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真



危險時刻,共同記錄難忘中國之聲
2013年4月20日上午8點02分,四川雅安蘆山發生7.0級強烈地震。10點整,中國之聲推出特別直播節目《雅安緊急救援》。此時,一批精干的軍事記者已經向災區第一線進發。在軍事中心積極協調下,中國之聲抗震救災報道組與軍事中心報道組合成一路,搭乘空軍第一架救援專機直飛成都。當大型運輸機降落在成都雙流機場時,早有另一架軍用直升機旋轉著槳葉在停機坪等候,接上中央臺報道組成員立刻騰空起飛,直撲向震中蘆山縣。直升機剛降落在蘆山縣城,軍事記者王亮的衛星電話連線報道就已經在中國之聲直播節目中播出……這樣的報道反應速度,在所有中央新聞媒體當中獨占鰲頭。
4月20日深夜,臺內所有一線報道力量全都納入前方報道組統籌使用,各路記者被科學部署到災區一線各方向,形成全方位立體報道格局。在中國之聲和軍事中心強有力的聯合指揮下,國家電臺的蘆山抗震救災報道始終井然有序,在救災行動進展的各個階段都牢牢掌握著輿論主導權,特別直播報道《雅安緊急救援》成為各大門戶網站爭相轉載的熱點新聞。
蘆山抗震救災報道中的密切合作,是軍事中心與中國之聲十年來團結協作、良好互動的又一個經典范例。無論是2005年以來以“神舟”“嫦娥”為代表的8次航天題材大型現場直播,還是2008年抗擊冰雪、汶川抗震救災,2010年玉樹、舟曲等重大自然災害救援行動;無論是中外聯合軍演、亞丁灣護航、首艘航母服役等重大軍事任務,還是在三沙建市一周年之際組織記者深入西沙群島采訪守島官兵——這十年來,伴隨著中國之聲的誕生和成長,軍事中心積極發掘優質軍事新聞資源,不斷深化與中國之聲的交流合作,有力提升了國家電臺的新聞品質,在合作中實現了共贏。
精誠合作,努力引領新聞輿論導向
2013年初,在中央電臺年度業務評獎中,軍事時評節目《晚高峰觀軍情》高票當選為中央電臺優秀欄目。這既是大家對軍事中心業務工作的認可,也是對中國之聲獨具慧眼開辟軍事宣傳窗口的肯定。
時間追溯到2010年初。當時正在運籌策劃新一輪新聞改革的中國之聲節目負責人意識到,軍事時評節目是當下非常重要的優質新聞資源,軍事中心多年來培養的一批軍事觀察員是提升媒體影響力的寶貴財富。經過雙方協商,軍事中心原有的《國防時空》節目仍然在早間時段播出;與此同時,在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節目里再開辟一個新欄目《晚高峰觀軍情》,由軍事中心組織軍事觀察員每天評說熱點軍事話題。
2012年以來,《晚高峰觀軍情》節目從內容到形式又進行了大幅改革創新,著力凸顯國家電臺軍事評論的及時性和權威性。現在的《晚高峰觀軍情》時效性更強了,專家的評點速度更快了,以前反映的往往是“本周軍事熱點”,現在軍事專家們評論的基本都是“當日動態新聞”。與此同時,《晚高峰觀軍情》的選題視野更加開闊,對國際軍事形勢的觀察和把握也更加準確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晚高峰觀軍情》的收聽表現也越來越好。上至軍委總部領導,下至普通聽眾,都對這個節目予以越來越多關注。節目的播出內容經常被各家新聞網站轉載。
近年來,從國慶60周年首都閱兵到我國首艘航空母艦交接入列,從中國成功開展陸基中段反導試驗到中國宣布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每當涉及國防和軍隊建設的重大新聞事件發生,中國之聲都第一時間打開節目窗口,既有記者連線、深度報道,又有專家點評、背景分析,真正實現了全方位、多角度宣傳。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全球華語廣播網》等節目雖然尚未開辟軍事宣傳專欄,但是每年播出關于軍事題材的深度報道和中央電臺軍事觀察員的評論就有100多篇,同樣為軍事宣傳做出了重要貢獻。
追求卓越,共創中國之聲輝煌
2012年6月,舉世矚目的神舟九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開始實施。中國航天員要在太空首次完成與目標飛行器的交會對接,并首次訪問進駐天宮一號。為了通過國家電臺完美呈現這個歷史時刻,軍事中心與中國之聲早在2012年4月就開始密切協作籌劃報道事宜。軍事中心派出了強有力的采編隊伍,中國之聲也派出了優秀的新聞節目主持人。兩支力量聯合行動,不僅采訪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各大系統的負責人,而且逐一采訪了神舟九號乘組景海鵬、劉旺、劉洋三位航天員。軍事中心和中國之聲記者聯系采訪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中國首飛航天員楊利偉。在多方努力下,我們讓擔負直播任務的主持人和記者走進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進入神舟飛船全真模擬訓練艙,在2米見方的返回艙里,坐在航天員的座位上,體驗航天員如何操縱手柄完成交會對接;在軌道艙里體驗航天員如何休息、如何打開艙門進入天宮一號,我們讓記者拜測控專家為師,一幀幀畫面地學習怎樣從北京飛控中心大屏幕上“看門道”。通過一系列精心準備,軍事中心和中國之聲的主持人和記者共同組成寫作班底,八易其稿撰寫直播大綱。
2012年6月18日,神舟九號航天員圓滿完成了交會對接和訪問天宮一號任務,中央電臺直播組在北京航天飛控中心也圓滿完成了現場直播任務。這期節目受到了各方的普遍好評,并獲得中國新聞獎一等獎。
2012年10月底,由軍事中心組織的“走轉改”大型報道《走近橄欖綠》在云南全面展開。王求臺長親自帶隊,中國之聲總監蔡小林率領幾位優秀記者和軍事記者一起上高原、走邊防、進哨所,深入武警各警種基層部隊營區,實地體驗軍營生活,現場連線報道官兵們戍邊衛國的奉獻情懷。
十年來,中國之聲始終有“擁軍”傳統,總是把最優秀的記者、編輯和主持人派到軍營去采訪報道。2004年,中國之聲剛剛成立時,《人物春秋》欄目記者張小艷、向菲、馮會玲、孫巧稚等深入呼倫貝爾邊防一線,不顧蚊蟲叮咬、路途艱辛,在邊防連隊蹲點采訪,采制播出了7集連續報道《邊防行》。2005年、2010年,中國之聲副總監李偉、侯東合先后隨南沙巡防區官兵深入南海一線采訪,他們和戰士一樣,被海風吹紅了臉膛,被驕陽曬脫了皮。2009年,人民海軍、空軍成立60周年,中國之聲主持人周強、雨亭、郭靜等隨中央電臺直播組走進海軍、空軍部隊,先后完成10場現場直播……所有這些報道,不僅深深印刻在部隊官兵心里,也成為中國之聲成長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本文選自《難忘中國之聲·我的成長》一書,有刪節。)
(作者系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軍事宣傳中心主任)
(本文編輯:肖婧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