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文
摘 要 不論是知識轉型與教育改革,還是現代化教育的需要,教師都應該具備良好的思維能力,運用正確的思維方式在教學中展開工作,以便恰當地解決各種問題。本文通過問題的提出說明教師思維方式的重要性,通過“想”和“做”兩方面闡述教師思維方式的基本特征,最后總結教師思維方式能力提升的途徑。
關鍵詞 思維方式 基本特征 思維能力
中圖分類號:G455 文獻標識碼:A
On the Importance of Teachers' Way of Thinking
WANG Jingwen
(College of Education Science,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Urumqi, Xinjiang 830054)
Abstract Whether knowledge transformation and education reform, or the need of modernization of education, teachers should have good thinking skills, the use of the correct way of thinking to start work in teaching, so that the right way to solve various problems. Issues raised by this paper illustrates the importance of teachers' way of thinking, through the "want" and "do" describes the basic features of both teachers' way of thinking, and finally, summarize the ways to enhance the ability of teachers' ways of thinking.
Key words way of thinking; basic features; thinking ability
1 問題的提出
思維是人類理性地把握現實對象,進行精神生產的重要環節。思維方式,指的是思維主體在一定的理論和方法手段的基礎上形成的反映、認識、判斷、處理客觀對象的方式,在世界觀最一般的方法論思想和價值觀念基礎上形成的哲學層次上的思考方式。①對照概念,現在我們的很多教師還達不到這樣的思維(方式)。比如一個學生不完成作業或是做錯了事情,老師經常會以責備的口吻質問,而且根本不給學生解釋的機會,以壓制性的方式解決問題。再比如教師解決問題的時候往往是注重結果不分析根源,有時候事情是解決了,但是這都是治標不治本,這也反映了教師處理事務時思維方式的不對。教育現代化要求每一位教師重新審視自己的思維習慣,積極培育現代化教育所需的思維品質,以形成與現代化教育相適應的現代教師的思維方式。
2 教師思維方式的基本特征
2.1 認知水平
在課堂,大家應該經歷過這樣的情形,如果兩個學生在課上竊竊私語,老師則會以提問題的方式“教訓”他們。雖然老師達到了維護課堂紀律的目的,但是對學生來說是不是讓他當眾出丑了?他會不會因此厭惡老師?這樣看來,老師的這種做法并沒有達到長期的治愈效果。提問本來是讓學生掌握知識的途徑,應該客觀對待,而紀律問題老師應該用管理的方式進行教育,這就說明了老師一開始的認知思維出了問題。
2.2 專業技術
各行各業的人在自己的工作中都有各自判斷的思維方式,而這屬于專業技術。比如理發師給顧客做造型的時候他的頭腦中有很多樣式為他參考,醫生在給病人診斷病因的時候會向病人詢問病情,從而尋找病因,最終對癥下藥。作為教師,是不是也應該有相應的知識儲備,去解決教學中的問題。往往老師就缺乏這種專業技術,因為他的頭腦中沒有這樣的思維作支撐,故不能解決問題,或許老師面對學生不像醫生面對病人,詢問清楚病因就解決問題了,學校里學生產生的問題經常是不定因素居多,老師難以把持,不能靠主觀想象,這就說明若沒有扎實的專業技術,教師所解決問題的方式往往單一、缺乏縝密的思維。
2.3 說話方式
往往有些學生和老師理論的時候強詞奪理,有些老師遇到這樣的情況,可能就會生氣,直接用老師的“特權”在言語上壓住對方。遇到這類的問題,說明教師的思維方式表現為話語能力低。說話方式的不同,表現出教師的思維方式的不同,而產生的效果也不同。這種思維方式往往表現在教師對事態的情緒掌控上。
2.4 行為舉止
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在向學生展現著他(她)的人文素養,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言傳身教。教師的行為舉止則是受到大腦思維的指揮,比如有學生在課堂上氣惱了老師,老師也不顧自身形象立刻讓學生“滾出”教室,學生要是出去也是給老師面子,但學生偏偏又不出去,這時候的老師就尷尬了,不知所措,很難收場。其實,在老師自己受氣的時候,一定要穩住情緒,冷靜思考,而不能毫無顧慮地用這種方式解決問題,更何況結果還適得其反了。贊可夫曾說過一句話:“在你叫喊之前,先忍耐幾秒鐘。想一下:你是老師。”
