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鷗 江蘇省如皋市人民醫院兒科 226500
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RRTI)是兒科的常見病之一,發病率約20%,好發于2~6歲的小兒,病情反復發作、遷延不愈,不僅嚴重影響著患兒的身心健康和生長發育,而且增加了患兒家長的經濟負擔和心理壓力[1]。RRTI發病機制復雜,誘發RRTI發病的危險因素較多,本文對93例RRTI患兒的相關臨床資料進行調查分析,旨在探討影響RRTI發病的高危因素,為臨床制定相應預防措施提供客觀依據。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3月-2013年6月我院兒科收治的93例RRTI患兒作為觀察組,均符合中華醫學會兒科分會制定的RRTI診斷標準[2]。男51例,女42例,年齡1.5~12歲,平均年齡(5.43±2.17)歲;每年發作8~16次,平均(10.72±0.83)次。按1∶1配比選擇同期在我院治療的93例普通呼吸道感染患兒作為對照組。兩組患兒的性別、年齡、年發作次數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本小組自行設計的“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相關高危因素調查表”調查影響RRTI的相關高危因素,回顧性分析所有患兒的預防保健資料,調查內容包括:出生史、喂養方式、營養狀況、母孕期患病情況、居住環境、被動吸煙情況及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所有患兒均于清晨空腹采集靜脈血3~5ml,測定患兒血中鋅、鐵、鈣等微量元素值。
1.3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兒血中鋅和鐵的含量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而兩組患兒血中鈣含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早產兒、非母乳喂養、營養不良、經常被動吸煙、母孕期疾病及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比例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而在新生兒窒息史及居住環境等因素方面觀察組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P>0.05),見表1。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兒相關因素比較
有關RRTI高危因素的報道,國內外很多文獻都指向微量元素缺乏,已有研究[3]表明鋅、鐵等微量元素的缺乏與RRTI發病密切相關。本文結果同樣顯示RRTI患兒血中的鋅、鐵含量明顯低于普通呼吸道感染患兒,進一步提示鋅、鐵能改善機體免疫狀態,缺乏時導致患兒機體防御功能下降而易患感染。除了微量元素缺乏這一原因,早產兒出生時機體各系統尚未發育完善,尤其是免疫功能較低,如孕期母親患肝炎、結核等疾病,病原體可通過胎盤導致胎兒營養不良或免疫功能受損;而母乳富含蛋白質、脂肪、多種礦物質及IgA、IgG、IgE、IgM等免疫球蛋白,能提高嬰兒機體免疫力,是嬰兒最理想、必需的天然食物,反之非母乳喂養的小兒免疫機能則相對較弱。此外,小兒偏食、母乳不足而未及時添加必要的蛋白質和脂肪因素等極易造成營養不良,也可增加小兒并發各種感染性疾病的機會。本文結果顯示RRTI患兒中早產、非母乳喂養、營養不良及存在母孕期疾病的比例均明顯高于對照組,說明上述這些因素是RRTI的高危因素。不僅如此,尚有研究[4]認為被動吸煙是小兒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危險因素。在胎兒期,尼古丁可直接或間接地作用于子宮和胎盤動脈,導致胎兒慢性缺氧,呼吸生理功能先天不足;而出生后,小兒經常暴露于尼古丁煙霧中也可導致肺功能降低,也容易發生氣道炎癥,導致小兒易患病毒、細菌感染或哮喘等疾病。再者,在我國多種因素導致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現象日益嚴重,尤其是兒科常出現病因診斷不明確就盲目使用廣譜抗生素,或者家長自行濫用或超大劑量使用抗生素,增加了細菌的耐藥性[5],使細菌長期處于潛伏狀態,形成慢性病灶。本組調查結果顯示RRTI患兒組中經常被動吸煙和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比率明顯高于普通呼吸道感染患兒組,證實了上述兩種因素也是RRTI發病的高危因素的觀點。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微量元素(鋅、鐵)缺乏、早產、非母乳喂養、營養不良、被動吸煙、母孕期疾病及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等均是影響小兒RRTI發生的高危因素,因此,在防治RRTI時臨床醫生必須注意有無上述危險因素存在。
[1] 楊愛玲.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的發病因素及防治概述〔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09,17(5):440-441.
[2] 中華醫學會兒科分會,中華兒科雜志編輯委員會.第23屆國際兒科大會各專業及專題學術交流概述〔J〕.中華兒科雜志,2002,40(1):4-5.
[3] 蔣惠珍,劉亞,代惠英.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與微量元素鋅鐵的關系〔J〕.臨床醫藥實踐,2010,19(7B):857-858.
[4] 傅川林,周靜,謝曉婭.被動吸煙與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和哮喘的關系〔J〕.四川醫學,1998,19(6):475-476.
[5] 肖毅華,張邦梅.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120例病因與發病機制分析〔J〕.長江大學學報:自然版,2013,10(3):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