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可
《茶館等級劃分與評定》發布最豪華不一定就是五星
●何 可
賓館分星級、酒店分星級、旅游景點分星級……而流派紛呈、雅俗共賞的茶館,也將迎來自己的等級劃分。
近日,從全國茶館等級評審委員會獲悉,《茶館等級劃分與評定》已由商務部批準發布,并將于今年12月1日正式實施。
根據這一標準,符合資質的茶館企業將被劃分為一星到五星5個級別,綜合考量茶館企業規模、設備設施、茶葉及茶水質量、服務能力、管理水平、技術力量以及環境衛生狀況等內容,為消費者選擇茶館提供科學的依據和參考。

據國資委商業飲食服務業發展中心綜合處處長孫龍介紹,茶館企業將依據各項軟硬件的綜合評定指標,被劃分為一星級到五星級,星級越高茶樓品質就越好。“今后,消費者可以像選擇賓館一樣按需選擇茶樓了。”
為什么要給茶樓評星級?孫龍說,目前國內整個茶館行業仍處于初級階段,市場主體魚龍混雜,管理無序,消費項目不透明,部分茶館低質高價的現象嚴重。通過等級劃分,能為茶客提供消費參考,并規范茶館服務質量。
進行星級評選后的茶館是否會抬高價格而與“開心茶館”所傳遞出來的親民信號相悖呢?中國茶葉博物館研究員周文棠認為,大可不必作此擔憂。“并不是越豪華、消費越高,星級就越高。”周文棠表示,《茶館等級劃分與評定》的規范作用才是最為根本性的,茶館在滿足基本條件標準化的同時,在經營形式上可以多樣化。而且,被評為五星級的茶館企業不一定是裝潢最好的,而是基礎設施、文化氛圍、服務質量等指標的綜合考量。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共有20萬多家茶館,其中不僅東西南北流派紛呈,在服務內容和經營特點上也不盡相同。由于缺乏統一的規范,各種行業亂象屢見不鮮。
“我國茶館行業已經到了轉型時期。”周文棠表示,從最初的農家茶樓,到上世紀80年代的茶藝館,再到各種自助茶樓的涌現,茶館行業在起伏中發展。但隨著消費者需求的轉向,出入茶樓的客人對茶葉和茶水的品質以及茶館的文化氛圍要求越來越高。
“茶館企業的文化尚有待提升,茶館從業者的素質沒有跟上。”在周文棠看來,茶館行業的轉型中還存在種種陣痛,在此時,經營者要對行業有一個清醒的認識。“茶館已經不僅僅是滿足消費者喝茶、休閑的場所了,更需要給茶客提供更多精神文化層次上的服務,需要有更佳的環境氛圍、更優的茶湯質量、更好的服務質量。”
業內人士表示,該標準的起草出臺,是行業內人士群策群力的結果,里面的條條款款都是大家的經驗之談,值得借鑒。
在《茶館等級劃分與評定》的“評定細則及評分說明”中,有好幾百項細分指標,把茶館經營中的方方面面都囊括其中。比如,對于設備設施的評定中包括“茶館是否根據客流有相應的車位,是否離公共交通車站比較近,是否可進入性好”,門前裝飾照明環節“是否有綠植或裝飾效果,是否有射燈、LED燈或其他裝飾照明物效果”……再如服務質量評定中規定,“不得使用有過濃香氣的洗發露、沐浴露,禁止使用香水”、“不留長指甲,不涂指甲油”、“換茶時要及時掌握茶葉沖泡次數,征求客人是否加、換茶”等等。
據全國茶館等級評審委員會有關負責人介紹,今年5月在全國范圍內全面開展茶館等級評審工作。目前全國茶館等級評審委員會已經成立,相關的培訓工作、評審工作正在積極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