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敏 閔仲生 江蘇省中醫院(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皮膚科 210029
帶狀皰疹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人體引起的常見病。調查顯示[1],平均每4個人中就有1個人曾患帶狀皰疹;而在50歲以上的人群中,平均每2個人中就有1個人曾患帶狀皰疹。帶狀皰疹的常見并發癥是其后遺神經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PHN對患者的睡眠、體力、精神情緒等方面都有很大影響,嚴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據文獻報道[2],高齡是發生PHN的高危因素。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問題日益突出,PHN的發生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積極探索PHN的預防和治療措施也變得十分重要。探索影響PHN發生的相關因素,從而減少其發生,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回顧性分析我院帶狀皰疹住院患者PHN的流行情況,對
相關的危險因素進行統計學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對象 本文回顧性分析2013年7月-2014年1月期間在我院皮膚科接受住院治療的帶狀皰疹患者73例,詳細記錄患者的性別、年齡、發病部位,是否有前驅疼痛,發病72h內是否接受了抗病毒藥物治療,是否合并高血壓、糖尿病等系統性疾病,住院期間是否接受小劑量糖皮質激素治療等可能與PHN發生有關的因素。患者出院后對罹患PHN的情況進行電話回訪。共回訪到67例,其中男43例,女24例。年齡23~81歲,平均年齡(59.6±14.5)歲,<50歲13例,50~60歲19例,60~70歲16例,70~80歲16例,80歲及以上3例。
1.2 統計學方法 本文采用SPSS17.0軟件對PHN發生的危險因素進行單因素回歸分析,采用OR值表示相關因素危險性的大小,PHN發生率和OR值均采用95%可信區間來表示,P≤0.05時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PHN發生率 在隨訪到的67例中,23例遺留有PHN,PHN總的發生率為34.3%(95%可信區間:22.9%~45.7%)。其年齡分布情況為:<55歲的患者發生率為11.1%(95%可信區間:3.4%~25.6%),≥55歲的患者發生率為42.9%(95%可信區間:29.0%~56.7%)。
2.2 帶狀皰疹患者臨床特征 38.8%的患者在出現紅斑水皰皮損之前有前驅疼痛,56.3%的患者在發病72h內接受了抗病毒藥物治療,19.4%的患者在帶狀皰疹發病早期接受了小劑量糖皮質激素治療,47.8%的患者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壓等系統性疾病。就帶狀皰疹皮疹發生部位而言,43.3%的患者發生于頭面部,41.8%的患者發生于軀干部,14.9%的患者發生于四肢。不同年齡段的患者,其皮疹好發部位無統計學差異。
2.3 PHN相關因素分析 對可能影響PHN發生的相關因素進行單因素分析的結果見表1所示。高齡和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壓等系統性疾病者發生PHN的風險均增高。高齡(年齡≥55歲)患者發生PHN的風險是低齡(年齡<55歲)患者的5.43倍,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壓等系統性疾病的患者遺留PHN的風險是無合并癥患者的2.98倍。是否有前驅疼痛、發病72h內是否接受過抗病毒藥物治療、早期是否接受過小劑量糖皮質激素治療以及皮疹發生部位等因素對PHN的影響均無統計學意義。

表1 PHN相關危險因素的單因素分析
本文中帶狀皰疹患者發生PHN的比例為34.3%,遠遠高于許衛平等[3]報道的8.8%的發生率。由于PHN的發生與年齡有很大關系,這種差異可能與許衛平等[3]的研究中帶狀皰疹患者的年齡構成偏年輕有關。既往研究表明[4],在1個月內未能緩解的后遺神經痛患者中,68.4%的患者在第4個月隨訪時仍有持續疼痛。PHN持續時間長,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很大。雖然加巴噴丁[5]、普瑞巴林[6]、中西醫結合治療[7]等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PHN患者的疼痛,但國內國際尚未能就緩解PHN的最佳方案達成共識。積極探索PHN發生的危險因素,制定相關的預防策略,具有重要意義。
本文結果顯示,高齡(年齡≥55歲)患者發生PHN的風險是低齡(年齡<55歲)患者的5.43倍。這與國內外的諸多研究結果[1,4]基本吻合。因此,在老年患者因帶狀皰疹就診時,更應注意防范PHN的發生。本文顯示,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壓等系統性疾病的患者遺留PHN的風險是無合并癥患者的2.98倍,這一點與既往的研究結果[4]基本一致。提示筆者在接診罹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合并癥的老年帶狀皰疹患者時,應特別警惕PHN的發生。遺憾的是,本文未能發現其他與PHN發生有關的因素。根據本文的結果,接受小劑量糖皮質激素治療并不能有效預防PHN。分析原因可能如下:我科在臨床治療帶狀皰疹時,僅有部分皮疹紅腫明顯或疼痛劇烈的患者加用了小劑量糖皮質激素。由于接受激素治療組和未接受激素治療組的臨床癥狀方面不具有可比性,因此其預防效果尚待更嚴謹的研究。有學者[8]認為,早期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可顯著降低PHN的發生。筆者的回顧性研究提示,發病72h內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對PHN并無預防作用。Chen等[9]的系統綜述也表明,阿昔洛韋并不能減少帶狀皰疹患者PHN的發生率。然而,對于“早期”抗病毒治療中“早期”的時間界定,尚未能達成一致。在發病的24h內或48h內及時給予抗病毒治療能否減少PHN的發生,還有待于深入探索。此外,其他種類的抗病毒藥物,如伐昔洛韋、泛昔洛韋等,其預防PHN的療效也尚需進一步的研究。
[1] Johnson RW,Bouhassira D,Kassianos G,et al.The impact of herpes zoster and post-herpetic neuralgia on quality-of-life〔J〕.BMC Med,2010,8:37.
[2] Gauthier A,Breuer J,Carrington D,et al.Epidemiology and cost of herpes zoster and post-herpetic neuralgia in the United Kingdom〔J〕.Epidemiol Infect,2009,137:38-47.
[3] 許衛平,龔炯.帶狀皰疹后神經痛相關因素臨床分析〔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03,17(4):245-246.
[4] 胡昕.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相關因素的臨床研究〔D〕.天津:天津醫科大學,2011.
[5] Gupta A,Li S.The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herpes zoster safety and efficacy of once-daily gastroretentive gabapentin in patients with postherpetic neuralgia aged 75years and over〔J〕.Drugs Aging,2013,30(12):999-1008.
[6] Khadem T,Stevens V.Therapeutic options for the treatment of postherpetic neuralgia:a systematic review〔J〕.J Pain Palliat Care Pharmacother,2013,27(3):268-283.
[7] 趙繼華.中西醫結合治療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臨床觀察〔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3,26(5):619-620.
[8] 梁豪文,熊東林,肖禮祖,等.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風險因素的研究〔J〕.中國疼痛醫學雜志,2012,18(5):287-289.
[9] Chen N,Li Q,Yang J,et al.Antiviral treatment for preventing postherpetic neuralgia〔J〕.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14,2:CD006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