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 川 鄒亞瓊
欄目責編:曾 鳴
播音主持涉及節目形態、主持人和觀眾,主持人如何使三者之間形成張力以提高節目質量,提升三者的互動成為播音主持的重要課題。播音主持張力“外展”和“內包”所形成的人格化、延展性、交互性、風格化和跨度性特點,以及形成路徑的探討對播音主持創作空間的提升具有重要啟迪。
在文學理論中,“張力”最早源于英美新批評派理論家艾倫·退特。艾倫·退特在《論詩的張力》中是這樣定義的:“我所說的詩的意義就是指它的張力,即我們在詩中所能發現的全部外展和內包的有機整體。”①播音主持猶如一首由主持人、觀眾和節目策劃共同參與并由主持人領誦的詩,詩中或教化或感悟或娛樂。在當代,電視休閑已經成為人們詩化生活的重要形式。在電視休閑中,節目策劃好比是詩的創作,主持人的領誦就是詩的闡述過程,而主持人與觀眾互動則是詩的傳播與接受過程。三者所形成的“外展”和“內包”是一個有機整體,主持人、觀眾和節目三者的互動形成播音主持的張力。主持人對主持語言的音量控制、音質表現、音色選擇、節奏氣息掌控,及其情緒情感變化等構成播音主持的第一層次張力。主持人對節目解讀、觀眾調動和現場氛圍營造構成播音主持的第二層次張力。節目策劃對文化價值引導、觀眾解讀和節目形態把握則是播音主持的第三層次張力。其張力系統由基礎到高級的螺旋架構共同構成播音主持的張力。
“外展”張力是系統之間張力的消解與對接,它與“內包”張力的有機對接構成完整的節目形態。播音主持張力是包括播音主持能力作為其基礎的播音主持感知力、融合力和表現力的總和,其感知力就是對節目形態、觀眾類型和自我定位的整體解讀能力。這種能力是消解三者差異,形成三者互動的能力,更是主持人調整主持角色,溝通觀眾和節目,形成節目對觀眾的歡樂共享能力。融合力是主持人既要主動融入節目之中,又要主動融于觀眾之中的能力。比如:朱軍與《藝術人生》、何炅與《快樂大本營》、汪涵與《天天向上》、孟非與《非誠勿擾》等幾乎可以劃等號。表現力則是指播音主持張力的臨場發揮能力,表現力也是氣場力。主持人的氣場力既是節目號召力,也是節目帶動力。前者靠積累,后者靠攪動。董卿在《歡樂中國行》中就是靠嫻熟的語言藝術和明星感召力攪動現場氣氛,引起現場共鳴,進而掀起節目高潮。
播音主持張力“外展”和“內包”相統一的特點決定了播音主持張力的共存性,其共存性賦予主持人以藝術魔力,具有播音主持張力的主持人才能受觀眾歡迎、被觀眾關注。受觀眾歡迎是因為他能給觀眾以啟迪和歡愉,被觀眾關注是因為他的張力已經演變成了“星”力而被人追捧。這就是藝術魔力。因此,播音主持張力具有人格化特點,具有號召力的節目背后一定有一位與節目相匹配的主持人,甚至是節目主持人一走節目也會壽終正寢。播音主持張力的人格化是主持人與節目和觀眾良性互動形成的節目與主持人交互人氣的結果,它體現了播音主持張力的滲透性和彌散性特點,表現出人紅、節目紅的交互影響。播音主持張力還具有延展性特點。其延展性就是根據節目定位的不同,播音主持張力做出相應變化以適應節目要求的特性。比如新聞類節目要體現新聞的準確性和客觀性特點,其播音主持張力就要調整到語音強度適中、音質純透、音色純正、節奏穩健、氣息流暢、情緒情感不偏不倚的特性上。而兒童類節目主持要體現兒童心理特點,其播音主持張力就要調整到語言稚氣、夸張和動作表情的特性。如《西游記》中李揚的孫悟空配音以其夸張的人物語言和獨特的語言魅力吸引了無數青少年的眼球。娛樂節目主持的播音主持張力要有自然、詼諧、親和、調侃等特點,這是由節目的休閑性和娛樂性決定的。
