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衛華
北京航天中心醫院呼吸科,北京100039
COPD所致重度呼吸衰竭應用BiPAP無創通氣治療的臨床觀察
朱衛華
北京航天中心醫院呼吸科,北京100039
目的探討分析COPD合并呼吸衰竭應用BiPAP無創通氣治療的效果。方法取我院2011—2012年收治的8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進行分析,將患者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抗炎、持續低流量吸氧(2L/min)、解痙平喘、腎上腺皮質激素、糾正酸堿平衡等治療;觀察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給予BiPAP無創通氣治療,對比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達95%,對照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達67.5%,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PaO2值為(72.9±7.3)mmHg,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的(63.8±5.1)mmHg,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給予BiPAP無創通氣治療具有顯著療效,并明顯優于常規治療,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COPD;呼吸衰竭;BiPAP無創通氣治療
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種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當各種誘因,如感染、勞累導致COPD癥狀進一步加重后[1],臨床患者出現喘憋明顯,嚴重者可以合并呼吸衰竭,甚至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對于該疾病的治療,臨床主要以藥物常規治療為主,癥狀改善緩慢,治療效果有限,有時難以取得滿意的臨床效果。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改進發展[2],近年來,BiPAP(雙水平呼吸道正壓)無創通氣呼吸機開始廣泛應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療中。為進一步探討BiPAP無創呼吸機治療的效果,取我院2011—2012年收治的8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進行病例分析,現將其內容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80例COPD導致重度呼吸衰竭患者進行分析,其中男42例,女38例,患者年齡33~77歲,平均年齡(55.6±12.3)歲;病程5~15年,平均病程(7.9±3.4)年;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符合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關于COPD診斷標準[3]以及II型呼吸衰竭臨床診斷標準(2007)年,即PaO2≤60 mmHg,PaCO2≥50 mmHg,均為臨床癥狀未得到有效控制,所有患者臨床均表現為不同程度的咳痰、咳嗽、胸悶、氣喘等癥狀。排除標準:所有患者均排除心功能不全、嚴重心律失常、病理性低血壓等疾病。本研究主要將患者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情等方面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治療方法本研究中對照組給予常規抗炎、解痙平喘,低流量吸氧(持續2L/min)、止咳祛痰、腎上腺皮質激素、糾正水電解紊亂等治療。
1.2.2 觀察組治療方法觀察組在給予常規治療的基礎上給予Bi-PAP無創通氣治療,本研究主要采用BiPAP呼吸機(Vision)進行無創通氣治療,模式為S/T(同步/時間)模式,呼吸頻率(RP)為16次/min,IPAP(吸氣壓力)為12~20cmH2O,FiO2(吸氧濃度)為40%左右,EPAP(呼氣壓)為8cmH2O;選擇通氣時間應保證在每天4~20 h之間。
1.3 觀察指標
治療前后對患者生命體征、血氣指標等進行記錄和分析,應用兩種治療方法5 d后進行療效評價。評價指標包括,顯效:患者的氣喘癥狀明顯緩解、肺部干羅音消失,呼吸頻率<25次/min;有效:患者心率、血氣指標有一定改善,肺部干羅音有所減少,但依然存在,呼吸頻率25~29次/min;無效:患者的PaCO2出現持續升高,患者出現意識障礙。
1.4 統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SPSS 15.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其中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心率、呼吸頻率變化情況比較
本研究中,兩組患者心率、呼吸頻率均明顯優于治療前,前后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值分別為12.35、11.79,P<0.05),詳細如表1所示。

