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芳 陳鳳輝 呂琴
新疆醫科大學護理學院,新疆烏魯木齊830000
護理本科生臨床表現與其人格特征的相關性調查研究
梁芳 陳鳳輝 呂琴
新疆醫科大學護理學院,新疆烏魯木齊830000
目的了解護理專業臨床實習本科生的人格特征及實習行為狀況;明確護理專業臨床實習本科生的人格特征與實習行為表現之間的關系。方法采用護理本科生臨床實踐行為評價表和Eysenck人格問卷,進入新疆醫科大學六所附屬醫院到不同科室向護理本科實習生發放問卷,然后對所得數據用SPSS 21.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結果本科護理實習生臨床實習表現自評得分條目均分為(3.46±0.76),各領域平均得分也均在3分以上,顯示自覺臨床表現良好,自我滿意度調查亦顯示高達83%的護理實習生滿意自己的表現;本科護理實習生人格分布以內外向性和精神質得分較高而神經質與掩飾性方面得分較低,經過標準化分后與常模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01.74,80.49,73.85,48.13,P均為0.000);人格內外向性和掩飾性方面與臨床表現呈正相關關系(內外向R=0.077,P=0.377;掩飾性R=0.236,P=0.006)。結論護理本科生實習中期的行為表現總體令人滿意;護生的人格特征基本能符合護士職業要求;護生臨床表現情感領域與人格維度相關度較高,說明要提高護生臨床表現,更要注重對其護理職業認同方面的指導。
護理本科實習生;人格特征;臨床實習表現
護理學是一門操作性、實踐性和服務性很強的學科,臨床實習是培養護生專業素養的重要環節。本研究旨在了解臨床實習護理專業本科生的人格特征及實習行為狀況;明確臨床實習本科護生的人格特征與實習行為表現之間的關系,以期從護生的性格特征方面發現護生在不同科室或操作技能上的實習表現的影響因素,找出影響臨床實踐行為的人格相關因素,為臨床帶教提供指導意見。
1.1 對象
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樣方法,于2013年12月—2014年2月進入新疆醫科大學六所附屬醫院到不同科室,對護理本科實習生進行問卷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150份,回收有效問卷135份,有效回收率為90%。
1.2 方法
①一般資料調查表。自行設計,包括性別、年齡、學校、實習時長、學生對自己實習行為表現是否滿意及其原因。②護理本科生臨床實踐行為評價表。原量表由王艷梅、孫田杰根據國外文獻、結合研究學校的實習大綱編制而成。由于原量表在應用上的局限性,鄧仁麗、朱丹等人本著科學、客觀、可行的原則,對其進行了修改,從認知、情感、技能三個領域中引申出7個二級評價指標,內在一致性檢驗得出各條目Cronbach’s a系數在0.65以上,平均在0.85以上,說明良好的內在一致性。③Eysenck人格問卷。采用龔耀先修訂的Eysenck人格問卷(EPQ)。該問卷由3個人格維度和一個效度量表組成,即精神質(P)維度、內外向(E)維度、神經質(N)維度和掩飾性(L)共4個分量表,88個條目組成。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采用描述性的統計方法處理本科護生的一般資料、臨床學習環境量表及臨床實習表現量表各維度得分;Pearson相關分析探討護理本科實習生人格各維度與其臨床實習表現之間的相關性。
2.1 調查對象一般資料
本次調查共發問卷150份,收回有效問卷135份。本研究調查對象年齡在20~23之間,平均為(21.97±0.96)歲,另取性別、實習滿意度和實習時長三個方面的數據,其中實習時長為(2.96±1.43)個月,另兩項情況如下表1。
表1 調查對象一般資料
從表中可知,護理實習生仍以女性為主,所以在后面的數據分析中主要也會以女性常模作為對比。另外可知超80%的本科護生對自己的臨床表現感到滿意。
2.2 臨床表現調查問卷得分情況
根據護理本科生臨床實踐行為評價表(CET)的自評結果,本科護生的臨床表現條目平均得分為(3.31±0.51)分。各一級指標得分及排序如下;情感領域得分(3.34±0.50)最高,認知領域得分(3.28±0.63)次之,技能領域得分(3.27±0.50)最低。見表2。
表2 護生臨床表現各維度得分情況
表中清楚顯示護生在臨床表現明確病人權利與義務方面得分明顯高于其它各項平均分,而除了自我導向的學習情況方面顯得不如意,其它各維度得分均超過3分,且得分差距不大。
2.3 艾森克人格問卷得分情況
見表3。
表3 EPQ問卷各量表分值統計的一般分布情況(n=135)
本組被測者N、L量表的平均分均小于常模均數50,P、E量表平均分高于常模均數50,且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
2.4 臨床表現總評分與人格各維度間的相關分析(Pearson相關)
具體情況如下表4。
表4 總體臨床表現與EPQ各領域的相關分析(r值)
