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 笑
(無錫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無錫214121)
跨國公司在東道國分支機構的產業技術特征很大程度上取決于FDI的來源地。通常來自于西歐、日本和美國FDI往往是屬于發展的比較成熟的現代化企業,所投資的行業基本上都比東道國的主導產業成長得早,和東道國的產業發展在產業技術和發展周期等方面有著很強的互補性;另一方面大多為包括新經濟在內的發展成熟技術標準的產業,不僅有完整、穩定的分工體系,較長的產業價值鏈,各種形式的FDI,如合同制造、綠地投資、外包、供應商、并購等,本土企業容易進入其分工體系而發生一定程度的關聯。但是,與歐美日大型的現代化跨國公司相比較,新興中小型的跨國公司大多是由港澳臺等地的跨國公司組成的。這種類型的跨國公司很難與本土產業建立長期的深層次的產業關聯,首先因為要建立關聯的條件需要跨國公司在東道國投資的產業與當地主導產業有很強的互補性,但是這類跨國公司所在的產業從技術特點和發展周期方面看都與本土產業有很大的競爭關系。其次,這類跨國公司通常規模不大,擁有不完整和不穩定的分工體系以及較短的產業價值鏈,缺少全球化經營戰略,而且所投資的產業大多是一般技術的傳統產業領域[37]。
從江蘇省FDI的來源地來看,2009年和2010年合計,西歐、日本和美國的大型跨國公司的FDI僅占了14.5%,而香港占的比重最大,這說明,從來源地看江蘇省吸收的FDI與本土產業關聯并不是很大,大部分來自香港臺灣的跨國公司對于促進與本土產業關聯方面的作用非常有限。
產業集群是我國東部經濟發達地區經濟組織的主要典型形態。不同集群內的企業在技術特點和產業特征等方面與跨國公司的都關聯有很大區別。從產業集群形成的原因上看,集群一般都是在一個地區有特有的資源稟賦的基礎上產生的,這些資源可能有利于幾類企業的發展,所以在不同的產業集群內的企業的類型或者具有的特點都有很大區別。在集群內的本土企業和跨國公司在為了何種目的和以哪種形式而建立的關聯大致有兩種:一是由于合作關系,和大學與研究中心等機構簽訂研發合同、利用大學進行培訓項目等,這就是跨國公司與非商業機構之間的關聯,在我國最普遍的就是與高?;蛘哐邪l機構等。江蘇省相對于經濟較為發達的其他省市而言在高等教育及研發機構方面最為發達,而這恰好是這類關聯的一個必要前提。二是最主要的一種關聯即集群內企業與跨國公司分支機構間的聯系。這類關聯主要包括后向、前向和水平關聯。這類關聯的形成要求集群內的企業與集群內的跨國公司在生產技術和產業特征方面有很大的同構性,這樣才能在垂直或者水平方面構成關聯。實際上,江蘇省的產業集群是屬于融入式后發型,還有的產業集群類型是嵌入式后發型,在產業關聯方面,前者要比后者好很多。
江蘇省的產業集群最早是受到政府的招商引資政策等而發展起來的,集群內部包括很多的當地企業和一些大型的跨國公司,他們之間或通過供求或通過合作等關聯,在集群范圍內有很緊密的聯系網絡。另外,江蘇省擁有較好的工業基礎,蘇南的蘇州、無錫、常州的工業發展水平都較高,而且在引進高新技術等方面一直很重視,政府建立開發區、高新技術園區等,而后以各種優惠的政策來吸引跨國公司來園區內建廠投資,省內現有23個國家級開發區,108個省級開發區,這些開發區為跨國公司的進入都提高了良好的產業技術配套體系。經過了十幾年的發展,基本上形成了以跨國公司子公司融入而不是嵌入到本土經濟中為特點的“融入式”的后發型集群。在這種集群內,本土企業通過水平和垂直關聯等和跨國公司保持長期的合作,并且雙方都在這中關聯中來增強自身的競爭力。所以此種類型的集群在一定條件下能夠轉化為可持續性的吸引FDI的集聚性優勢。“融入式”后發型集群吸收的跨國公司FDI,便參與到集群中的產業內和產業間的分工體系內,與集群中的企業在需求和供給兩方面進行互動、互補。
2010年外商投資企業在江蘇省分行業總產值市場份額排名前三名的分別是:橡膠制品業、造紙及紙制品業和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它電子設備制造業,在這些行業中,外商直接投資占到份額都超過了50%。說明在這些行業中外商直接投資有很高的參與度。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及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業位于最后三位,在這些行業中,外商直接投資占到份額都不超過20%。除了上述行業,其他行業中外商直接投資占到的份額都在20%到50%之間。
通過以上對外商直接投資的市場占有率的數據分析發現,這也與我們的產業政策相符。在一些壟斷性行業,例如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由于涉及到國家的自然資源的保護,一般政府掌握著控制權,開發權、勘探權等都要經過政府的審批等手續,所以外資一般參與度都很低,在這些行業中像中石化、中石油等國有大型企業處于高度壟斷地位。相對之下,一些包含高新技術的新興產業外商直接投資的市場占有率就很高,最突出的就是占比最高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它電子設備制造業,比重達到了88.00%。這種現象一方面是由于我們國家為了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對外資開放度都較高,另一方面是由于跨國公司在這些行業中也有很大的優勢,憑借特有的優勢比較容易占領東道國市場。在一些傳統的非壟斷行業比如文教體育用品制造業和食品制造業等,外商直接投資企業和內資企業可以說是平分秋色,這種狀態下兩者互相促進發展對我過產業結構的升級也是有積極作用的。
[1]陳琳.產業關聯和FDI的垂直型外溢:基于中國制造業企業數據的經驗研究[J].世界經濟文匯,2011(1):73-86
[2]趙文軍.FDI與內資企業技術進步之間的關系:以江蘇省為例的實證研究[J].國際貿易問題,2008,308(8)
[3]王文治.外商直接投資后向關聯效應的經驗分析:基于我國制造業的研究[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8(4):5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