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紀彗星ISON
ISON彗星,又名C/2012 S1或“光科網彗星”,屬于掠日彗星,于2012年9月21日由俄羅斯國際科學光學監測網(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Optical Network,簡稱ISON)的成員維塔利·納瓦斯基和阿特羅姆·諾維克諾克利用0.4米口徑反射望遠鏡發現。發現時ISON彗星距離太陽約9.4億千米,視星等僅為18.8,彗發直徑為8",軌道位于木星之外,較難通過一般的天文望遠鏡進行觀測。科學家通過對ISON彗星軌道進行分析,發現其與1680年大彗星的軌道接近,因此推測出它們是從同一顆更大的彗星分裂出來的碎片。
在彗星移動的過程中,溫度不斷升高,并損失大量易揮發的物質,亮度也不斷增大。由于ISON彗星是自1935年以來人類觀測到的最亮的彗星,因此它也被稱為“世紀彗星”。
ISON彗星在北京時間2013年11月29日凌晨2點40分左右抵達近日點,距離太陽約110萬千米。2013年12月5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確認,這顆世紀彗星已經解體。
黑洞噴流發現新物質
黑洞噴流是指黑洞在吞噬外來天體時,在黑洞周圍形成一個漩渦狀的吸積盤結構,同時沿著黑洞自轉軸以強力噴流形式噴射出的雙方向的高能輻射。
人類對于黑洞的探索由來已久。根據目前的研究,我們知道黑洞形成的噴流中包含有電子,因此一定存在帶有正電荷的粒子。在此之前科學家猜測這種粒子可能是正電子(電子對應的反物質)。
研究人員通過歐洲空間局(ESA)的XMM-牛頓探測器對編號為4U1630-47的黑洞雙星系統釋放的X射線輻射進行觀測,同時運用澳大利亞緊湊型陣列望遠鏡對其進行射電觀測。在觀測結果中發現了鎳和鐵的譜線,證明了黑洞噴流中含有帶正電荷的鎳和鐵,這些普通物質也可以作為正電荷的來源。這種大質量的原子核成分說明噴流從黑洞帶走的能量與質量很高。同時從這些鎳和鐵的信號中科學家計算出噴流的速度非常之高,可以達到198000千米/秒,約為光速的2/3。
該結果對研究黑洞物質吸積的機制與速率具有重大影響,可以幫助天文學家進一步加深對黑洞噴流內在機制的認識。
真的有搖錢樹嗎?
大家都希望有一棵搖錢樹,沒錢的時候搖一搖。2013年10月22日澳大利亞的研究人員在《自然通訊》發表論文指出他們在金礦附近的一些桉樹樹葉里發現了細小的黃金顆粒,這似乎證明了世界上真的有“搖錢樹”存在。
可是這些樹葉里的黃金含量非常少。澳大利亞英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的地球物理化學家林特恩博士就指出:“根據計算,需要有500棵金礦周圍的桉樹才能從它們的樹葉里提取出足夠打造一枚金戒指的黃金。”黃金微粒用肉眼很難觀察到,只能通過專業的X射線探測設備才能勘測到。但是這仍然是一個令人振奮的發現,因為這是人類首次在生物體內發現自然存在的黃金。
樹葉里為什么會有黃金呢?原來在干旱的時期,桉樹的根系像吸泵一樣在汲取土壤水分的時候攜帶了埋藏在土壤里的少量黃金,隨后黃金順著根莖傳輸至樹葉尖端,減少了黃金存留在植物內部對植物的損害。于是,通過分析植物內的金屬成分可以幫助人類勘探銀礦、鐵礦、銅礦等礦藏。這種勘測方法可以降低勘探成本,并且更加環保。所以還在憧憬通過搖錢樹致富的人要失望了,世界上并不存在搖錢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