窘迫(23.8%)、瘢痕子宮(16.4%)、頭盆不稱(15.0%)在剖宮產產婦中的比例較大。 結論 影響剖宮產率的因素較多,醫護人員應嚴格掌握手術指征,孕期對孕婦進行適當的指導,以降低剖宮產的發生率。
[關鍵詞] 剖宮產;影響因素;文化程度;剖宮產指征
[中圖分類號] R719.8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4)01(a)-0166-02
近年來我國剖宮產率急劇上升,已引起國內外學者的廣泛重視。國外剖宮產率迅速上升的階段是在20世紀70年代后期,大約持續了20年。最新發布的世界衛生組織孕期和圍產期保健全球調查結果顯示,中國平均剖宮產率高達46.5%[1]。據報道全國多數醫院的剖宮產率均>50%,針對上述情況,原衛生部制訂了關于剖宮產的管理規定,旨在降低剖宮產的發生率。本研究回顧性分析了在本院分娩的3000例產婦的臨床資料,以探討影響剖宮產率的因素,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1月~2013年1月于本院分娩的3000例產婦,其中,剖宮產1892例(占63.1%);自然分娩1108例(占36.9%)。所有剖宮產產婦中,年齡22~45歲,平均(28.9±3.4)歲;初產婦1816例(占95.98%),經產婦76例(占4.02%);孕周32~45周,平均(38.1±1.2)周。
1.2 研究方法
所有產婦分娩結束3 d后,采用問卷的方式對產婦進行調查,調查內容包括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收入、剖宮產指征。所有調查均由1名醫師和1名護士共同完成。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5.0統計學軟件對相關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影響產婦分娩方式的因素
調查結果提示,大學及以上文化程度產婦的剖宮產率明顯高于高中、初中、小學及以下產婦(P<0.05);高中、初中、小學及以下產婦的剖宮產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家庭人均收入水平越高,剖宮產率越高(P<0.05)(表1)。
2.2 1892例產婦剖宮產指征的分析
1892例剖宮產產婦中,胎兒窘迫450例(占23.8%)、瘢痕子宮311例(占16.4%)、頭盆不稱283例(占15.0%)、臀位174例(占9.2%)、羊水過少207例(占10.9%)、妊娠高血壓綜合征142例(占7.5%)、巨大兒47例(占2.5%)、過期妊娠47例(占2.5%)、頭位難產49例(占2.6%)、產程停滯59例(占3.1%)、其他123例(占6.5%)。其中,胎兒窘迫、瘢痕子宮及頭盆不稱所占比例較大。
3 討論
近年來我國剖宮產率異常增高,降低剖宮產率勢在必行,本研究分析了影響剖宮產的因素,結果顯示,大學及以上文化程度剖宮產發生率較高,與其他3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家庭人均收入水平越高,剖宮產率越高,不同家庭人均收入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說明文化程度和家庭人均收入對分娩方式的選擇有重要影響。胎兒窘迫、瘢痕子宮及頭盆不稱在剖宮產產婦中的比例放大。
醫院應該加強孕期的健康教育工作,指導產婦如何進行合理的飲食,降低胎兒的體重,防止巨大兒的發生[2-3],本研究中由巨大兒引起的剖宮產率占2.5%。指導產婦健康地度過妊娠期,以減少臀位、頭位難產的發生率。同時,醫院要全方位提高分娩質量,改善分娩環境,嚴格掌握剖宮產的適應證,對降低剖宮產率有重要作用[4-6]。在孕婦分娩過程中,醫護人員應積極處理產程,減少難產的發生。助產師要加強陰道助產的技術培訓,以降低剖宮產率。低學歷者大多從事體力勞動量大的職業,大多數人因需增加額外的費用而不愿意行剖宮產手術,而高學歷者和家庭收入高者在無指征剖宮產中的比例較大,也與其經濟狀況和心理因素有很大關系[7-9]。醫院應認真做好孕期教育工作,臨產時對產婦提供心理支持,幫助產婦選擇合適的分娩方式,為產婦創造一個溫馨、舒適的分娩方式。對于有剖宮產指征的患者,應嚴密觀察其產程的變化情況,充分試產,以保持產婦的生殖健康[10]。
綜上所述,孕期加強指導、分娩過程中加強陰道助產的技術,嚴格掌握手術適應征,是降低剖宮產發生率的重要方法。
[參考文獻]
[1] 蔣小亞,陳曉云.10年剖宮產率及指征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雜志,2004,19(2):54-55.
[2] 張銀珠.淺談降低剖宮產率體會[J].河南外科學雜志,2008,14(2):82-83.
[3] 孫嫦月,王彥尊.剖宮產率增高的原因分析[J].哈爾濱醫科大學學報,2000,34(3):218-219.
[4] 張雪英,高雅.近5年剖宮產率及剖宮產指征變化的臨床分析[J].中國臨床實用醫學,2009,3(1):36.
[5] Pozenberg P.Evaluation of caesarean rate a necessary prog ress in modem obstetrics[J].Gynecol Obstet Biol Reprod(Paris),2004,33(4):279-289.
[6] 杜菊娣,趙萍,陳春霞.孕產婦分娩方式的選擇及影響因素的研究進展[J].現代護理,2007,13(4):376-377.
[7] 王曉紅.剖宮產率上升分析[J].包頭醫學,2008,32(2):96.
[8] 謝錦瑩.廣州市海珠區婦幼保健院25年產科剖宮產率變化及其相關因素分析[J].實用醫學雜志,2009,25(18):3152-3154.
[9] 張建云.影響剖宮產率與剖宮產指征得因素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09,4(26):40-42.
[10] 聶瑞麗,聶瑞霞.剖宮產率增高的有關因素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08,6(2):201-202.
(收稿日期:2013-09-09 本文編輯:袁 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