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才 黎綺霞 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向陽醫院內科 528000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是指在排除其他原因的情況下,糖尿病病人出現與周圍神經功能障礙相關的癥狀和(或)體征,臨床表現多種多樣,出現感覺、運動和自主神經損害癥狀,導致病人正常的工作、生活受到顯著影響,嚴重影響病人的身心健康[1,2]。目前,治療上,方案諸多,不同學者和臨床醫師的體會尚有差異,未達成治療共識[3,4]。為此,學者們和內分泌科醫師們一直致力于優化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治療。本文中,筆者采用紅外線聯合甲鈷胺治療我院內分泌科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病人,效果滿意,現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內分泌科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0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病人。治療期間均禁用止痛劑及其他神經營養藥物及影響神經功能的藥物。其中,男42例,女38例;年齡46~65(58.36±18.64)歲;病程為4~20(10.59±5.78)年。采用計算機隨機分組的方式將病人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在對照組40例病人中,男22例,女18例;年齡46~65(58.12±18.24)歲;病程為4~20(10.51±5.72)年。在觀察組40例病人中,男20例,女20例;年齡46~65(58.51±18.78)歲;病程為4~20(10.62±5.83)年。在性別構成、平均年齡和平均病程等方面,兩組病人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甲鈷胺注射液(石藥集團歐意藥業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055382)500μg肌內注射進行治療,1次/d,14d為1個療程。而觀察組則在甲鈷胺500μg/d肌內注射基礎上加用紅外線治療儀照射患處,具體方法如下:采用安諾治療儀照射病人局部患處,50~60Hz,150VA,20min/次,1次/d,14d為1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病人臨床療效[5](顯效:病人自覺臨床癥狀消失或明顯好轉,醫師進行跟膝腱反射或深淺感覺明顯好轉甚至完全恢復正常,多倫多臨床神經病變評分≥5分;有效:病人自覺臨床癥狀較前減輕,醫師進行跟膝腱反射或深淺感覺有改善,多倫多臨床神經病變評分≥3分;無效:病人自覺臨床癥狀無減輕,醫師進行腱反射淺感覺無改善,多倫多臨床神經病變評分<3分。治療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和神經傳導速度(采用丹麥Keypoint肌電圖儀檢測病人腓總神經、正中神經和脛神經)。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8.0軟件包進行統計分析,采用t檢驗和χ2檢驗分別分析計量資料和計數資料。P<0.05設定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雙側檢驗。
2.1 兩組病人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病人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97.50%VS 82.50%,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病人臨床療效比較〔n(%)〕
2.1 兩組病人治療前、后神經傳導速度變化情況比較 治療前,兩組病人腓總神經、正中神經和脛神經傳導速度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病人腓總神經、正中神經和脛神經傳導速度較前顯著好轉,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更為明顯,詳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上下肢運動功能、感覺功能、關節活動度及ADL評分比較
糖尿病神經病變是糖尿病最常見的慢性并發癥之一,病變可累及病人的中樞神經或者周圍神經,使病人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受到顯著影響[6,7]。目前,該并發癥病因及發病機制尚不完全清楚,學者們多認為與遺傳因素、缺氧及缺血性因素、氧化應激、多元醇通路過度活躍、蛋白激酶C(PKC)的激活、必需脂肪酸代謝異常等諸多因素有關[8,9]。治療上,方案眾多,療效間尚存在一定差異[10,11]。尤其是近些年來,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學者們和臨床醫師一直致力于優化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治療方案,為提高藥物治療效果和改善病人的生活質量提供參考依據。
本文結果顯示:觀察組病人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兩組病人腓總神經、正中神經和脛神經傳導速度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病人腓總神經、正中神經和脛神經傳導速度較前顯著好轉,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更為明顯。究其原因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甲鈷胺是一種內源性的輔酶B12,參與一碳單位循環,在由同型半胱氨酸合成蛋氨酸的轉甲基反應過程中起重要作用,易于進入神經元細胞器,參與腦細胞和脊髓神經元胸腺嘧啶核苷的合成,促進葉酸的利用和核酸代謝,且促進核酸和蛋白質合成,能促進軸突運輸功能和軸突再生,能使延遲的神經突觸傳遞和神經遞質減少恢復正常,通過提高神經纖維興奮性,恢復終極板電位誘導,顯著改善神經傳導速度。紅外線有很強的穿透力,可以透過糖尿病神經病變病人的皮膚作用于皮下組織,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及組織代謝,促進細胞增殖和蛋白質的合成,從而有利于組織修復,促進糖尿病神經病變病人組織再生,加速傷口愈合、減輕疼痛,顯著改善病人的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紅外線聯合甲鈷胺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病人臨床療效肯定,能夠顯著改善病人神經傳導速度,療效優于單用甲鈷胺治療,值得在臨床上進一步推廣應用。
[1] 李鴻翔,黃照權,李天資,等.廣西靖西縣居民高血壓、肥胖、糖尿病患病率的調查〔J〕.廣西醫學,2012,34(4):393-395.
[2] Shomali M.Diabetes treatment in 2025:can scientific advances keep pace with prevalence?〔J〕.Ther Adv Endocrinol Metab,2012,3(5):163-173.
[3] Gudala K,Bansal D,Muthyala H,et al.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in type 2diabetes mellitus out-patients〔J〕.Value Health,2013,16(3):A173.
[4] 王寒旭,張德太.我國糖尿病流行病學危險因素分析〔J〕.現代臨床醫學,2011,37(4):248-250.
[5] 付晶晶,趙娟.前列地爾聯合甲鈷胺治療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療效觀察〔J〕.中國藥房,2011,22(16):1468-1470.
[6] 周婕,李松花.2008-2010年本院糖尿病用藥情況分析〔J〕.現代醫藥衛生,2011,27(22):3497-3498.
[7] 彭旭.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發病機制研究進展〔J〕.內科,2011,6(3):259-261.
[8] 伍紹錚,曹仁賢.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發病機制研究進展〔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10):467-468.
[9] 劉亞玲.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發病機制及治療研究進展〔J〕.右江醫學,2011,39(3):356-359.
[10] 邵高霞.丹紅注射液聯合甲鈷胺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38例臨床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2012,5(6A):78-79.
[11] 黃麟,孫耀輝,黃健聰.前列地爾聯合甲鈷胺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醫學工程,2011,19(6):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