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史
養生并非易事,魏晉名士嵇康在《答難養生論》中提出“養生有五難”,在今天仍有警示意義。
第一難:名利不滅 我們一天到晚忙忙碌碌地追逐名利,很少關注身體內部的變化,體內有些臟器已經發出求救信號,我們卻體察不到,一旦到了能覺察的時候,往往已經到了很難挽回的地步。人是社會的動物,不可能完全摒除名利,這就要求我們掌握一個度,在追逐名利的同時,也要適時關心一下自己的身體。
第二難:喜怒不除 人都有七情,其中喜是心氣歡暢的表現,怒是肝氣奮進的表現,都是我們必不可少的情志,所以不可能把它們除掉。這里的喜怒是指超出正常范圍的狂喜和暴怒,狂喜則心氣渙散不收,暴怒則肝氣剛爆不柔,都會對臟器造成嚴重的損害。
第三難:聲色不去 貪圖聲色和貪圖名利都是貪欲的表現。貪圖名利是無限度地積累自己想要的東西;貪圖聲色則是無限度地揮霍,盡管自己身體有點“家底”,但如果揮霍無度,遲早也會神衰精虧。
第四難:滋味不絕 也就是管不住自己的嘴。我們吃進去的東西需要脾胃來運化,吃得太多就會有大量的痰濁在體內堆積,表現出“三高”、肥胖。因此,飲食必須有節制,再好吃的東西也不能暴飲暴食。
第五難:神慮轉發 就是“曲運心機”,喜歡算計,愛耍小聰明。一件事情總在心里繞來繞去,時間長了,氣機就容易郁結而不暢達,進而氣血瘀滯而造成病態。
我們在探索養生之道時,首先要注意這“五難”,其次才是食療、運動等細節的技巧。如果不能克服這“五難”,再高明的方法都是舍本逐末。
(摘自《燕趙老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