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銀 湖北省巴東縣民族醫院 444324
宮頸上皮內瘤樣變(CIN)屬于宮頸癌前病變,為避免發展成為宮頸癌,需早期發現,并及早治療。目前,子宮切除已不再是治療CIN的首選方法,隨著治療技術的不斷發展,宮頸環形電切術(LEEP)因具有簡單易行、安全有效等優勢而成為臨床治療CIN的常見手段。為研究LEEP治療CIN的臨床診斷價值,我院現采用LEEP治療CIN,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在我院經陰道鏡下病理診斷為CIN的121例患者行LEEP術治療?;颊吣挲g25~55歲,平均年齡(36.9±2.7)歲;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臨床癥狀,如白帶增多、白帶中帶血絲、接觸性出血等。經婦科檢查,患者的宮頸外觀均呈糜爛狀,并經陰道鏡下宮頸多點活檢及細胞學檢驗,病理診斷CINⅠ級57例,CINⅡ級46例,CINⅢ級18例。
1.2 方法 對經陰道鏡下病理診斷為CIN的121例患者行LEEP術治療。采用美國生產的高頻電刀,根據病變的范圍和性質選擇環形電極,透熱輸出率和電凝功率為30~40W,頻率為3.8MHz[1]。手術時間選擇患者月經干凈后的5~7d,術前行常規檢查,排除宮頸急性炎癥和外陰道炎。取膀胱截石位,先對陰道和外陰進行常規消毒。暴露宮頸,采用碘溶液宮頸染色確定病變的范圍,并于劃出的病變區域外緣約4mm處由上而下,或由左向右進入電圈,緩慢移動電極直至對側病變范圍外緣4mm處,然后整塊切除宮頸移行區的組織。根據疾病的級別確定切割的深度,一般而言,CINⅠ級的切割深度為15mm,CINⅡ級為20mm,CINⅢ級為25mm[2]。切割完成后,使用球形電極電凝進行止血,并可在宮頸創面覆蓋一層龍血竭粉。若有滲血,則可采用紗布填塞進行止血。將切出的組織進行標記定位,再將其浸入甲醛溶液(10%)中,固定好之后即可送檢。
1.3 隨訪觀察及效果評價 術后1周進行復查,詳細記錄宮頸創面以及陰道出血的情況。術后1個月隨診1次,之后可每3個月進行1次隨訪。術后1年后則改為半年隨訪1次。進行為期2年的隨訪。術后半年內無病變則為治愈;若病變依然存在則定為殘存;若術后無病變,但1年后再次發病則定為復發。
1.4 統計學處理 所有數據的統計分析使用SPSS13.0軟件,并對LEEP活檢診斷和陰道鏡下活檢診斷結果的相關性使用Spearman等級相關進行分析,兩種診斷方法的結果差異用Wilcoxon進行檢驗評估[3],用P<0.05表示差異較大,存在統計學意義。
2.1 LEEP術病理結果與術前陰道鏡下宮頸活檢結果比較
兩種診斷結果一致79例(吻合率為65.3%),不一致42例,其中,陰道鏡下宮頸活檢診斷過度有17例(14.0%),診斷不足有25例(20.7%)。采用Spearman等級相關顯示,兩種診斷方法的結果呈正相關。使用Wilcoxon檢驗兩種方法的診斷結果有較大差異,P<0.05。
2.2 LEEP術的術中及術后情況 見表1。

表1 LEEP術的術中及術后情況〔n(%)〕
CIN在我國的發病率很高,且發病年齡呈年輕化的趨勢,應引起足夠的重視。根據研究發現,CINⅠ級、Ⅱ級、Ⅲ級發展成為宮頸癌的危險性分別為15%、31%和46%,而且Ⅰ級、Ⅱ級可以直接發展成為浸潤癌,因此,做好CIN的早期診斷和治療工作至關重要[4]。臨床常使用電子陰道鏡技術觀察患者宮頸表面的血管上皮形態結構,以提高檢出率,但陰道鏡下多點活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檢驗病理結果往往與病理診斷結果存在一定的差異。
本文中,陰道鏡下多點活檢結果與LEEP術病理結果吻合率僅為65.3%,陰道鏡下多點活檢診斷過度有17例(14.0%),診斷不足有25例(20.7%)。分析原因,主要是因為陰道鏡是一種視覺技術,無法全面反映宮頸病變的程度和范圍,因而易造成漏診。
而LEEP術診治CIN的準確率較高,LEEP術將病變組織整塊切除進行檢查,有效彌補了陰道鏡活檢的缺陷,為進一步治療提供可靠依據??偨YLEEP術治療CIN的優點是時間短、出血少、操作簡單易行、創傷小、安全可靠,是診治CIN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廣。
[1] 羅瓊,萬能章,汪秀平.宮頸上皮內瘤樣變宮頸環形電切術的診斷與治療價值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10,13(36):4143-4144.
[2] 孫秀萍,王愛芬.宮頸環形電切術治療宮頸良性病變980例臨床觀察〔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1,32(4):524-525.
[3] 帕提古麗·阿不都熱依木.宮頸LEEP治療宮頸上皮內瘤樣變的臨床分析〔J〕.醫學信息,2013,(26):501.
[4] 趙玉杰,蔡俊.宮頸環形電切術治療宮頸病變486例臨床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1,13(14):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