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磊
信陽市中心醫院麻醉科,河南信陽464000
輸尿管中上段結石氣壓彈道碎石麻醉特點分析
鄒磊
信陽市中心醫院麻醉科,河南信陽464000
目的探討輸尿管中上段結石氣壓彈道碎石的麻醉特點。方法隨機選取我院2010年3月—2013年8月期間收治的確診為輸尿管中上段結石的患者60例,將其隨機平均分配試驗組和對照組,所有患者均采用氣壓彈道碎石法進行治療,其中試驗組患者行硬膜外麻醉,對照組患者行腰硬聯合麻醉,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麻醉效果。結果兩組患者麻醉效果相當,其中試驗組患者的麻醉起效時間(5.59±1.25)min及固定時間(15.44±3.03)min明顯長于對照組患者(2.32±0.43)min,(6.09± 1.37)min,麻醉前后生命體征變化幅度、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小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結論選取腰硬聯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均能對輸尿管中上段結石氣壓彈道碎石術患者起到較好的麻醉效果,兩種麻醉方式在麻醉平面、麻醉起效時間等方面各有優勢,臨床應用時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選取合適的麻醉方案。
輸尿管中上段結石;氣壓彈道碎石;麻醉特點
近年來,輸尿管鏡下氣壓彈道碎石術被廣泛應用于輸尿管中下段結石的臨床治療中。臨床研究表明,碎石成功的重要保證在于良好的麻醉效果,其中合理的麻醉方法是關鍵[1-2]。本次研究通過對本院近年來收治的60例輸尿管中上段結石患者的病史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旨在探討該類患者行氣壓彈道碎石術時的麻醉特點,為進一步降低患者痛苦,改善手術效果提供可靠的建議。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我院2010年3月—2013年8月期間收治的確診為輸尿管中上段結石的患者60例,33例男性,27例女性,年齡分布為24~65歲,平均年齡為(40.9±7.1)歲,體重分布為45~76 kg,平均體重為(54.2±3.1)kg,ASA分級結果表明,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在1~2級之間。術前檢查顯示60例患者均未合并嚴重發熱癥狀或心肺疾病,將所有患者隨機平均分配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及病情等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實施氣壓彈道碎石術。其中試驗組患者實施硬膜外麻醉:硬膜外穿刺點選取T11-12和L3-4,將硬膜外導管頭端分別向穿刺點置入3.5 cm左右,回吸無腦脊液或血液后,取3~5 mL 2%利多卡因注入L3-4,觀察患者是否出現腰麻征象,同時取5~8 mL 0.5%羅哌卡因注入L3-4,對患者的麻醉平面進行觀察,若麻醉平面在T8以下,則取4~6 mL 0.5%羅哌卡因追加注入T11-12。
對照組患者行腰硬聯合麻醉,選取L3-4為穿刺點,進行間隙穿刺,硬膜外穿刺成功后,采用針內針方式,選取25G腰穿針進行蛛網膜下腔穿刺,注意將缺口向頭側偏置,在觀察到有腦脊液流出后,取0.5%布比卡因溶液1.5~2 mL由蛛網膜下腔進行注入,注入時間控制在30~60 s之間,之后推出腰穿刺針,取3~4 cm硬膜外導管,將其置入頭側,同時固定硬膜外導管作為備用,對阻滯平面進行調整,以適應不同手術的需要,若腰麻平面固定未能滿足手術需要,可取5~8 mL 0.5%布比卡因實施硬膜外腔多次追加。
1.3 麻醉效果評價
1.3.1 臨床觀察在患者進入手術室后,實施常規上肢遠端靜脈開放,給予復方乳酸鈉溶液靜脈滴注,若需進行血管擴張,則給予患者膠體溶液補充,實施常規鼻導管吸氧治療;麻醉起效后即可開始手術,對應用麻醉至起效時間進行記錄,統計患者的麻醉平面寬度,同時對患者的心率、血壓、血氧飽和度進行檢測,注意觀察患者是否出現低血壓、惡心嘔吐等并發癥。
1.3.2 療效判定標準①顯著:術中患者自訴未出現疼痛感,麻醉效果滿意,麻醉平面在T6-S4之間,且患者心率平穩,血壓正常,未出現呼吸抑制癥狀;②一般:患者自訴術中存在輕微程度的疼痛感,麻醉效果較為滿意,麻醉平面在T10~S2之間,未取得理想控制效果,肌松效果一般,血壓波動幅度在25mmHg以下,心率波動幅度在30次/min以下,部分患者存在呼吸困難表現;③差:患者術中存在明顯疼痛感,肌肉緊,心率、血壓波動幅度較大,轉為全身麻醉。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3.0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采用平均值±標準差的形式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對計量資料進行檢驗,采用χ2檢驗對計數資料進行檢驗,P<0.05時認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麻醉效果對比結果
兩組患者麻醉效果均為優良,未出現麻醉效果差患者,對比差異無顯著性(P>0.05);試驗組患者的麻醉起效時間及固定時間明顯長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見表1、2。
表1 兩組患者麻醉效果對比結果
表2 兩組患者麻醉起效時間及固定時間對比結果
2.2 麻醉前后兩組患者生命體征對比結果
