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30多年前,安徽小崗村探索家庭聯產承包制,將土地所有權和承包經營權分開,由此拉開了農村土地改革的大幕,數億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得到極大的釋放,我國廣大農村地區走上快速發展與繁榮的道路。今日中國,再一次來到農村土地改革的十字路口,如何順應農民保留土地承包權、流轉經營權的意愿,有待從制度設計與實踐創新角度來破題。
目前,改革的方向已明確,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和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均提及要“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保障農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這是土改之根本宗旨決不能違背。而面對現實中所存在的諸多難題,應鼓勵探索創新,允許各地在“符合規劃”和“用途管制”的原則下,先行先試,尊重農民群眾的偉大實踐創造。
土地改革是件大事,涉及“三農”、城鄉一體化、城鎮化等重大議題,包含的利益關系錯綜復雜, 如何探索出一條新的土改道路,激活改革紅利,既考驗中央與地方的智慧與經驗,也亟須社會各界力量的積極參與。
本期封面報道內容,圍繞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認為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是土改核心、西方“私有化+市場化”模式不適合中國國情等重大命題,而對于如何審慎穩妥地推進土地改革,不僅深入分析土改難點和新模式,更選取安徽、廣東南海、重慶等三個位于全國中、南、西部的具有開創性探索的試點地區進行觀察,分析各地的有益做法和面臨的瓶頸問題,以期為全國層面如何推進新一輪土地改革提供有益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