表1 兩組患者心率、呼吸頻率變化比較(次/min)
2.2 兩組治療前后PaO2、PaCO2、pH值比較
觀察組患者治療前后PaO2、PaCO2均明顯優于治療前(T值分別為13.37,11.72,P<0.05),并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如表2所顯示。

表2 兩組PaO2、PaCO2、pH值比較
2.3 兩組治療有效率對比分析
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如表3所顯示。

表3 兩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n(%)]
隨著BiPAP無創通氣技術的發展,其具有療效高、方便、安全等特點。據相關調查顯示,BiPAP無創通氣技術對治療COPD所導致的重度呼吸衰竭具有一定的效果,故COPD所導致的重度呼吸衰竭應首選無創通氣治療[3]。據相關調查顯示[4],通過對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進行中心試驗表明,患者插管率、并發癥發生率、住院時間、死亡率等較低,因此,BiPAP無創通氣技術為治療COPD導致重度呼吸衰竭患者具有良好效果。下文主要針對BiPAP無創通氣技術優點及各注意事項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根據相關與傳統的氣管插管治療相比,BiPAP無創通氣主要通過口鼻面罩的模式提供壓力進行通氣,并能夠幫助患者克服氣道阻力[5],讓患者能在較輕松的環境下吸入氣體,增加肺泡通氣量,減少患者呼吸肌耗氧量,改善呼吸肌疲勞。該治療方法對患者產生的創傷性較少,具有安全、便捷的優勢。調查顯示,采取BiPAP無創通氣治療COPD所致呼吸衰竭患者,能有效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血氧,減輕二氧化碳潴留,改善PH值。本研究亦顯示,在觀察組患者采用BiPAP無創通氣治療后,PaO2、PaCO2分別為(72.9±7.3)mmHg、(55.7±8.4)mmHg,明顯優于對照組的(63.8± 5.1)mmHg、(66.5±8.2)mmHg,以上各指標明顯優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觀察組患者PH值則與對照組相比無顯著差異(P<0.05);與上述報道相一致。
在臨床實際研究中發現,清楚認識該技術非常重要,醫生在進行操作前必須權衡利弊。一般情況下,患者治療過程中必須配合到位的指導和訓練,再通過BiPAP無創通氣技術治療能進一步改善通氣效果。本研究顯示,對患者進行BiPAP無創通氣技術治療,結合機器性能的穩定性、患者的積極配合后,無不良反應等并發癥出現。
醫護人員在進行評估過程中,必須正確處理二氧化碳潴留、缺氧兩者關系。應用BiPAP無創通氣前,應對患者的氧合障礙程度進行正確判斷,明確輔助通氣方式和目的,若患者COPD急性發作時合并嚴重低氧癥狀,應及時強化給氧措施,將患者血氧飽和度提高至88%以上。必須明確認識到嚴重缺氧的致命性。此外,二氧化碳潴留情況則相對較輕,治療過程中必須對患者情況進行分析,避免兩者混淆。由于組織氧輸送主要通過動脈氧分壓、血紅蛋白濃度等共同決定的,故在BiPAP無創通氣過程中,若過分強調動脈氧分壓,對患者機體易產生不良影響,故血氧飽和度接近90%,動脈血氧分壓≈60mmHg即可。此外,由于BiPAP呼吸機檢測功能尚未完善,故醫生必須密切觀察患者實際情況,避免影響患者治療效果。由于BiPAP呼吸機為定壓型呼吸機,壓力設定為主要參數,故治療時可先從低壓水平開始逐漸增加合適的治療參數,參數的大小影響甚至決定著輔助通氣的大小,壓差越大,潮氣量就越大。由于COPD容易出現小氣道阻塞性病變,故采用合適的EPAP數值能有效與內源性呼氣末正壓進行對抗,而對于乏氧程度較為明顯的重度呼吸衰竭患者,適當提高EPAP能改善氧氣飽和度,但此時必須注意同步調節IPAP。BiPAP呼吸機工作過程中主要依靠呼氣相機器輸出氣流,并將二氧化碳排出系統,若EPAP數值設置過低或呼吸頻率過快,則容易導致二氧化碳不易排出體外,患者重復呼吸,影響治療效果。據相關研究顯示,在使用BiPAP無創通氣早期,若設置參數出現錯誤后,患者體內的PaCO2則會上升,當合理設置參數后,患者的PaCO2則回落。在通氣過程中,同期壓力應以患者耐受性為主,這就要求醫護人員對重度呼吸衰竭患者進行細致護理[6]。
呼吸次數能反應患者病情的程度、病程變化、輔助通氣的療效,設置合適的參數能糾正患者的呼吸次數,讓其趨于正常水平。重度呼吸衰竭患者容易出現低血壓現象,故護理過程中必須要及時測量患者血壓、心率,并評定患者的通氣情況是否合適,若意識障礙患者,意識的改善表明患者的治療有所改善。當BiPAP通氣有效時,輔助呼吸機運動則明顯減少。患者的胸腹矛盾運動改善,醫護人員將參數調整合適后,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肌疲勞狀況。在治療過程中,醫護人員必須注意面罩舒適性,減少漏氣情況的發生。在治療過程中必須注意呼吸道通暢,本研究對12例痰多患者定期進行抗感染、排痰等方面治療,并取得良好的效果,故進行無創通氣亦要結合排痰操作[7]。一些患者治療過程中會出現張嘴現象,醫護人員不必強求患者閉嘴,避免出現呼吸阻力或耐受性下降的情況,當通氣合適后,患者則會自然閉嘴,從而達到治療效果,故必須避免命令患者按照相應的指令進行呼吸。若患者換氣功能較好,SpO2則≥90%,但進一步觀察患者通氣狀況是否有改善,還應檢測患者體內的PaCO2,醫生一方面可通過日常仔細觀察患者的臨床癥狀,另一方面可通過有創檢查,及時檢測PaCO2水平。BiPAP無創通氣治療COPD所致重度呼吸衰竭患者具有良好效果,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李秀,陳若靜,吳祖鳳,等.BiPAP治療COPDⅡ型呼吸衰竭的療效觀察[J]. 2006,27(3):169-171.
