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鵬 李增榮 滕 莉
山東省日照市東港區人民醫院 1 消化中心 2 內鏡室 276800; 3 山東省日照市東港區濤雒衛生院
使用傳統的開腹方法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很難達到預期的治療效果,現如今一般采用階梯式的治療方案,通過腹腔鏡以及十二指腸鏡這2種技術展開漸進式的治療或者進行同期治療,這就可以大大改觀治療的效果[1]。我院探究了腹腔鏡與十二指腸鏡結合用于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傳統開腹的方法,現將結果闡述如下。
1.1 一般資料 我院2011年7月-2013年12月收治88例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患者,其中男57例,女31例,年齡34~78歲,平均年齡(49.3±5.8)歲。所有患者均有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的病史及相應臨床表現,并經B超或CT確診。隨機分成對照組和實驗組各44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情嚴重程度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所有患者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自愿接受治療。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的開腹手術方法治療,切除患者的膽囊,將膽囊內含有的結石排盡,手術以后采取引流處理。實驗組則采用腹腔鏡與十二指腸鏡結合的方法治療,術前做好準備工作,對炎癥以及感染患者進行抗炎癥以及抗感染治療,隨后進行腹腔鏡以及十二指腸鏡結合治療。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包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應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手術和住院情況的比較 兩組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和住院費用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手術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和住院情況的比較
2.2 兩組患者術后恢復情況的比較 實驗組患者術后腸鳴音恢復時間、下床活動時間、肛門排氣時間和切口愈合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恢復情況比較
2.3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情況比較 實驗組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為4.5%,對照組為29.5%。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情況比較
膽囊結石較為常見,這和人們生活習慣和環境污染等因素密不可分,在膽囊結石患者中約有20%伴有膽總管結石,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臨床癥狀、體征明顯,病程比較短,非常容易引發膽石性胰腺炎,在治療膽囊結石時要兼顧對膽總管結石的治療[2]。
傳統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切除膽囊、切開膽總管并清除內含的結石然后進行T管引流,整個操作給患者帶來的痛苦較多,需要很久的住院時間,增加了患者的治療成本,也容易引發患者的感染,具有比較大的風險[3,4]。本組資料結果顯示:使用腹腔鏡與十二指腸鏡結合的方法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患者的術中出血量、住院費用和住院時間都可以顯著降低,可以滿足各方面的治療需求,可以達到微創治療的理念,并且術后患者的腸鳴音恢復時間、下床活動時間、肛門排氣時間、切口愈合時間都明顯縮短,此外術后出現并發癥的概率為4.5%,明顯低于使用傳統治療方法的概率(29.5%)。
目前腹腔鏡與十二指腸鏡結合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在臨床實施中存在2種不同的順序,包括腹腔鏡、十二指腸鏡順序進行和十二指腸鏡、腹腔鏡順序進行,筆者采用了腹腔鏡、十二指腸鏡順序進行的方法,該種方法將膽總管結石問題解決后,可以將病情簡化為對膽囊結石的單純治療,只需進行LC就可以達到治療目的[5]。本文結果顯示,腹腔鏡與十二指腸鏡結合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療效顯著,術后患者可以較快恢復,并發癥少,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胡三元,張陽德.腹腔鏡經膽囊管膽總管探查取石術臨床研究(附186例報告)〔J〕.中國內鏡雜志,2011,17(3):286-288.
[2] 秦鳴放,趙宏志.肝內外膽管結石的微創治療〔J〕.腹腔鏡外科雜志,2012,17(3):166-168.
[3] 王蒙,王廣義,邱偉,等.乳頭擴約肌預切開術在困難插管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術中的療效分析〔J〕.臨床肝膽病雜志,2012,28(1):14-16.
[4] 韓威,張忠濤,李建設,等.膽囊管匯入部微切開在腹腔鏡膽道探查術中的應用〔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11,11(11):970-972.
[5] 馮玉良,陳春曉,戴一揚,等.腹腔鏡聯合內鏡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肝外膽管結石的療效觀察〔J〕.醫學研究雜志,2012,41(6):12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