3.1 護理本科生臨床實習行為狀況
護生臨床實踐行為總均分以及3個一級指標的得分均大于3分,表明護生臨床實踐行為的總體效果較好,這與陳芳[1]等人的研究結果一致。調查結果說明:臨床實踐過程對護生工作責任感的建立和護士職業角色形成起著重要作用。學生在實踐中加深了對專業的理解,增強了責任感和使命感,專業價值觀初步形成,具有良好的專業行為和態度,尊重病患,較好地認識自我護理角色功能。
護生在情感領域得分(3.34±0.50)最高,原因可能與學校教育中重視護生的人文素養培養有關。現在護理教育者們越來越重視在護理教育過程中引入人文關懷的觀念,在課程設置中諸如護士禮儀、人際溝通、護理社會學、護理心理學、護理倫理學等人文學科課程地位得到提升,強化了情感領域知識對專業思想和行為的影響;護生在認知領域得分(3.28±0.63)次之,在該領域表現相對不足可能與護生學習方式有關。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學生往往更依賴教師的授課和臨床帶教教師的指導,而不善于積極主動獲取和應用知識。另外,在臨床實習過程中,由于病人較多,任務繁重,臨床帶教老師分身乏術,無法積極引導學生將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進行融合,從而限制了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發揮。有國內學者研究發現臨床有些帶教老師的認識也存在誤區,認為護生對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應留待以后慢慢摸索,而實習階段重在技能的掌握;護生在技能領域得分(3.27±0.50)最低,凸顯出本科護理實習生在操作技能方面略顯滯后,這在臨床幾乎是廣為護理工作者所熟知的基本規律,本次研究結果也印證了這一推斷。究其原因,可能由于本科護生所學課程寬泛,對實踐操作重視不足,缺乏對知識的橫縱聯系和具體運用能力,不能應用知識有效解決實踐問題。
3.2 護生人格特征狀況
護理是以減輕痛苦、預防疾病、維護和促進健康為目的,運用專業知識和技術服務于人民群眾健康的工作。護士職業要求護士應當富于同情、甘愿奉獻、樂于助人、積極、主動、熱情[2]。本次研究對象的人格特征基本符合護理職業素質的要求,具有較高外向水平,同時又很明顯有掩飾性低和低神經質的特點,即表現為護生更偏向理智,坦誠度也高。這與汪國建[3-4]等人的研究結果一致。但與職業要求不相符的是可能精神質水平偏高,這與吳艷平[5]等人的相關研究有一定出入。這可能由于本次研究樣本偏倚的原因,所調查的本科護理專業學生很多都有專業思想不穩定傾向。
3.3 護生人格特征與臨床實踐行為的相關分析
護生人格特征中內外向與臨床實踐行為總均分及各一級指標均呈正相關,表明護生性格越傾向于外向,臨床實踐行為越好[6]。神經質與臨床實踐行為得分及各一級指標呈負相關,表明情緒越穩定的護生,臨床實踐行為越好。精神質與臨床實踐行為得分及其他兩個領域均呈負相關關系,表示倔強性越弱的護生,臨床實踐行為越好。這可能是由于倔強性弱的護生能很好地接受別人的意見,聽從別人的建議,且能同情患者的遭遇,所以在臨床實習中的表現令人滿意。
綜上所述,人格特征對護生臨床實踐行為有重大影響。護理教育者不僅要注重知識的傳授,更應重視護生良好人格的培養。在護理教育過程中,可根據護生人格特征的不同,因材施教,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從而提高其臨床實踐能力,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的護理人才。
[1]陳芳,鮮于云艷.不同實習階段護生專業技能與專業態度的調查與分析[J].護理管理雜志,2008(9):17-18.
[2]彭聃齡.普通心理學[M].4版.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170.
[3]汪國建,馬小琴.護理實習生人格特征與職業適應性分析[J].北京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0(2):42-43.
[4]Beauvais,A.M.,Brady,et al.Emotionalintelligence and nursing performance among nursing students[J].Nurseeducation today,2011,31(4):396-401.
[5]吳艷平,趙瓊蘭,周蓓,等.護理本科生人格特征與其臨床實踐行為的相關性研究[J].護理管理雜志,2012(3):171-172.
[6]江寧,陳惠珍,張雯.護理本科生臨床實習行為影響因素及對策研究現狀[J].中國醫藥科學,2011(14):52-54.
R47.4
A
1672-5654(2014)10(a)-0070-02
2014-07-29)
梁芳(1975-),女,河南柘城人,教研室主任,講師,碩士,主要從事護理教育及社區護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