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穎于龍飛崔舜瑀
1.吉林省婦產醫院婦產科,吉林長春130000;2.吉林省春光康復醫院藥劑科,吉林長春130012;3.吉林省腫瘤醫院腫瘤外科,吉林長春130012
介入技術在婦產科治療中的應用
田穎1于龍飛2崔舜瑀3
1.吉林省婦產醫院婦產科,吉林長春130000;2.吉林省春光康復醫院藥劑科,吉林長春130012;3.吉林省腫瘤醫院腫瘤外科,吉林長春130012
目的分析和研究婦產科疾病治療中介入療法的療效和作用。方法在該醫院婦產科中進行治療的患者中隨機選取100例,發現其中有55例都出現了較大量的急性出血現象,有29例出現子宮肌瘤現象,有16例出現了惡性腫瘤現象。對其全部使用介入療法,然后再對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研究,進而對介入療法的效果進行總結。結果100例患者在治療之后都有嚴重的并發癥出現,且急性大出血病癥的治療有效率達到了100%,另外子宮肌瘤、惡性腫瘤患者在其治療之后的半年隨訪時得出結果為其治療有效率分別為93.1%和87.5%。結論在婦科疾病治療中,介入療法具有良好的臨床治療效果,值得在臨床推廣
介入療法;婦產科疾病;應用價值
所謂介入治療,即使用放射學三大部分(分別為介入的器材和方法學、介入的治療學和介入的診斷學)之一的介入治療學。利用醫學影像設備技術和臨床治療學的理論,使用導管等器材來治療婦產科的多種疾病的診斷方法。該技術有兩大類別:血管性介入和非血管性介入技術[1]。
用于婦產科的介入醫療主要包括介入性、放射介入性超聲和介入性內窺鏡。介入治療技術操作簡單,安全程度高,創傷較小,有較快的療效,并且并發癥有著很小的不良反應,對于婦產科多種疾病的治療過程有著很大的優勢,對于婦產科疾病中所需進行的急診手術、中晚期腫瘤或者是其他一些常見的婦產科疾病都能夠使用介入療法來對其進行治療,進而對該技術的應用效果進行分析,選擇該院內婦產科在2013年2月—2014年2月之間所治療的100例患者,使用介入療法并進行價值分析。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擇的100例患者都是本院內婦產科住院的患者,年齡范圍是21~48歲,其平均年齡(34.6±4.2)歲,其中出現急性大出血共計有55例,其中剖宮產術后出血、人工流產后出血、晚期產后出血、搔刮宮頸術后出血、妊娠刮宮急性大出血人數分別為32例、10例、6例、4例、3例;出現子宮肌瘤的患者共計29例,其中患有肌壁間肌瘤、粘膜卜肌瘤、漿膜卜肌瘤、混合型肌瘤人數分別為13例、7例、5例、4例;出血婦產科惡性腫瘤的患者共計16例,其中患有卵巢癌、宮頸癌、惡性滋養細胞疾病人數分別為2例、11例、3例。
1.2 方法
所選取的100例患者都采用血管性介入療法,先對其進行局部浸潤式的麻醉,然后再使用Seldingers技術對其進行經右側股動脈穿刺插管,借助血管造影檢查之下,對其瘤組織的血供特點或者出血等進行分析,然后再確定導管插至骼內動脈前干或者是對其左右某部分子宮動脈進行插入[2]。急性大出血治療時,需要根據造影技術對其出血部位進行確定,然后使用導管來對其骼內動脈前干或者子宮動脈栓塞進行明膠海綿制劑的注射;治療子宮肌瘤時,使用超選擇子宮動脈栓塞,利用高分子的聚乙烯醇微粒來對雙側子宮動脈進行栓塞并造影,表示栓塞成功的現象為其造影劑沒有外滲;治療婦產科惡性腫瘤時,對治療者進行介入插管后要將插管留置以進行持續灌注給藥,也能夠在給藥之后使用明膠海綿制劑進行栓塞。術后給予常規抗生素治療以防止感染[3]。
1.3 觀察指標
