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洋 李耀春 楊 軍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航空大學 飛行器控制系,吉林 長春130022)
隨著我國航空事業的迅猛發展,高精尖技術不斷應用于飛機性能的改進和完善,尤其是機載電子設備普遍應用了計算機新技術,正在向數控、屏顯、自動化、智能化方向發展。特別是近年來,陸續裝備一批引進的以及國產的較為先進的機種,這些飛機與我國原有飛機比較,技術性能更好,結構更復雜,設備更為先進,技術要求更高。因此,航理教育要緊跟時代的要求,努力提高航空理論教育的教學能力,提高航理教學的教學水平,培養出高質量的飛行員。
如何提高航空理論教育適應新的形勢,有效地將理論與實際結合起來,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航空理論教育涉及的學科縱多,軍事領域知識深邃,所以航理教員要有寬廣的知識面,高深的文化底蘊,并要立足于在各學科的前沿審時度勢,航理教員能否具備與先進技術相適應的眼界與意識、與設備發展發展相適應的教學能力和與知識軍事要求相適應的知識創新能力,是決定航理教學質量的根本保證。
飛行員在完成飛行訓練和飛行任務時是駕駛員和決策者等。航空理論知識對一個飛行員來說,彼此之間既有聯系又有交叉,是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一但割裂開來就會使飛行員掌握的航空理論知識不均衡,知識體系不夠完整。在飛行訓練和任務過程中就很難靈活自如的操縱飛機,增加飛行事故發生的機率和空中特請處置的難度。
一個人的精力畢竟有限,航理教員把一種型號的飛機的知識完全的交給學員是不現實的,也是無法辦到的。航理教員要把一定的相關知識進行融合,這樣在空中出現特情時,飛行員就會很快的判斷出飛行故障的原因及處置方法。出現排除不了的故障時,能夠立即做出其它相應的處置措施。把飛行事故等級降到最低。而且,對于航理教員所講授的知識并不是要求飛行員完全掌握,有的只是一個了解,比如,飛機上一些儀表電氣的工作原理,給飛行員講授這方面的知識,只是增加飛行員對裝備應用的可靠性和在出現空中特情時能夠放心大膽的去處置。
由于沒有相應制度的規范,航空理論教員和飛行教員之間缺少相應的溝通和相互學習。航空理論必須同飛行實際緊密結合,才能充分發揚其應有的作用。否則,航空理論教員不知道理論對實踐的指導效果如何;不知曉學員會不會靈活利用理論去實踐飛行;飛行教員遇到理論難點不去深究,也不向航空理論教員反饋,這肯定對雙方都是損失,也不利于飛行能力的提高。
同樣,各院校航空理論教員之間也存在類似的問題,尤其是同一機型的院校之間。只有在搞集中培訓時,各院校航空理論教員還偶爾能在一起學習、討論問題。其它時間干脆連面也很少見,更談不上相互學習取經了。
各飛行單位都有自己優良的傳統,結合自身的特點,總結出了很多寶貴的經驗。院校有自己較為完善的教育訓練體系。應該說二者的相互交流可以實現雙贏,達到相互提高的目的。通過規章制度的建立,消除教員的后顧之憂。由各院校提供參加交流活動的教員的詳細信息,由上級部門組織,讓院校之間、院校與基層之間的航理教員到交流單位承擔授課任務,在交流這段時間里把自己單位與交流單位關于航空理論教學的教學方法、教學內容、課程安排、教學經驗等進行探討、學習、交流。這樣,讓院校教員能了解基層關于航理知識的最新內容,并通過的一線教員了解航理知識方面的需求。同時院校教員把深層次的知識體系帶到基層。通過這樣的交流會給院校和基層的建設、發展都帶來新鮮血液和活力,從而也能帶動教學工作的創新發展,也切實達到了交流提高的目的。
院校的航理教員大部分都沒有任何飛行經歷,一部分航理教員有飛機維護工作經歷,但一是時間比較短、二是科目比較單一。因此,現在的航理教員的知識體系主要是在通過老教員的幫帶和自學,根據自己的理解來完成航空理論的授課任務。這種教學過程與飛行實際脫節,很難達到良好的效果。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是使授課內容貼近飛行實際,可以通過模擬機訓練和體驗飛行兩種方式提高教員聯系飛行實際的能力。
但顯然讓所有航理教員參加實際飛行是不現實的。一是航理教員的身體素質是一個難點,二是由于經費、時間、安全等方面等原因很難實施。但是讓航理教員在模擬機上實施飛行就能消除很多困難因素,而且現在幾乎所有的機型都有對應的模擬機。讓每一名航理教員通過模擬飛行訓練,把“飛行”的經驗和自己授課的知識內容和課程體系緊密的聯系起來,然后在去教飛行學員。這樣,航理教員知道飛行員在飛行時需要了解掌握些知識,對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很好把握。而且,通過模擬飛行訓練器,可以人為的制定飛行故障,通過對故障的判斷和處置,可以把直觀感受教給飛行學員。
體驗飛行也是貼近飛行實際的有效手段之一。它的目的是讓航理教員親身經歷在飛行各階段的感受和設備指示。這種方式的特點顯而易見,但受到教員身體素質和資源的限制,只能在部分教員中實現。通過有計劃的對部分滿足條件的航理教員實施體驗飛行,切實增加教員的直觀感受,進一步加深理論知識與飛行實踐的結合。
順應新時期新裝備的特點,提高自身多學科的理論知識、加強院校之間的合作交流、通過各種方式增強理論聯系飛行實際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切實有效的提高航理教員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能力。
[1]沈文厚,徐彥軍,孫巖.信息化條件下航空理論教學的探索和實踐[J].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學報,2009,20(4):38-39.
[2]張力先,單樹森,姚四偉.追逐知識軍事浪潮 造就高素質航理教員隊伍[J].科學教育家,2008(1).
[3]劉存義,馮德巨.談航空理論教員的創新思維[J].現代教育科學,2006(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