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秀娟
(中國聯合網絡通信有限公司 黑龍江省分公司,黑龍江 哈爾濱150001)
從我國十七大召開以來,國家領導就對于企業在員工管理上做了思想領導工作,并且從黨的發展方針來看,民本、民生、民情實際上已經成為了黨執政和管理過程中的核心依據,如何為群眾排憂解難,已經成為了黨工作的唯一目標。而黨和國家所表現出的執政理念,恰恰也給予我國企業的發展指明了發展的方向,也就是加強對于職工的心理健康以及精神需求的調適,使得員工的心理素質得以強化。尤其是在如今生活壓力不斷加大、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的情況下,人們開始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精神疾病、心理疾病等,而從這一方面所引發的相關問題,實際上也是極其突出的。作為企業與員工之間的紐帶,工會如何發揮出自身人文關懷以及心理疏導作用,已經成為了完善管理工作的重點。
無論是從企業自身需求的角度上來說,還是從企業在市場競爭過程中的長遠發展來看,對于和諧企業進行構建的形式,實際上都是無法離開相關心理疏導工作的。
在如今經濟快速發展的情況下,企業員工所表現出的經濟水平在不斷的提升,而職工的精神文化也同樣在這期間變得更加的豐富,其精神面貌也開始朝著新世紀方向發展。在這一過程中,社會本身的生活體系也同樣是在朝著更加完善的方向發展,但是,在如今生活節奏不斷加快的情況下,部分員工在心理上開始出現一定的問題。在這一背景之下,如何對于員工的心理壓力進行緩解,并且促進員工本身的心理壓力、心理健康、心理和諧得到強化,這也是如今企業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所必須要引起足夠重視。只有做好員工的人文關懷以及心理疏導工作,才能夠有效的促進企業在市場上的發展。
對于人文關懷以及心理健康的重視,實際上是整個人類社會文明的一大進步。這方面的心理完善,實際上也是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的精神和內在需求。對于現代社會的企業來說,人文關懷以及心理疏導工作,就是通過以人為本的思想意識形態,在企業的管理工作中,充分的體現出來,這也就要求企業在管理期間,不僅要關心人、愛護人并且對人的精神進行尊重,還必須要將以人為本作為基本的內在要求。
要構建起一個全面的和諧社會,需要人和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人與自身之間的和諧性。而要構建一個較為和諧的企業,就必須要保證企業和員工之間的和諧性,以及員工自身心理的和諧性,否則員工自身不和諧,也就無法保證一個企業的和諧。就目前來看,企業員工實際在生產生活、思想觀念等多個不同方面都存在著一些心理上的疑問和難題,而這些問題必須要通過與員工關系親密的工會來做好相關的人文關懷以及心理疏導,最大限度的化解這些問題。心理問題的出現,本身是由于長期性的精神緊張、反復性的心理刺激影響或者說強烈的波動情緒之下,所呈現出的一些精神不良狀況,嚴重情況下甚至會由精神不良狀態轉變成為精神疾病,尤其現如今員工在精神層面上的需求不斷提高,通過完善人文關懷以及心理疏導工作,來為員工的心理健康提供保障,實際上已經成為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完善途徑。此外,通過正面以及積極性的心理疏導工作,還能夠使員工對工作中的相關問題進行正確對待和人事,最大限度的減少精神抑郁狀況出現,讓員工能夠以一個更加良好的心態來面對心理上的不良狀況,積極的應對問題,并且解決問題,讓自身的精神人格更加完善、全面。同時,心理疏導還可以使員工在生活上的態度更加積極,進而直接促使員工與企業發展理念相契合。