對患有急性大出血患者子宮動脈的血流情況和出血控制情況進行記錄和分析,在術后半年對患者進行電話跟蹤隨訪,對其急性大出血患者的陰道出血情況進行統計;對于子宮肌瘤患者的臨床診斷狀況、肌瘤大小、肌瘤消失情況進行記錄和分析。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0.0軟件分析結果,計數檢測數據以率的形式表示,計數資料比較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分析
對于急性大出血的55例患者進行介入治療手術后,發現患者的陰道出血情況一般在30 min內都會得到控制,沒有子宮動脈血流,其中在術后1~2周出血情況停止的患者共計46例,在2周之后停止出血的為14例。術后1年對患者進行電話跟蹤隨訪,結果為所有患者都沒有出血陰道異常出血,月經情況正常,即治療有效率達到了100%;對婦產科的惡性腫瘤患者進行術后半年的隨訪,發現在16例被調查患者中共有2例患者思維,其近期有效率達到了87.5%;對被調查的子宮肌瘤患者進行術后半年的隨訪,得出其治療有效率為93.1%。子宮肌瘤患者的治療情況和相關結果如下表1所示。
2.2 血管介入治療的并發癥
對于行動脈栓塞者而言,其腹部和陰道處都會在術后24 h內趕到劇烈疼痛,并且需要借助強效鎮痛藥的作用才能止痛。但對于只進行插管灌注化療的患者而言,其疼痛幾乎沒有或者非常輕微。而其他諸如血栓性靜脈炎、血腫、附壁血栓形成或者激發感染等并發癥狀都沒有出現[4]。
表1 子宮肌瘤患者隨訪結果[n(%)]
所謂介入治療法是依據介入放射學,使用X線透視、B超超聲儀或者CT定位等醫學影像技術設備來對其進行定位,然后再使用導管等器材工具,結合治療學和診斷學的理論知識來對治療疾病的一門融合臨床治療和影像學的新興學科技術。當前介入放射學不斷發展,其療法的優點也在不斷增多,準確定位、少或無并發癥、小損傷、簡單操作等等,使得介入療法在臨床應用尤其為婦產科疾病治療方面有著很大的臨床推廣。
婦產科的妊娠疾病大多數都會引起患者出現急性且大量出血,控制難度較高,嚴重者可能導致患者休克或死亡,文章所調查的100例患者當中就有55例患者出現大出血情況,傳統的止血治療往往效果不明顯。而使用介入治療卻達到了100%的治療有效率[5]。大多數子宮動脈都可以利用介入栓塞進而是的其血流得以減緩并形成血栓,不過也會減少子宮的供血,子宮便會在缺氧缺血情況下收縮平滑肌,進而使得血流得到阻斷,以達到止血目的。明膠海綿是中小栓塞劑,它只對末梢的動脈進行栓塞,對于毛細血管床或者毛細血管前動脈幾乎沒有影響,血栓一般消失時間為2~3周,其對于子宮、盆腔等影響也較低。因此本院使用介入栓塞治療方案,將患者的出血情況在30 min內控制得當,且經隨訪結果可知患者月經都恢復正常,即說明該方案的效果非常良好。
肌瘤剔除術、子宮切除術以及藥物治療等都是傳統形式的治療子宮肌瘤的方案,不過這些方案所使用的藥物都極易誘發宮頸癌或乳腺癌,沒有教好的療效,且患者會受到很大的治療痛苦。使用介入栓塞治療法能夠將子宮肌瘤病灶的供血切斷,使得其肌瘤逐漸變性、萎縮并壞死,且側枝循環的建立時間較短,對子宮影響很小。
婦產科惡性腫瘤疾病當中最常見的即為卵巢癌和宮頸癌,二者都主要是由子宮兩側骼內動脈提供血供,盆腔則為其原發灶或者部分轉移灶的集中地,使用介入療法能夠對腫瘤的供血血管進行灌注化療,提升腫瘤局部的藥物濃度和藥效,再加上化療效果和明膠海綿栓塞雙作用下,藥物停留時間加長,滲透性也得到了提高,進而能夠讓藥物進入到腫瘤內部以將其血供截斷,使得腫瘤組織因缺血而出現變性或壞死。當前也有許多案例對介入栓塞化療方案可行性研究給予了很大的肯定和贊同,在本院研究當中,婦產科惡性腫瘤介入治療能夠有87.5%的近期有效率。
4.1 經導管動脈灌注化療
