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強調要“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對企業來講,建設學習型組織不僅是對中央精神的貫徹,更是現實生存和發展的必要條件。湛江供電局將加快創建學習型企業作為工作重要切入點,堅持為湛江社會經濟發展服務的定位,以學習強素質、以學習推創先、以學習促發展,先后榮獲全國供電可靠性B級金牌企業、廣東省先進集體、廣東省扶貧開發“規劃到戶、責任到人”工作優秀單位、湛江市服務地方發展標兵單位、湛江市學習型組織師范單位等榮譽稱號。
全員覆蓋
營造人人“求學”的氛圍
在班子層面,做好表率。一是結合“讀書、思考、進步”的主題,按照每月至少一次的要求,組織好黨委中心組學習,班子成員交流學習心得,把中心組學習打造一個班子間評學述學和暢談治企理念的重要平臺。二是推進班子診斷。每年組織召開學習型班子建設務虛會,根據年度考核評價結果和各方的反饋意見,對重點工作、當前重點、難點問題等展開專題討論,查找班子和班子成員存在的薄弱環節,明確需要補充學習的內容,制訂和落實以學習提升能力為主要內容的整改措施,提升班子的整體效能和班子成員的綜合素質。三是推進班子對話。局班子通過與茂名供電局領導班子對話、與江門供電局領導班子結對的方式,借鑒和學習同行在電網建設、安全生產、服務管理和隊伍建設等方面的先進經驗,取長補短、互通有無,促進核心能力的提升。四是開展“一聽一講”下基層。領導班子成員深入基層,聆“聽”基層心聲,尊重基層首創,“講”授經驗體會,分享班子學習成果。班子成員“一聽一講”下基層全年累計334次,并根據下基層情況,撰寫調研報告,不斷梳理企業存在的問題和改進的思路。
在支部層面,做好引領。一是落實“書記項目”制度。各級黨組織負責人每年完成一個“書記項目”,以抓好“書記項目”的落實,推進企業重點、難點、熱點問題的解決,將理論學習的成果有效轉化成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2013年,全局各級黨組織分別圍繞提升配網故障處理速度,有效降低配網故障平均搶修時間;提高客戶設備維護技能,防止客戶電氣事故出門;推動營配集成系統應用上水平;建立急救包規范運作機制等重點內容開展專題研究,服務中心工作。二是以提高解決問題能力為重點,開展“四小”活動,即“小問題角”,每周安排專業人員解釋員工在工作實踐中遇到的問題;開展“小講臺”活動,安排各專責結合年度目標任務,對相關人員培訓解惑;開展“微力量”活動,組建工作聯系群,通過系統,交流成功經驗;開展“小晚自習”活動,開放相關學習室,動員員工不斷加強自學,提升工作效能。三是成立“行動學習小組”,利用科學分析工具找出業務線上存在的問題,并將問題設為行動學習小組重點研究和解決的課題。2009年以來,湛江電網的負荷預測準確率一直處于偏低水平,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行動學習小組”對導致負荷預測不到位的因素進行了認真梳理,提出四項整改措施,使湛江地區的負荷預測準確率長期穩定在96%以上,確保了電力的有序供應。
在員工層面,做好實踐。一是引進360度需求測評,讓員工與自己的上級、同事、下級充分溝通,了解自身能力短板,找準學習需求。圍繞崗位學習規范,探索建立“一周一課、一月一練、一季一考”的常態化班組學習模式。二是營造思想的交流和碰撞。在學習中,設置“亮問題,大家談”環節,鼓勵員工把自己對學習討論的見解和看法亮出來,通過分享整合,使大家的想法成為學習團體的整體想法,讓信息、知識、經驗和教訓得以在組織內更快捷、更寬泛、更暢通地傳遞。三是塑造先進典型,通過“身邊人身邊事”隨手拍、尋找最美員工、“基層日記”“政工手記”“南網文化故事”征集、“老電力人傳記”采寫,選樹典型。陳康貴是湛江特呈島營業所負責人,從1988年特呈島通電開始就一直堅守在海島,把自己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獻給了特呈島。島上下至三歲小孩,大到七八十歲的老人,都親切地叫他貴叔。為了為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貴叔不停學習不停琢磨,設計出《貴叔服務手冊》和《臺區規范化手冊》,供電服務更加有效。如今,貴叔的事跡經新華社、人民網、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工人日報、中國經濟網、央視網等中央媒體報道后,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果。2013年貴叔榮獲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章”,入選“廣東好人”,并成為“感動南網”十大人物。全局紛紛成立“貴叔”服務隊,向貴叔學習,不斷提高供電服務水平。
健全機制
激發人人“好學”的動力
