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洋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鞍山醫院骨三病房,遼寧省鞍山市 114000
急性頸脊髓損傷,是指脊柱脊髓在遭受直接或間接機械外力作用后,所造成的脊髓功能與脊髓結構損害[1]。頸脊髓損傷多發于頸髓,可造成四肢功能障礙,甚至還會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急性頸脊髓損傷病情復雜,具有較高的手術風險,圍術期容易發生各種并發癥,其臨床治療及護理工作均具有較高難度。現將我科收治的36例急性頸脊髓損傷患者的臨床護理方法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在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36例急性頸脊髓損傷患者作為觀察對象,所有患者均經MRI或CT檢查確診為頸脊髓損傷。其中男29例,女7例,年齡47~76歲,平均年齡(57.3±2.4)歲。致傷原因:運動損傷1例,頭部碰撞2例,跌倒5例,高空墜落4例,砸傷10例,交通事故14例。其中10例為伸直型損傷,26例為屈曲型損傷。ASIA脊髓損傷程度分級:A級7例,B級13例,C級10例,D級6例。
1.2 方法
1.2.1 手術方式:根據患者病情,選用不同的手術方式。其中15例行前路手術(椎體次全切除鈦板內固定6例,椎間減壓鈦板內固定9例),13例行后路單開門椎管擴大成形術,8例行前后路聯合手術。
1.2.2 圍術期護理:(1)術前護理:本組患者術前均進行了顱骨或枕頜帶牽引,23例進行了頸托固定。在進行顱骨牽引時,要使用專用木墩將床頭抬高15°~30°。屈曲型損傷者,將肩部墊高后進行伸直位牽引;伸直型損傷者,將頭部墊高做屈曲位牽引。嚴格遵醫囑執行牽引重量,不得隨意增減重量。牽引時,護理人員要密切關注患者的感覺、四肢血流及生命體征變化,確保牽引繩與軀干、頭頸維持在同一平面上。(2)術后護理:①嚴密觀察生命體征。術后搬運患者時要確保其軀干與頭頸部在同一平面,防止扭轉、過屈或過伸。將患者頭頸部放置在頸托內,同時在頸托兩側放置沙袋(1kg),以免患者不自主扭轉頸部。術后要立即進行生命體征監測,密切留意患者的切口引流情況、血氧飽和度、脈搏、血壓、體溫、肌力恢復、運動及感覺情況等,并遵醫囑執行補液、輸血操作。②呼吸系統護理。術后給予鼻導管吸氧,注意觀察患者的血氧飽和度、呼吸節律及呼吸頻率變化,指導、鼓勵患者咳嗽排痰。麻醉清醒后,指導患者進行縮唇呼吸,50~100次/組,2組/d。幫助患者翻身、叩背,以助于排痰。對于睡眠時有低通氣或呼吸暫停現象者,要及時報告醫師,配合做氣管切開治療。③引流管護理。妥善固定引流管,注意觀察引流液性質、量的變化以及切口滲血情況。每隔2h,護理人員要順著引流方向擠壓引流管,確保管路暢通。若引流量減少、切口滲血增多,要及時報告醫師,查看是否有引流管壓折、堵塞現象。若引流液增多,顏色鮮紅,則提示可能發生了活動性出血,應報告醫師及時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④并發癥護理。中樞性高熱:采取物理降溫措施,如身下墊冰毯,每隔0.5~1.0h做1次體溫測量,并做好記錄。胃腸道反應:囑患者及家屬留意大便顏色,若大便顏色異常,應及時報告醫生,遵醫囑用胃黏膜保護劑。對于鼻飼患者,要控制鼻飼液溫度及用量,以免引發腹瀉。泌尿系統并發癥:嚴密監測血鈉水平,記錄尿量變化,強化尿管護理,以免發生泌尿系統感染,對于無低鈉血癥者,要及時進行膀胱功能鍛煉。
36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術,住院13~52d,平均(28.3±3.3)d。術后當日有28例癥狀改善,6例在術后3d內癥狀改善,2例無改善。術后2例出現呼吸衰竭,轉入重癥監護室治療,5例發生多尿癥,4例發生中樞性高熱,2例發生胃腸道反應,2例發生壓瘡(Ⅱ級),3例再次行手術治療,所有患者經對癥處理、治療,癥狀全部消失,均痊愈出院。術后隨訪1~2年,均未發生螺釘、鋼板松動及斷裂現象。
頸脊髓損傷會給患者造成嚴重傷害,給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造成巨大的痛苦。在治療過程中,如果護理、治療不當,就容易發生泌尿系統感染、低鈉血癥、頸部血腫、肺部感染、深靜脈血栓、腦脊液漏等并發癥,不僅影響治療效果,也會加重患者痛苦[2]。
手術是治療頸脊髓損傷最有效的方法,但是由于頸脊髓損傷病情復雜、危重,所以手術風險也相對較高,并且圍術期也容易發生各種并發癥。因此,有必要加強圍術期護理,以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加快術后康復。在本文中,對36例頸脊髓損傷患者,從術前的顱骨牽引,術后并發癥預防、病情觀察、引流管護理、呼吸系統護理等方面,采取了全面、系統的護理措施,經過精心的護理,36例患者順利完成手術,雖有輕微不適癥狀,但經對癥處理后消失,未發生其他嚴重并發癥,全部治愈出院。
綜上所述,在圍術期對急性頸脊髓損傷患者給予細致、周到的護理,對于加快康復進程,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重大意義。
[1] 賈燕瑞,蘇慶軍,海涌,等.急性頸脊髓損傷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1,26(3):232-234.
[2] 楊立君,焦守鳳.急性頸脊髓損傷患者的護理〔J〕.實用醫藥雜志,2012,29(12):1108-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