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小寧 賀虹 郭新榮
摘 要 從構建森林昆蟲學本科實踐教學體系出發,根據森保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以及本課程實踐教學的實際特點,構建完成了“四層次一體化開放式應用性”創新性人才培養實踐教學體系,使學生能夠運用知識,加強理論與實際結合,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 森林昆蟲學 實踐教學體系 森林保護專業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Construction of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for Forest Entomology
NAN Xiaoning, HE Hong, GUO Xinrong
(Northwest A & F University, Yangling, Shanxi 712100)
Abstract Starting from the construction of forest entomology undergraduate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Forest Protection training objectives and the actu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actice teaching, building completed a "four-level integration of open application" of innovative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so that students able to apply knowledge, theory and practice combine to strengthen and improve the ability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Key words forestry entomology;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forest protection professional
1 森林昆蟲學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依據
森林昆蟲學是森林保護專業森林昆蟲系列基礎課、專業基礎課程及專業課的統稱。而森林保護專業森林昆蟲系列課程傳統的實踐教學模式大多都是將實驗、實習放在理論課程之后,每門課程實踐教學相對獨立、容易出現內容重復、購置重復、低利用率等現象,極不利于學生創新性思維和獨立動手能力的培養。近年來,教育部把實踐教學作為高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的關鍵指標之一,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積極開展了實踐教學改革,通過加大實驗室和實習基地建設經費投入,極大地改善了實踐教學條件,在學生實踐創新能力方面產生積極影響。而在學校實踐教學條件與硬件設施建設的基礎上,還存在許多不足和改進的地方,實踐教學體系尚未建立;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有待加強;開放性實踐教學資源的開放性和運作規章制度尚待完善。森保專業學生創新和動手能力的提高,必須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積極開展實踐教學的改革和實踐研究,構建起以應用型創新實踐能力培養為目標的森保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提出切實可行的各項措施。
2 四層次一體化開放式森林昆蟲學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
森林昆蟲學 “四層次一體化開放式”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遵循“以學生為中心,以創新為核心,以實踐學研究型為主題”的實踐教學理念;以培養“基礎寬厚扎實、實驗技能全面、科研創新能力強”的森林保護專業應用型創新人才為建設目標。
層次一:開放式實驗教學模塊。森林昆蟲學系列課程實驗教學環節主要包括:以普通昆蟲學、植物化學保護為主的專業基礎實驗課、以森林昆蟲學、森林動植物檢疫、資源昆蟲學內容為主的專業實驗課等實驗教學。通過專業基礎和專業實驗課的統籌安排,進行實驗內容的分層設計,隨現代技術的改進不斷加強實驗內容更新,在保證各項功能實驗開出的基礎上,將實驗按照驗證性實驗、綜合與設計性實驗、研究性實驗等層次分別設計實驗內容。通過驗證性實驗的減少、綜合性與設計性實驗逐年增加,通過實驗的分層設計帶動實驗教學內容的更新,使具有創新思維的綜合性、設計性實驗教學所占比例不斷提高。同時整合實驗內容和實驗資源,創造學生進行創新性實驗的時間和條件,制定相應的開放式實驗教學管理機制,增加開放式實驗教學管理的經費投入,設置開放式實驗教學基金,從而強化對學生實踐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層次二:教學實習模塊。傳統的森林昆蟲學系列課程教學實習缺乏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的內容,難以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實習效果也大打折扣。我們針對該課程教學實習存在的問題,在實習地點、內容、方式以及考核管理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改革,提出了集“認知—調查—分析—研究”為一體的專業教學實習模式,即把原來的普通昆蟲學實習與森林昆蟲學教學實習合并,然后按照基礎實習、專題實習、創新性項目實習三大部分組織實習。選擇森林有害生物發生歷史悠久和多樣性豐富、尤其是地處我國南北地域分水嶺的秦嶺火地塘作為實習基地,開展森林昆蟲學專業綜合教學實習。秦嶺獨特和豐富的生物資源完全滿足了森林保護專業的實習要求,不僅使實習內容實現了南北兼顧,克服了以往實習主要集中在北方的缺陷,而且極大地豐富和補充了森保類相關專業課程的實習內容。獨特的實習條件和豐富的生物多樣性也吸引了全國各地相關專業和同行帶領學生實習,從而提供了極佳的同行交流和切磋機會,促進了全國各院校森保專業在野外實習基地的交流內容。
層次三:大學生創新項目模塊。近兩年,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科創項目的運作和一些科創項目具有影響力科研成果的產生,帶動了學生投入到創新性科研項目的興趣和主動性,為創造濃厚的學術氣氛和應用型創新性人才的培養提供了保障。將科研創新訓練納入到實踐教學體系,把大學生科研創新訓練真正作為實踐教學的功能,看作實踐教學的一種形式來進行管理。具有一定科研興趣的學生自主選擇導師,從本科階段就直接參與到導師的科研課題。隨著學校開放實驗室和實習基地的建設,該模式勢必在全校范圍各個專業推廣而實行。
層次四:畢業論文設計模塊。畢業設計(論文)是對大學本科四年所學知識的綜合檢驗。然而畢業階段本科畢業生必然存在本科畢業后的選擇和完成畢業論文的矛盾。畢業生在畢業論文時間、精力以及熱情投入方面都會大打折扣,畢業論文的驗收和考核模式的單一,限制了部分學生選題的范圍和學生投入時間,從而使畢業論文的過程流于形式。根據近年來就業形勢和全國范圍對森保專業的要求,采取靈活的畢業論文的考核模式,將畢業班學生根據考研階段畢業生、找工作階段畢業生、考公務員階段畢業生分為不同類型,依據畢業班學生類型確定畢業論文的考核模式和考核辦法以及畢業論文內容,從本科階段隨著本科導師的確定,畢業論文的內容也漸漸形成,從而避免了畢業論文與工作或前途之間安排的沖突,從根本上提高本科畢業論文的質量。
3 實踐教學體系的管理與實施
(1)健全規章制度。改革和完善了關于實習、實驗、畢業設計(論文)一系列規章制度。尤其是開放性實驗室的規章制度的制定勢在必行,以應用型創新性人才培養為目的的實驗進程、實習計劃、實驗教學大綱、實習教學大綱、實驗和實習指導書等重新編寫,保障了各項工作規范有序進行。
(2)加大實驗室、創新實踐基地的開放力度。實驗室、創新實踐基地的開放和共享,對有效利用和挖掘實踐教學資源,加強對學生實踐與創新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作用。本科實驗室的開放等相應制度和運行機制尚未健全。尤其是開放性實驗室的運行經費來源以及開放實驗室管理形式和開放共享形式,通過設立開放性實驗室基金配備專門人員來制定合適的運行機制是一種可行經驗。
(3)培訓青年教師促質量。制定相應的《教學建設和人才培養獎勵辦法(試行)》,對指導學生參加各類科技競賽等進行表彰獎勵,鼓勵教師指導學生實踐鍛煉。同時,為了保證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學校還重視對青年教師的培訓工作。森林保護系舉行了中、青年教師實踐技能培訓活動,提升教師的實踐指導水平,提高學生實踐訓練的質量。
參考文獻
[1] 童應華,陳順立,吳暉等.森林昆蟲學實踐教學及其創新性探析.中國林業教育,2011.29(1):50-54.
[2] 賀虹,李孟樓.“森林昆蟲學”課程群教材的建設與創新.中國林業教育,2012,30(6):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