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向陽 夏小春
南通市腫瘤醫院放療科,江蘇南通226361
乳腺癌根治術后放射治療胸壁及腋窩的臨床意義
劉向陽 夏小春
南通市腫瘤醫院放療科,江蘇南通226361
目的研究乳腺癌根治術后放射治療胸壁以及腋窩的臨床價值。方法選取2010年1月—2011年4月入我院進行乳腺癌根治術后放射治療患者118例,將其按照隨機數字表分為甲組與乙組。甲乙兩組均采用適行或傳統放射治療技術,甲組58例患者照射胸壁,乙組60例患者照射胸壁加鎖腋野。兩組患者照射劑量46~56GY,治療時間為5~6周。在完成放射治療后對比兩組患者的生存率與復發率。結果乙組與甲組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療后近期總體緩解率不存在顯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甲組患者的生存率與復發率和乙組相比無顯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乙組患者進行腋窩照射存在一定的副作用,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質量。結論研究未得出乳腺癌根治術后采用適行或傳統放射治療照射胸壁或胸壁加鎖腋野有利于提高局部控制率,降低復發率,但是照射胸壁加鎖腋野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在實施時需要加以考慮。胸壁放射治療的價值及術后放射治療靶區的個體化確定需要更多的隨機研究來證實。
乳腺癌;放射治療;臨床意義
乳腺癌是一種女性常見腫瘤之一。在實施乳腺癌根治術后進行放射治療也成為了治療乳腺癌必不可少的治療方式[1]。但是合理選擇放療手段對于患者的康復情況以及患者的并發癥都是至關重要的。乳腺癌根治手術后局部或區域淋巴結復發的概率一般在3%~7%左右。有50%以上的患者胸壁為唯一的復發部位[2]。局部或區域淋巴結患者并不是全部都適應進行手術治療,因此部分患者需要使用放射治療[3]。本次研究選取118例2010年1月—2011年4月來我院進行乳腺癌根治術后放射治療患者,對比兩組患者在經過不同部位的放射治療后的康復情況。現作如下報道。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1月—2011年4月入我院進行乳腺癌根治術后放射治療患者118例,將其按照隨機數字表分為甲組與乙組。甲組58例患者的年齡范圍為29~65歲,平均年齡為(48.7±4.2)歲;其中浸潤性導管癌26例,單純癌23例,浸潤性小葉癌9例。患者的臨床分期為ⅡA25例,Ⅱb19例,ⅢA11例,Ⅲb3例。乙組60例患者的年齡范圍為28~67歲,平均年齡為(49.6±3.4)歲。其中浸潤性導管癌28例,單純癌17例,浸潤性小葉癌15例。患者的臨床分期為ⅡA20例,Ⅱb18例,ⅢA16例,Ⅲb6例;兩組患者在年齡、病理類型以及臨床分期等資料上不存在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甲組患者進行胸壁照射,乙組患者進行胸壁與鎖腋野區域照射。甲乙兩組放射治療均采用適行放射治療。術后甲乙兩組胸壁照射均采用5~9 MeV電子線,DT46-56GY,4.0~5.0周完成。乙組采用直線加速器6MV-X射線進行鎖腋野照射DT40~53 Gy,4.0~5.5周完成。化療方案主要為TP,即為紫杉醇使用為135~175 mg/m2溶于500 mL生理鹽水中靜脈滴注,間隔1h給予順鉑75 mg/m2。
1.3 療效評價
近期療效使用RECIST療效評價標準中非目標病灶的評價。CR為所有目標病灶消失以及腫瘤標志物水平正常;SD為出現1
個或多個新病灶或標志物異常;PD為出現一個或多個新病灶或/和存在非目標病灶進展。
1.4 統計學方法
研究中所得到的相關數據使用Kaplan進行處理分析,連續性變量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對比應用兩獨立樣本計量資料采用t值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值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近期療效對比
118例患者中甲組58例患者中45例(77.6%)患者為CR,13例(22.4%)患者為SD,無PD患者,總體緩解患者為45例,總體緩解率為77.6%。乙組60例患者中51例(85.0%)患者為CR,9例(15.0%)患者為SD,無PD患者,總體緩解患者為51例,總體緩解率為85.0%;兩組患者近期療效不存在顯著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甲組與乙組近期療效對比[n(%)]
2.2 兩組患者的生存率與復發率對比
甲組與乙組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療后,甲組58例患者的生存率為79.3%,復發率為17.2%。乙組60例患者的生存率為65.0%,復發率為35.0%;兩組患者的生存率與復發率存在不顯著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甲組與乙組患者的生存率與復發率對比[n(%)]
2.3 副作用
乙組60例患者中有42例患者出現了上肢水腫,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甲組患者并未出現不良反應。
隨著乳腺癌根治術后實施放射治療胸壁的普遍應用,其治療效果也得到了廣大臨床醫學工作者與患者的肯定[4]。術后進行放射治療是進行乳腺癌綜合治療的重要部分之一,其能夠有效的減少乳腺癌患者在術后局部復發率以及無瘤生存率。特別是對于中晚期的乳腺癌患者來說,放射治療更為重要[5]。乳腺癌術后放射治療的靶區包括胸壁、鎖骨、腋窩、內乳區等。但是實施腋窩放射治療可能會導致患者上肢浮腫,降低患者生存質量。因此,目前腋窩放射并作為術后常規靶區的常規治療手段[6]。Kuske RR提出,內乳區放療可能會提高心血管并發癥的發生率,所以將內乳區放療作為常規手段仍有待研究[7]。如患者為原發灶T3以上和/或腋窩轉移淋巴結數≥4枚,那么就需要對胸壁與鎖骨進行預防性放射治療。這是由于胸壁與鎖骨是最為常見的復發部位。
放射治療是乳腺癌根治術后防止胸壁復發的重要方式。王淑蓮等在早期乳腺癌根治術后確定放射治療靶區的研究中提出,未進行胸壁放療的患者10年后的復發率為7.8%,數據對比有統計學趨勢;118例患者中甲組58例患者中45例(77.6%)患者為CR,13例(22.4%)患者為SD,無PD患者,總體緩解患者為45例,總體緩解率為77.6%。乙組60例患者中51例(85.0%)患者為CR,9例(15.0%)患者為SD,無PD患者,總體緩解患者為51例,總體緩解率為85.0%;兩組患者近期療效不存在顯著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郝穎坤等人研究認為,胸壁照射患者的復發率以及局部復發率均明顯低于胸壁未照射組,10年以后的生存率顯著高于胸壁未照射組。這說明在乳腺癌根治術后進行放射治療能夠顯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復發率。乳腺癌根治術一般都會對腋窩淋巴進行徹底的清除,所以腋窩區域復發情況較少[9-10]。一般研究報道復發率均為5%以下,無需進行腋窩照射。本文研究的118例患者中甲組58例患者的生存率為79.3%,復發率為17.2%。乙組60例患者的生存率為65.0%,復發率為35.0%;兩組患者的生存率與復發率經過統計學處理后發現無意義。這就說明降低復發率和提高生存率來看,兩種照射方式在統計學上無顯著差異。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進行腋窩照射會對患者的生存質量產生嚴重影響,本次研究的患者就出現了上肢水腫的情況。因此,臨床上應考慮是否應該繼續使用該放射治療方式[10-11]。
