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遠
今年過年,最吸引人眼球的莫過于微信推出的“搶紅包”活動。據統計,除夕到初八,有超過800萬用戶參與了搶紅包活動,超過4000萬個紅包被領取。由于提現紅包需要綁定銀行卡,有金融業內人士測算,短短一個春節,騰訊成功綁定了2億張左右的銀行卡。這些綁定銀行卡的微信用戶順勢成為微信理財的潛在客戶。騰訊幾乎是以零成本的推廣費實現了銀行卡綁定。網上最為流行的說法是:騰訊用了8天時間完成了支付寶8年才做到的事情。
說實話,支付寶數年完成的,除了綁定銀行卡以外,更有每年數千億的交易額,更有余額寶一躍成為全國最大規模的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搶紅包”畢竟是一個特殊時期基于人們特殊習俗的特殊事件,能否超過最大的競爭對手支付寶,如何延續這種趨勢真正把交易做起來,還取決于騰訊的財富通和更多的商戶和金融工具在日后更長的時間里的合作努力。畢竟,移動支付、互聯網金融,不是單純基于銀行卡的業務,而是基于更廣闊的電子商務大背景,基于更豐富的電子商務應用場景的較量。支付寶顯然不會坐等被超越,新一輪的互聯網金融大戰應該馬上就會到來。
從用戶來看,這場大戰引發的更深更廣層面上的互聯網金融競爭帶來的是更多的收益。除了搶紅包以外由于微信中“我的銀行卡”一欄還有理財通、手機話費充值、電影票、嘀嘀打車等多個附屬功能。這當中理財通高收益的互聯網理財產品不僅以“移動社交+高收益理財+方便支付”的模式成功逆襲了傳統銀行的理財產品,也挑戰了原來幾乎占統治地位的余額寶。
當然,作為用戶,除了享受這份收益以外,更重要的是謹慎對待互聯網金融帶來的風險。在微信朋友圈中,不少人糾結于綁不綁定銀行卡,本來也是顧慮于萬一手機丟失或是網絡被攻擊造成了信息泄露以后有可能帶來的風險。據說曾有一個化名“光標”的微信ID,宣稱自己將會派發2000萬的紅包,于是各個微信群都將其加入群中,結果他不僅未按許諾派發紅包,反而大搶群內其他人發出的紅包,讓人無可奈何……由于新的支付、理財方式是基于移動社交平臺的,就算手機未丟失,網絡未被黑,原有的移動社交平臺的一些用戶誠信方面的風險也就順勢被帶入了支付、理財平臺,無疑給用戶帶來了新的安全隱患。作者郵箱:bigyuanli@hotmail.com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