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婷 張瑜
摘 要 ESP課程設計是影響ESP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的ESP課程設計模式將導致不同的教學效果。因此,本文分析了目前ESP教學中常見的三種課程設計模式的優缺點,并指出國內ESP課程設置應以學習為中心,在課程設計過程中充分考慮學生這一中心因素,突出學生的語言學習過程。
關鍵詞 ESP教學 課程設計 以學習為中心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ESP Course Design Pattern Analysis and its Impact on Domestic
Universities ESP Curriculum Inspiration
WU Ting, ZHANG Yu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 Chang'an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54)
Abstract ESP course design is one of the most crucial factors which have an effect on the efficiency of ESP teaching. Different approaches of course design will lead to different efficiency of ESP teaching. On account of this,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ree approaches to ESP course design which are prevail in the current ESP teaching. Also it pointed out that domestic ESP curriculum development should base on the 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 learners should be fully taken into account in the ESP course design process, and learners' learning process should be emphasized in the design procedure.
Key words ESP teaching; course design; learning-centered
0 引言
專門用途英語(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 簡稱ESP),是指與某種特定職業或學科相關的英語,是根據學習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開設的英語課程。①專門用途英語課程設計是ESP教師在ESP教學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任務。Dudley-Evans & St John (1998)在對ESP教師的幾點要求中就曾提出ESP教師必須是合格的課程設計者。②優秀的ESP課程設計將有效地提高ESP教學效率和學習效率。③然而不同的ESP課程設計過程將導致不同的教學效果。因此,積極有效地探討ESP課程設計模式對國內ESP課程設置有一定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1 ESP課程設計模式
需求分析是ESP課程設計的前提和基礎,然而需求分析所獲得的信息并不能與課程設計一一對應。課程設計是ESP課程設計者對其通過需求分析所獲得的原始數據進行篩選、歸納和整理的過程,最終目的是使學習者掌握特定的語言知識和技能。目前主要有以下三種ESP課程設計模式:
1.1 以語言為中心的課程設計模式
以語言為中心的課程設計模式盡可能地把目標需求分析直接轉化為ESP課程內容, 其在ESP發展早期盛行,同時也是ESP教師最為熟悉的課程設計模式。其設計模式如圖1所示:
圖1
以語言為中心的課程設計簡便易行,但它有以下局限性:(1)課程設計過程缺乏彈性,沒有反饋渠道。(2)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習者的學習需求。這種設計模式盡管是從學習者的需求出發,但其僅用于確定教學內容,在其他環節沒有考慮到學習者的學習需求。(3)忽略了課程設計中的很多重要因素。如教材的趣味性問題等。(4)語言分析局限于表層結構,沒有深入探討其交際功能。
1.2 以技能為中心的課程設計模式
以技能為中心的課程設計模式透過語言的表層結構而注重語言的交際功能。相比以語言為中心的課程設計模式,以技能為中心的課程設計模式更加注重學習者學習過程的主觀能動作用。在這種課程設計模式中,ESP課程設計者基于需求分析找出某一專業領域進行交際所需的語言能力并發現學習者的能力和潛能。其設計模式如圖2:
圖2
盡管以技能為中心的課程設計模式比較注重學習者的作用,但在課程設計過程中仍然把學習者作為語言的使用者而不是語言的學習者。這個模式所重視的是語言的使用過程而不是語言的學習過程。
2 以學習為中心的課程設計模式
以學習為中心的課程設計模式是ESP教學研究的一種新觀點,它全面分析了ESP教學過程的各個方面,對提高ESP教學效果有很重要的意義。這種課程設計模式全面考慮了影響ESP教學的因素,如:
(1)學生者的學習需求。了解學習者在學習和將來工作中所需的知識和技能,以及其英語水平和興趣,以提高ESP教學的針對性。(2)社會的需求。ESP教學中的課程設置、教材、教學方法等都需考慮到社會對外語人才的需求。(3)語言教學的規律。(4)其他因素。如教師的職稱、教學經驗、教學態度、教學條件等。
以學習為中心的課程設計不再局限于語言的使用,而更加注重語言的學習。在其設計過程的每一個環節都考慮到學習者的因素。如圖3所示:
圖3
以學習為中心的ESP課程設計流程邏輯性強,有完整的科學反饋系統;在課程設計過程中突出了學習者的需求和作用,能充分調動學習者的積極性;另外,ESP教學過程的多樣化能保持學習者的積極性,提高ESP教學效率和學習效率。
3 對國內ESP課程設置的啟示
基于以上三種ESP課程設計模式的分析,國內高校ESP課程設置應結合ESP課程的特點,在課程設計過程中避免以語言為中心,把教學過程看出語言知識的積累過程;同時也要避免以技能為中心,把高校ESP課程設計成單純的技能型課程;而應以學習為中心,從分析學習者的學習需求、學習情況和社會需求入手,保證ESP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3.1 課程目標
教育部在《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中明確規定:較高要求的英語教學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術聽力和學術閱讀能力,要求學生“能基本聽懂用英語講授的專業課程”,“能閱讀所學專業的綜述性文獻”;更高要求的英語教學要求學生“能聽懂用英語講授的專業課程和英語講座”,“能在國際會議和專業交流中宣讀論文并參加討論”,“能比較順利地閱讀所學專業的英語文獻和資料”,“能用英語撰寫所學專業的簡短的報告和論文”。④高校ESP課程目標必須符合《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規定的人才培養目標,確立以培養學生掌握英語進行專業學習或者專業研究作為ESP課程教學的總體目標。
3.2 課程內容
Strevens(1988)提出了ESP教學活動應具備的四個必要因素之一是“課程內容必須與某個特定的學科、職業和活動相關”。⑤高校ESP課程內容的選擇應以學科內容為依托,同時考慮到學生的英語實際水平來確定內容的難度。
3.3 課程實施
在以學習為中心的ESP課程教學過程中,ESP教師首先要思考的問題是學生將通過哪些學習活動達到預期的目標,然后再考慮教師將實施哪些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做到以學生為中心。
3.4 課程評估
以學習為中心的課程評估貫穿整個ESP教學過程,并根據課程評估的結果調整教學策略。最終的學習效果評估應結合形成性評估和終結性評估,并加大形成性評估的比例,學生的平時作業、課堂內外活動的參與等都可體現在最終成績中。
4 結束語
以學習為中心的高校ESP課程設置突出了“學”的作用,注重學習過程中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同時協調了影響ESP教學過程的各個因素,使高校的ESP課程教學能真正為學生的專業學習和專業研究服務,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
注釋
① Hutchinson & Waters.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 [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② Dudley-Evans & St John. Developments in ESP[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③ 姜向東. ESP教學中有關課程設計模式思考[J].大家,2010(4).
④ 教育部高教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Z].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⑤ Strevens, P. ESP after Twenty Years: A Reappraisal[A].In M. Tickoo (ed.). ESP: State of the Art [C].Singapore:SEAMEO Regional Language Centre,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