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利
摘要:作為音樂課實施主體的教師,是課程質量與教育效果的關鍵,其對職業發展的認同,是實現教學目標、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前提。本文主要對高中音樂老師職業認同的"特點、影響及促進"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高中 音樂教師 職業認同特點 影響促進
隨著新課改革的不斷深入,音樂教育影響力受備受關注。作為音樂課實施主體的教師,是課程質量與教育效果的關鍵,其對職業發展的認同,是實現教學目標、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前提。相關資料表明,教師職業認同研究已經成為了獨立的研究課題。可是,針對高中音樂教師職業認同的研究還比較少,部分教師對職業認同還缺乏了解。鑒于此,下面對高中音樂老師職業認同的“特點、影響及促進”展開論述。
一、高中音樂教師職業認同特點
高中音樂老師職業認同,意指教師對于所從事的音樂教學工作的“目標”、“社會價值”等因素的看法,和社會對音樂教育職業的評價與期望相同,教師個人對他人及群體的音樂教育有關職業上的“看法、認識”完全認可。 職業認同,會讓高中音樂教師呈現出職業所要求“行為”、“信念”與“理想”,其起著讓高中音樂教師產生“行為、理念及思想”相一致的內在和諧。同時,高中音樂教師職業認同,是教師本人認為音樂教師職業是有“價值及意義”的,愿意音樂教育工作努力、付出。
二、高中音樂教師職業認同的影響
(一)教育主管部門對音樂職業認同缺乏帶來的影響
盡管新課標倡導實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學目標。作為美學要素的“音樂教育”依然未受到教育部門的足夠重視。由于對音樂職業認同的缺失,音樂課缺乏相應的場地與設施。尤其是因對音樂職業認同缺失,如“英語、語文、物理”等其他課程將音樂課時間占用,導致音樂課形同虛設。當然,這種狀況不是音樂教師所能左右,是整個教育環境的影響。需要教育部門提高音樂職業認同水平。
(二)學校對音樂職業認同缺乏帶來的影響
學校是制約高中音樂教師職業發展的關鍵要素。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一些學校只重視“外語、物理、語文…”等所謂的“主科”,忽略了音樂類的所謂“副科”,這些具體表現在教師的激勵機制上。一些學校重視“主科”教師的激勵機制,忽略了似音樂類的“副科”教師的激勵機制。缺乏對不同科目各自的特點,來擬定相關考核評價機制。并未有規范的程序與原則,未以“教學能力、知識水平、品德修養”等來擬定音樂教師考核評價標準。因學校對音樂職業認同的缺失,導致音樂教師無法體會到自身教學的價值,也造成教師對音樂教學職業認同的降低。
(三)教師對音樂職業認同缺乏帶來的影響
一些高中音樂教師對音樂職業認同的缺乏,直接導致教師對音樂教學的懈怠,對教師角色價值與職業價值缺乏正確認識,造成正確教育觀的缺失。教師對音樂職業認同的缺失,導致教師不能承受來自外界的不能利的條件及環境,承受壓力的能力降低,缺失作為音樂教師所應有的“育人、奉獻”的價值觀,甚至導致其從教的“決心及勇氣”的缺失,造成其對音樂教師職業的熱愛,直接影響音樂教師發展目標的實現。
三、高中音樂教師職業認同的促進
(一)提升教育部門音樂職業認同水平,高度重視高中音樂課
教育部門要由根本上重視美育教育的重要性,重視音樂教育對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的重要性。教育部門要由整個社會層面,由國家、政府及社會采取討論與宣講等活動,讓家長、學校及學生了解音樂教育的重要性。讓大眾對音樂教育的價值有正確的了解,提升社會對音樂職業認同水平,進而重視音樂教育。教育部門要建立監督機制,確保高中音樂課能完成教學目標,課程時間不被其他學科占用。確保學生能夠上音樂課,確保教師有時間及條件來完成其教育任務,以此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健康發展,實現教育目標,讓音樂教師從中感受到職業成就感及幸福感。
(二)提升學校音樂職業認同水平,構建健全的激勵機制
學校需構建和諧民主的校園環境,擬定及完善學校的激勵機制,以“品德、學識、能力”等指標構建健全的音樂教師激勵機制,以此調動音樂教師工作的主觀能動性,提升高中音樂教師對音樂職業的認同水平。音樂教師激勵機制的考核評價標準,需本著“公開、公正、民主、透明”等原則,依教師平時授課效果、排演節目、參賽業績等,進行績效評選。讓教師在激勵機制中,真正體會到作為音樂教師的價值。學校還要為音樂教師提供進修、晉級、培訓的確機會,讓教師對自身職業有一個向上發展的空間。學校還要多組織一些校處演出及比賽等活動,來實現及提升教師職業價值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