[2]趙爾為,呂艷,王冬娜,等.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使用BiPAP呼吸機治療體會[J].中國實用醫藥,2009,4(19):64-65.
[3]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診治規范[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2,25(8):453-460.
[4]謝浩,彭敏,吳格怡.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早期BIPAP無創通氣治療的價值[J].中國實用醫藥,2011,6(10):5-7.
[5]黃志華,林曉,金詠絮,等.無創通氣治療慢性阻塞惟肺疾病并發Ⅱ礁呼吸衰竭的臨床研究[J].巾困綜合臨床,2008,24(6):523-525.
[6]沈莉.雙水平尤創正壓通氣住COPD合并Ⅱ型呼衰患者中的應用[J].臨床肺科雜志,2009,20(11):1112,1113.
[7]BiBPAP無創通氣在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中的應用體會[J].中國現代醫生,2010,48(12):89.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COPD in severe respiratory failure caused by application of BiPAP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treatment
ZHU Weihua
Department of vespiration of space center hospital,Beijing 100039,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BiPAP analysis of COPD complicated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therapy.MethodsAnalysis of our hospital in 2011-2012 80 cases of COPD complicated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patients, 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4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onventional anti-inflammatory,persistent low flow oxygen(2L/min),antispasmodic,adrenal cortical hormone,correction of acidbase balance treatment;the observation group in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treatment given BiPAP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treatment, 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the effect.Results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herapy of 95%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herapy was 67.5%,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the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treatment PaO2value was(72.9±7.3)mmHg,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63.8±5.1)mmHg,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ConclusionThe patients with COPD complicated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received BiPAP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treatment has obvious curative effect,and is superior to conventional treatment,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COPD;Respiratory failure;Noninvasive BiPAP ventilation therapy
R725
A
1672-5654(2014)10(a)-0001-02
2014-07-05)
朱衛華(1978-),女,北京,主治醫師,本科,研究方向:常見呼吸系統疾病的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