播音主持張力既受電視節目形態制約又與觀眾類型緊密相關,表現出極其豐富而充滿張力的藝術表現體系。播音主持張力不僅與節目形態和觀眾有關,也與主持人有密切關系,表現出播音主持張力的風格化特點。由于主持人的發音器官、語言功力、節目解讀、認知類型、個性特點和文化修養的不同,因此其風格特點也不同。比如:孟非的“廣博型”播音主持張力,以其知識廣博的信息沖擊力釋放播音主持張力;華少的“快語型”播音主持張力,以其快語的語速沖擊力釋放播音主持張力;朱軍的“高音型”播音主持張力,以其高亮純正的強度沖擊力釋放播音主持張力;董卿的“溫婉型”播音主持張力,以其婉約溫馨的語言按摩力釋放播音主持張力。他們由主持風格所形成的播音主持內包張力都注入了個體獨特的風格特征。播音主持張力還具有跨度性特點。跨度性也就是適應性,跨度性越大適應性越強。主持人既可以播報新聞,也可以主持娛樂節目和體育節目等,成為跨節目主持人。比如:江蘇電視臺孟非,主持過《南京零距離》《絕對唱響》《非誠勿擾》《非常了得》等,是跨節目主持人。
播音主持張力的形成有兩個途徑:一是“特色式”播音主持張力的形成,一是“廣博式”播音主持張力的形成。前者是差異化形成途徑,后者是互補化形成途徑。所謂差異化即根據自身條件走語言風格和個性特點的主持道路,在標準化中尋找差異化突破。畢福劍之所以成功,不是他普通話有多么標準,形象有多么突出,而是他的平民化主持語言風格定位與《星光大道》老百姓舞臺的無縫對接。因此,個性化語言風格對形成“特色式”播音主持張力無疑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個性化語言風格僅僅是途徑之一。主持人不俗的才藝,敏銳的思維或搞笑的特質也是“特色式”播音主持張力形成的途徑。“廣博式”是播音主持張力形成的另外一條路徑。
播音員主持人作為傳播文化、娛樂大眾的文化使節不僅需要掌握語言藝術,同時還需要具有較高的文化修養。語言藝術的土壤其實也就是文化。沒有文化的語言也談不上藝術。“廣博式”播音主持張力的形成過程就是提高文化修養,增強語言藝術魅力的過程。這個過程也可以稱之為補充過程。補充的是文化修養和語言藝術修養,體現在“職前”和“職中”全過程。首先,提高文化修養,增強語言藝術魅力是提高主持人文化自信的前提。文化自信又是對觀眾、對節目文化解讀的前提。沒有一定的文化自信既難以有效地解讀節目,更難以解讀觀眾。跨節目主持正是因為文化自信而敢于行走在不同類型的節目主持之中。其次,提高文化修養,增強語言藝術魅力是提高主持人專業自信的前提。播音主持專業的核心就是語言藝術,而“語言藝術的靈魂就是文化”。②因此,廣博地涉獵各類知識,提升文化內涵,形成成熟的思想是增強播音主持張力的必由之路。除此之外,廣泛地體驗基層生活也是形成播音主持張力的重要途徑。要解讀觀眾,要架起通往觀眾心靈的橋梁,就必須了解觀眾的喜樂憂愁,傾聽觀眾的文化需要。
總之,播音主持張力的形成貫穿于主持人的職業生涯,是一個不斷學習和完善的過程。有了這樣一個理念,播音主持職業就不會因青春不再而褪去顏色,而是因其張力厚實而青春永駐。
注釋:①趙毅衡編選:《“新批評”文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年版。
②徐丹暉:《語言藝術探索》,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