把以職工為本的維權發展理念始終擺在重要的位置上,通過切實維護職工的權益來維護企業穩定,在協調勞動關系方面發揮更大作用。首先要著力于改善民生,解決企業職工最關心的現實利益問題,盡可能地減少職工的后顧之憂,最大程度地消除引發職工心理失衡、失調的外部因素,這是最大的人文關懷,也是構建和諧企業的前提。在此基礎上,關注職工的理想、信念和情感,努力創造良好的環境,使職工充分發揮才能,引導職工加強自身修養,正確處理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關系,把職工自身價值的實現與企業價值、社會價值的實現有機統一起來。工會作為職工利益和訴求的“代言人”,在促進就業、推動完善社會保障、協商方面應做出更大的努力,督促企業切實加大對職工心理健康的關注和投入,給予職工更多的人文關懷,推動全社會形成尊重勞動的良好氛圍,保障職工合法權益,改善生產生活條件,拓展職工發展空間,努力實現職工“政治有地位,權益有保障,精神有關懷,生活有配套,困難有幫扶,發展有機會”,共建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沒有任何一種災難比心理障礙帶來的痛苦更深重。”心理問題是由長期的精神緊張壓力、反復的心理刺激及復雜的惡劣情緒逐漸影響而形成的,如果得不到及時疏導和化解,日積月累就會造成心理障礙、心理失控甚至心理危機。沒有心理健康就沒有人的身心和諧,加強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要加強職工心理健康宣傳教育,引導職工在激烈的競爭中保持良好的心態和健康的心理。要在企業中倡導和諧理念,通過企業文化建設,培育企業和諧精神,引導企業員工用和諧的方法、和諧的思維方式認識事物、處理問題,通過企業正確價值觀的樹立,培育企業員工樂觀、豁達、寬容的精神,培養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健康向上的社會心態,以開闊的心胸和積極的心態看待工作和生活上的一切。在人與人關系處理上,要引導員工正確樹立合理競爭、共同發展的理念,積極提倡包容、協作的團隊精神,要盡可能地豐富、活躍企業員工的業余生活,用健康豐富的文體生活有效調節員工的情感和心理,達到消除壓抑感、憂慮感、孤獨感、失落感等不良情緒,讓企業員工不僅在生產上找到樂趣、生活上達到富裕,而且在精神上更加感到愉快。通過專業的心理疏導,解決職工在社會生活中出現的心理困惑,減少焦慮、抑郁、恐慌及其他不良心理狀態,以良好的心理狀態應對各種壓力。積極推進企業文化和職工文化建設,履行社會責任,幫助企業改善管理。要關心職工的生產生活,組織開展職工喜聞樂見、豐富多彩的業余文化活動,不斷滿足職工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要加強對職工的心理疏導,加大對他們心理健康的關注和投入,幫助他們搞好自我管理、自我調適,緩解心理壓力,提高耐挫能力,營造良好的人際關系,使廣大職工有尊嚴地生活,實現體面勞動。
注重促進人的心理和諧,加強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引導人們正確對待自己、他人和社會,正確對待困難、挫折和榮譽,對企業和社會發展至關重要。實踐證明,構建新時期的和諧企業除了要加強企業建設和管理,還要加強對員工的心理健康教育,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解決員工的心理不和諧問題,為構建和諧企業提供條件。
綜上所述,工會實際上就是自愿組合起來的群眾性組織,這類組織存在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能夠對于群眾的民主權利、合法權益等進行維護,這也是工會運行的基本職責;工會應當要成為員工工作過程中的后盾,為員工積極的排憂解難,如此一來,員工才能夠有深厚的感情以及信任感,真正的將工會當做是自己的家。同時,工會作為企業與員工之間的橋梁,還要對員工的心理健康予以關懷,并將精神需求的關懷,作為是企業發展過程中的催化劑,讓員工能夠更加愉快的工作,為企業在市場上的快速發展作出貢獻。
[1]唐志勇.新形勢下工會如何開展人文關懷與心理疏導[J].現代企業文化,2010(09).
[2]李麗敏.在外聘員工思想政治工作中加強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J].中國科技信息,2008(22).
[3]黃艷蕾.人文關懷 心理疏導——對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