動脈灌注化療即向腫瘤供血動脈插入動脈插管以進行灌注化療,使得腫瘤的藥物濃度得以增高,避免化療藥物對患者其他部位的副作用傷害同時還能夠提高藥效。據調查顯示向盆腔動脈灌注抗癌藥物在盆腔內部的濃度要高于外周4~22倍左右,同時還能夠:①使盆腔腫瘤組織所含的藥物濃度明顯高于靜脈及腹腔給藥濃度增強其抗癌效應;②緩慢灌注可以增加化療藥物與癌細胞直接接觸時間,從而充分殺傷癌細胞提高療效。
4.2 經導管動脈栓塞療法
婦產科領域的栓塞治療用于盆腔大出血及腫瘤的治療。
①由于婦產科疾病中的急性大出血都是比較突然且兇猛的,且危害程度較高。子宮動脈和骼內動脈是其外陰、陰道以及盆腔的主要動脈,使用超選擇性動脈插管造影技術來同時栓塞出血動脈的上側供血動脈和遠側分支,進而降低血流以形成血栓,達到止血的效果。導管動脈栓塞治療術從1973年第一例成功案例以來,發展至今已經成為主要治療盆腔大出血的主要手段[6]。
②對血氧敏感的細胞會受到動脈血管栓塞或者腫瘤等影響而出現變性、壞死或者吸收,進而消滅病灶。婦產科惡性腫瘤栓塞治療主要以將栓塞腫瘤血管床完全根除為目的,進而導致腫瘤因缺血而壞死[7];而栓塞治療婦產科的良性疾病時,就要以超選擇栓塞為主,避免對正常器官造成影響。
4.3 婦科惡性腫瘤的血供及栓塞血管的選擇
①子宮兩側的骼內動脈是子宮頸癌的主要血供,而治療子宮頸癌較好方法為使用超選擇性子宮動脈插管或者選擇性骼內動脈插管[8]。對于宮頸癌手術之前所需的骼內動脈栓塞化療記錄,表示疾病的分期是可以明確的,手術出血也會得以控制,同時還能夠控制手術過程內癌細胞的血循環傳播途徑,有著很小的副反應。
②不僅只有卵巢動脈是卵巢癌的血供,另外還有卵巢動脈,由于一般情況下卵巢動脈都是細小的,插管難度較高,即使4F導管成功率較高,但是當前最佳的栓塞化療方式仍為骼動脈。
4.4 產科宮內介入治療
①可使羊膜腔內給藥:改善羊水循環及利用;②改善胎兒胎盤循環,羊水減壓,防止早產;③替代羊膜腔液;④胎兒體腔內注藥;⑤臍靜脈輸血治療溶血性貧血;⑥腎積水、胸腹腔積水、腦積水的治療性穿刺引流。
介入治療的不斷發展和進步,使得其在婦產科疾病治療領域逐漸推廣開來,強化介入治療技術,強調其治療理論重要性,將介入治療的真正作用發揮出來,以更好的避免出現并發癥。
[1]潘翠金.血管性介入治療在婦產科的應用現狀[J].中國現代醫生,2012 (14):12-15.
[2]孫小琴,徐建,李擁軍.12例婦產科急性大出血選擇動脈栓塞治療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1(24):9-11.
[3]伍靚,李少瓊,譚靜.介入治療在婦產科臨床的應用21例[J].醫學信息(上旬刊),2011(2):23-27.
[4]艾志剛,高淑鳳,鄒英華.介入治療在婦產科領域的應用[J].中國介入影像與治療學,2010(4):6-9.
[5]張燕萍.介入治療子宮肌瘤60例臨床分析[J].遵義醫學院學報,2004 (2):56-59.
[6]李佃學,陳玉芳,趙興永.介入栓塞子宮肌瘤的臨床研究[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7(3):34-38.
[7]許葆華,雒紅軍,張益鋒.血管性介入治療在婦產科應用的優勢及缺憾研究[J].中外醫療,2013(33):197-198.
[8]潘翠金.血管性介入治療在婦產科的應用現狀[J].中國現代醫生,2012,50 (14):29-30,32.
R711
A
1672-5654(2014)10(a)-0142-02
2014-07-09)
田穎(1978-),女,漢族,吉林省長春市人,碩士,主治醫師,研究方向:主要從事婦產科工作。
于龍飛(1988-),男,漢族,吉林省長春市人,碩士,藥師,研究方向:主要從事藥學方向。
崔舜瑀(1981-),男,漢族,吉林省,碩士,主治醫生,研究方向:乳腺腫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