綜上所述,研究未得出乳腺癌根治術后采用適行或傳統放射治療照射胸壁或胸壁加鎖腋野有利于提高局部控制率[12],降低復發率,但是照射胸壁加鎖腋野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在實施時需要加以考慮。胸壁放射治療的價值及術后放射治療靶區的個體化確定需要更多的隨機研究來證實。
[1]劉艷莉,李文輝,常莉,等.早期乳腺癌保乳術后放射治療進展[J].現代腫瘤醫學,2013,21(3):656-658.
[2]Shah C,Vicini FA.Breast cancer-related arm lymphedema:incidence rates,diagnostic techniques,optimal management and risk reduction strategies[J].Int JRadiat Oncol Biol Phys,2011,81(4):907-914.
[3]李國苗,王雪霽,劉艷莉,等.低劑量放射超敏感性和放射拒抗與DNA依賴蛋白激酶的表達[J].現代腫瘤醫學,2013,21(4):880-883.
[4]姜慶豐,柏森,付玉川,等.容積旋轉調強技術在乳腺癌根治術后放射治療中的應用[J].川北醫學院學報,2012,4(15):102-103.
[5]張晟,張敏,李春艷,等.乳腺癌根治術局部復發后影響預后的相關因素分析[J].2010,2(1):32-33.
[6]伍杏紅.乳腺癌根治術放射治療的護理及康復指導[J].內蒙古中醫藥,2014,1(20):52-53.
[7]韓建勛,丁守成.自制胸部附加患側上肢一體固定帶在防治乳腺癌術后皮下積液中的應用[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3,5(25):136-138.
[8]Sasaoka M,Futami T.Dosimetric evaluation of whole breast radiotherapy using field-in-fieldtechnique in early-stage breast cancer[J].Int J Clin Oncol,2011,16(3):250.
[9]趙艷霞,程晶.乳腺癌根治術放射治療適應證,部位及技術的研究進展[J].中華乳腺病雜志,2013,8(1):245-246.
[10]金雪瑛,段瓊玉.不同劑量分割方案放射治療在乳腺癌根治術后治療中的應用效果比較[J].四川醫學,2013,1(15):106-107.
[11]武霞,王宇,汪延明.胸部腫瘤放射治療對心臟損傷的研究進展[J].實用醫藥雜志,2011,28(5):470-473.
[12]Cutuli B,Fourquet A.Hypofractionated whole breast irradiation:Pro and cons[J].Cancer Radiother,2011,15(6-7):445.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radical operation of breast cancer after radiotherapy to chest wall and axilla
LIU Xiangyang XIA Xiaochun
Radiotherapy department of Nantong Tumour Hospital,Jiangsu 226361,China
ObjectiveClinical value of radical operation of breast cancer after radiotherapy to chest wall and axilla.MethodsSelect the January 2010 April 2011 into my hospital for radiotherapy after radical mastectomy patients 118 cases,which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is divided into Group A and Group B.B groups were appropriate line or conventional radiotherapy techniques,Group A chest wall irradiation of 58 patients,60 patients in Group B lock axillary chest wall irradiation field.Dose groups were 46~56GY,treatment time is 5~6 weeks.After the completion of radiation therapy comparing survival and relapse rates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ResultsIn group B and group A patients undergoing radiotherapy after the recent overall response rate of no difference,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survival rate and recurrence rate of group A and group B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But in group B underwent some side effects of axillary irradiation,lower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patients.ConclusionStudy did not come after radical mastectomy of breast cancer with conformal or conventional radiotherapy for chest wall or chest wall lock axillary wild is conducive to improve the local control rate,reduce the recurrence rate,but the chest wall irradiation lock axillary wild some side effects to be considered when implementing,need.To determine the value and postoperative chest wall radiotherapy radiotherapy target individual random more research is needed to confirm.
Breast cancer;Radiotherapy;Clinical significance
R4
A
1672-5654(2014)10(a)-0022-02
2014-07-16)
夏小春(1986-),女,江蘇南通,碩士,住院醫師,研究方向:腫瘤放射治療、化療。
劉向陽(1967-),男,江蘇南通,本科,副主任醫師,研究方向:腫瘤放射治療、化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