一項工作能否長久堅持下去,機制是關鍵。湛江供電局將抓機制作為創建學習型組織的重要內容,一是建立創建推進機制。建立了黨政“一把手”親自抓、班子成員共同抓、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責任體系,印發了《湛江供電局學習型黨組織建設方案》,明確創建目標、主要內容和工作要求,從時間、人員、措施、經費上,為學習型黨組織的創建工作提供保證。二是打造督學激勵機制。將學習型組織創建工作納入各級工作計劃和目標管理,以試點推行“劃小核算單位”為切入點,以“崗位勝任能力”為載體,推動月(季)度績效工資與員工專業技術資格和技能等級提升相掛鉤,加大對一線班組、基層員工專業技能提升、科學素質提升的激勵力度,營造良好的“多持證、持高證”學習氛圍。大力開展技術、技能專家選聘工作,2013年完成選聘助理技術、技能專家共計17人,實現了局技術專家的零突破,拓寬了員工職業發展通道,激勵員工提高自身專業素質。建立助理技術、技能專家后備人才庫,并將子公司的技術技能人才納入其中,2013年入庫人數共計41人,充分調動各專業技術、技能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三是建立年輕干部掛職制。加強跨層級、跨部門、跨領域之間的人才交流學習,尤其是市局與子公司、主配網、機關與基層之間的交流學習,為企業培養更多年輕的多面手。2013年,選取18名年輕干部掛職鍛煉,激勵年輕干部保持學習原動力,具備全局思維。四是繼續開展“優秀內訓師”項目,為基層打造優秀師資。2013年為企業培養107新內訓師計劃,進一步擴充壯大全局內訓師隊伍,避免出現人才斷層現象。五是開展“師帶徒”活動,做到“三帶”,即帶精神,營造愛崗敬業的氛圍;帶技能,使新員工熟悉掌握崗位操作技能;帶安全,確保自己與徒弟、設備的安全。
創新載體
創造人人“樂學”的土壤
湛江供電局將抓載體作為創建學習型組織的重要內容,在運用好現有學習資源的基礎上,不斷創設新的學習載體。一是實施“小鷹計劃”。針對入職新員工的特點,每周安排業務骨干和部門領導為新員工授課,在培訓中設有自我演講、輪流主持、學習總結等環節,內容不僅涵蓋業務知識,而且還包括美術、音樂欣賞,讀書推薦等環節,不斷提高新員工業務知識水平和說寫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加快他們從學生到員工的身份轉變。二是創辦“年輕黨員干部與年輕黨員在線學習”交流會。每季開展一期“年輕黨員干部與年輕黨員在線學習”交流會,邀請參與省公司優秀年輕黨員干部學員與局黨委班子、員工黨員分享在線學習心得體會,達到解決工學矛盾、提高學習興趣的目的。三是以省公司網絡資源為依托,發揮網絡覆蓋面廣、更新傳播快、影響力大的特點,建立“職工之家”電子圖書室、業務知識教育平臺、領導哈佛在線和領導人員在線學習,以“菜單式”選修和“套餐式”必修相結合的標準學習模式,充分發揮“網上深造”作用。四是用好一批學習載體。建設員工輔導室和教育實踐活動基地,開展“女工讀書活動”“讀書沙龍”等活動,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培育干部員工“干中學,學中干”的良好習慣。五是舉辦各種技能競賽。連續三年與市總工會聯手舉辦湛江市電力行業營銷類、配電類、變電類職業技能競賽,多人榮獲湛江市“五一勞動獎章”,不斷提升隊伍的學習動力。2013年全局高技能人才比例為46.42%,同比增長了7.37%。
持之以恒
以服務發展檢驗學習成果
長期的學習型組織建設,在推動員工成長的同時,也使該局各項工作得到了有效推進,突出表現在“三個提升”上。
提升了班子的治企能力,疑難工作取得新突破。面對湛江局歷史遺留問題多、基礎薄弱的現實,局領導班子帶頭開動腦筋,從制約企業發展的電網建設抓起,一大批疑難問題得到妥善解決。500 kV東海輸變電工程是支撐湛江開創大工業時代的關鍵工程,但長期以來征地難、青賠難一直困擾著湛江供電局,為此班子成員幾經努力,最終破解了這兩大難題,已正式進入現場施工階段;110千伏硇洲輸變電工程重開,由于受阻停滯六年多,硇洲島供電“卡脖子”問題無法徹底改觀,班子從政府、群眾等多個角度做工作,終于在2013年6月,克服重重困難,使工程投產運行;另外,幫助為鋼鐵、石化項目服務的鑒江供水樞紐工程鑒江抽水泵站如期調試并按期通水,受到市委市政府的通報表揚。
提升了支部的策劃能力,黨建工作取得新成效。學習型組織建設也推動了黨建工作的開展。各級黨組織根據自身特點,找準學習型組織發揮作用的載體。各區縣供電局摸索建立起“局領導班子牽手重點項目,基層黨組織牽手大客戶”的工作機制,為重點項目提供用電直通車服務。廉江局黨委精心選定“降損增效、消除安全隱患”的主題,通過加強領導、加強考核和過程監控,建立降損及安全消缺閉環管控機制,創建黨員先鋒工程品牌活動。變電管理所摸索出“技術認可鑒定制度”這樣一套全新的員工教育培訓方法,由員工技能技術成長指引和個人成長記錄組成,覆蓋了變電六大專業,推動員工不斷晉級,并兌現在績效里,使學習蔚然成風。
提升了班組的落實能力,客戶服務取得新進展。堅持對班組只做一件事,即做好對客戶服務作為對員工的基本要求來抓。2013年2月,該局接管湛江市唯一一個躉售鎮農電機構——石角鎮,3月底前完成了1.7萬只電能表的檢定及更換工作,4月啟動廉江石角鎮裝表送電到戶工作,同時完成1.8萬多戶核查、建檔、校對檔案等工作,5月正式啟動電費抄核收業務,石角8萬多群眾用電實現同網同價,比改造前大幅降低一半以上,有效地解決了“用電難”“用不起電”的困難。2013年,湛江局戰勝了“溫比亞”“飛燕”“尤特”等一個個臺風,尤其在抗擊19號臺風“天兔”中,湛江供電人用不到10小時就組織了1 037名搶修隊員和199臺車輛,體現了供電人較強的動員能力,為此受到上級嘉獎。
(責任編輯:羅志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