兩組患者麻醉前各項生命體征指標對比差異無顯著性(P>0.05),麻醉后所有患者均出現明顯變化(P<0.05),其中試驗組患者的變化幅度明顯小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見表3。
表3 麻醉前后兩組患者生命體征對比結果
2.3 不良反應
試驗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麻醉中及麻醉后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對比結果
當前,臨床上普遍采用輸尿管鏡下氣壓彈道碎石術對輸尿管中上段結石患者進行治療。輸尿管鏡下氣壓彈道碎石術指的是通過內鏡輔助,利用金屬探條在段距離內對結石進行機械沖擊,將其擊碎,其碎石效果明顯優于超聲碎石,以其操作簡便、碎石力強、安全有效的特點在臨床上得到廣泛應用。臨床研究證明,氣壓彈道碎石術取得滿意碎石效果的關鍵在于選擇合理的麻醉方案,維持手術過程中患者處于理想的麻醉狀態,從而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3]。
以往臨床上對于該類患者主要采用靜脈麻醉聯合一點法硬膜外麻醉的方法,由于麻醉效果較差,麻醉平面狹窄無法充分滿足手術需求,同時患者易出現呼吸抑制,因而逐漸被放棄。目前輸尿管鏡下氣壓彈道碎石術的麻醉方式主要包括腰硬聯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兩種[4]。其中,硬膜外麻醉指的是通過實施硬膜外穿刺并置管,將局部麻醉藥物注入,如布比卡因、利多卡因等,對脊神經根造成阻滯,從而造成其支配區域出現暫時性麻痹。臨床試驗證明,單點法硬膜外麻醉存在麻醉平面較窄的問題,因此本次研究中試驗組患者采取兩點法硬膜外麻醉,選取L3-4及T11-12作為穿刺點[5]。腰硬聯合麻醉指的是硬膜外麻醉聯合蛛網膜下腔阻滯麻醉,有利于結合二者的麻醉特點,對麻醉效果起到改善作用,其麻醉起效時間短。本次研究中,由表中數據可知,試驗組患者的麻醉起效時間明顯長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主要是由于兩點法麻醉較一點法麻醉麻醉生效時間長,同相關資料中的結論基本一致[6]。
臨床研究證明,采用兩點法硬膜外麻醉能夠有效克服一點法硬膜外麻醉麻醉平面狹窄的問題,有利于避免麻醉對患者的生理功能造成嚴重干擾,同時選取羅哌卡因等作為麻醉藥物,有助于降低患者中樞神經受到的損傷,有利于促進患者術后恢復[7]。同腰硬聯合麻醉相比,前者對麻醉醫師的技術操作水平要求較低,因而不良反應的發生率也相對較低。本次研究中,由表中數據可知,試驗組患者的麻醉平面明顯寬于對照組患者,同時其術中及術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同相關研究的結論基本一致,提示采用二點法硬膜外麻醉有利于擴寬麻醉平面,降低不良發應發生率,對于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減輕患者痛苦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8]。
另一方面,本次研究中,兩組患者均采用藥物追加方式對麻醉平面進行調整,需要注意的是進行藥物追加時,應注意對藥物劑量及給藥頻率進行開工至,避免造成患者心率、血壓出現較大波動,對手術實施造成不利影響。本次研究中,由表2數據可知,兩組患者麻醉后生命體征均出現明顯變化(P<0.05),其中試驗組患者的變化幅度明顯小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表明采用二點法硬膜外麻醉有助于保持患者生命體征穩定,對于促進手術的順利進行,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綜上所述,選取腰硬聯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均能對輸尿管中上段結石氣壓彈道碎石術患者起到較好的麻醉效果,兩種麻醉方式在麻醉平面、麻醉起效時間等方面各有優勢,臨床應用時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選取合適的麻醉方案。
[1]張秀平,徐靜.經尿道輸尿管鏡氣壓彈道碎石術兩種麻醉方式的比較[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2):24-25.
[2]張力.輸尿管鏡下行輸尿管結石氣壓彈道碎石術的麻醉選擇[J].安徽醫學,2010,31(7):753-754.
[3]張東玲,馬靜.腰硬聯合麻醉在輸尿管鏡下氣壓彈道碎石術中的臨床研究[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2,9(1):68-69.
[4]謝紅,張曉東,楊天德.72例經皮腎鏡氣壓彈道碎石術的麻醉管理[J].重慶醫學,2012,41(1):71-73.
[5]葛飛,田孝華,劉東勝.黏膜表面麻醉下輸尿管鏡氣壓彈道碎石術治療后尿道結石13例[J].中國臨床實用醫學,2010(9):219-220.
[6]易飛,楊長慶,楊佐炎,等.尿道黏膜表面麻醉下輸尿管鏡術治療老年人輸尿管結石[J].中國內鏡雜志,2010(3):275-276.
[7]查興盛,陳林,陳楊,等.右美托咪定與異丙酚聯合地佐辛用于輸尿管鏡下氣壓彈道碎石術麻醉效應比較[J].第三軍醫大學學報,2014,36(6):531.
[8]陳劍鋒,莊小雪,莊上英,等.七氟烷吸入麻醉用于妊娠合并輸尿管結石腔鏡治療的安全性[J].海南醫學,2012,23(4):74-75.
R693.4
A
1672-5654(2014)10(a)-0134-02
2014-07-04)
鄒磊(1972-),男,本科,信陽市,現仼主治醫師(麻醉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