2.5 管理方式
教育離不開管理,但教育科學不是管理科學。教育科學主要是一門指導和啟發的科學,是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科學,是研究如何幫助學生的科學,是研究師(下轉第165頁)(上接第101頁)生如何交流的科學。教育姓“教”,不姓“管”。②這往往也是大多數老師的通病,大大小小的事,通常以“管”為主。比如在班里給同學們制定班規,學習成績進行評比,衛生狀況搞檢查,導致了學生鬧事有班規,學生成績好壞看評比,衛生做不好全校通報的局面。如果這都需要“管”的方式呈現,教育的意義何在呢?想必教師的這種“管”的思維并不能達到教好學生的目的。
綜上所述,是通過從“想”和“做”兩個維度進行分析,從五個方面描述教師思維方式的基本特征。《做一個聰明的教師》書中,王曉春老師剖析了教師的各種常見的不良思維方式,分類詳細,比如固化思維、封閉思維、短線思維、漂浮思維、非邏輯思維等,這都是表現出了教師思維方式的特征。對教師思維方式基本特征的描述,是為了了解教師教學中出現的“病因”,以好“對癥下藥”。
3 教師思維能力的提升
關于教師的思維能力,顧明遠教授曾指出:教師能力中“一個綜合能力就是教師的思維能力。雖然教師的思維能力既不是知識,又不是技能,但它卻支配著教師的一切行為,是屬于更高層次的能力,而且是不可或缺的”。③根據我們對教師思維方式基本特征的大致了解,就要尋找提升教師思維能力的途徑,為了更好地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首先要樹立教育科學觀。杜威曾明確指出:“我們的一些學校存在著課程繁多的弊病,而每一門課程必然也有繁多的材料和原理。我們的一些教師不單要面向全體學生,而且要個別指導,因此他們的任務就變得繁重了。如果不找出某些統一的線索,不找出某些簡化的原理,那么事先就注定必然會導致混亂的局面。”④這就說明教師的理論知識和教育實踐相脫離了,教師必須具備教育科學精神,掌握一套規范的專業技術,作為理論知識和教育實踐的橋梁,為的是把教師所儲備的專業知識有效合理地用一種規范的思維方式傳授給學生。
其次要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但是我們現在處在信息全球化,科學技術引領的時代,日益增強的政治交流、經濟交流和國際文化交流活動將會不斷沖擊中國人的傳統思維方式,我們也必須具備科學的思維方式才能與時俱進。科學的思維方式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這需要不斷地有自我意識地去培養,去形成。
最后在樹立了教育科學觀和教育科學精神,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的基礎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通過自己的專業技術,運用正確的思維方式解決實際問題。例如有學者從教師的思維方式轉向的變化提到:從還原性思維轉向整體性思維;從線性思維過渡到非線性思維;從實體思維演進到關系思維;從靜態思維走向過程思維;從二元對立思維走向多元共存思維。⑤還有學者提到把情感型教學思維運用于教學過程,或運用后現代知識觀中教學思維方式優化的路徑等。不論哪種方法,都是要建立恰當豐富的思維方式并運用到教學當中。
綜上所述,很多學者從不同的角度闡述了提到教師思維能力的方法,對教師思維方式提出了很多的見解,本文通過先樹立正確的教育科學觀,再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最后綜合了各個學者的闡述,從不同的方面總結出提高教師思維能力的方法,以使教師在教學中提供優化教學的參考,也是對教師達到專業化發展的借鑒。
注釋
① 錢春旭.論現代化教育與教師思維方式的變革[J].教育探索,2000.10:63.
② 王曉春.做一個聰明的教師[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10:10.
③ 顧明遠.教師思維是屬于教師高層次的能力——《教師思維論》序[J].連云港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94(4):3-4.
④ 杜威.我們怎樣思維,經驗與教育[M].姜文閔,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6.
⑤ 張新海.論教學研究思維方式的當代轉向[J].河南大學學報,2010.11:126-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