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海

目前,市場上大學英語教材種類繁多,但大多質量不高。如何出版一套適應高等院校不同專業、不同水平學生需求的大學英語教材對出版社來說是一項巨大的挑戰。
不同受眾,各個擊破
出版社如何在競爭激勵的英語教材市場中脫穎而出,編輯的眼光尤為重要。一部英語教材的好壞,內容能否適應不同讀者對英語學習的不同要求最為關鍵。現針對出版社在英語教材內容選擇上常常遇到的幾個問題,筆者認為可以這樣操作:
第一,出版社結合學校英語教學的需求,加強英語教材選擇的針對性和適應性。比如,現在很多高校對使用自編教材還是使用現成教材的問題困擾。如果使用自編教材,而且教材的編纂質量高的話,英語教學更有針對性,也更能在教材編纂過程中盡量迎合本校教師的素質水平。如果教材編得不好,倒不如直接使用現成教材,這樣能夠保證最起碼的教學要求可以完成。因此,出版社最好針對不同類型的學校、不同受眾的具體狀況做好市場調研工作,以使新出版的英語教材在內容上更能適應不同讀者的要求。出版社可以與教學經驗豐富的大學教師溝通,多聽取他們在教學一線總結出來的意見。
第二,出版社根據不同讀者的實際需要,制定不同的出版計劃。國外原版教材大多內容多涉及英語國家當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尤其是很多單詞、詞匯與我國的現實需求不同,比如很多單詞可能國外使用頻率相當高,而在我國幾乎用不到。但是,讀者考慮出國或以后長期在英語國家生活、工作和學習,則應當選擇原版英語教材。絕大多數人學習外語只要求具備一般的聽說讀寫能力,這種情況下應當選取與本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現實切合較為緊密的本國內容編纂英語教材。這些內容經過了本土化的洗練,其內容、語言容易與中國契合,很多詞匯也多是日常工作和學習中經常碰到高頻實用詞匯。出版社在選題策劃時應當針對這部分受眾的需求對教材內容做嚴密論證,認真篩選,將教材內容進行本土化處理,使之適合國人使用。
第三,根據讀者的英語水平和專業需要,選取難易適度、專業所需的教材內容。當前的高校大學生,英語水平高低不一,如其英語水平不太高,則宜選用國內編纂的教材,教材難度不宜過高;如其英語水平較高,則應盡量選用以原版英語教材,這樣有助于避免本國語言的干擾,保持英語的原有風貌。另外,不同的專業對英語學習的內容和難度會有不同的要求,出版社在編纂英文教材時,在內容的選擇上也應當充分考慮這一點。
多管齊下,精品出版
精品出版指的是英語教材不僅質量上得到專家的認可,其閱讀品質上還能正確指導學習者。對于編輯來說,如何出版一套精品英語教材,必須做好這個幾方面的內容。
第一,要搞好調研,做好規劃。出版社最好能夠全面調查、評估各專業研究生及本、專科大學生使用現行教材的基本情況,找出教材建設中的不足和差距,然后針對高校教師和學生對現行教材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并在新英語教材的編纂中做好系統、全面的規劃。
第二,籌建高水平的編寫組,做好評審工作。編寫組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著所編教材水平的高低。因此,出版社應在做好規劃的基礎上,針對某種教材,組織出版社精通外語教材編纂的骨干人員成立專門的編寫組,分工負責,進行編寫。出版社可以與相關學校的優秀教師一同組建編寫組,這樣既可以與一線老師進行溝通,還可以在教材編寫上更加貼近學生的要求。教材出版前,出版社可以聘請不同專業的資深專家和大學的教授擔任特約審稿人,為教材進行全方位的把關,以便發現問題及早糾正。
第三,著力創新,緊跟教學需要。面對市場經濟的競爭,出版社如何將所編教材具有生命力,在市場上能占據一席之地,必須著力創新,使所編教材具有新內容、新形式,按照楊英法教授所倡導的“顯示問題式教材編纂法”來編纂教材,能引領教師和學生發現新問題,激發其創新沖動。為此,必須密切關注有關學科的教學、科研發展的前沿狀況,盡量把某一學科的學術帶頭人和最優秀的科研工作者吸收進教材編寫組,并讓其主持整個教材的編纂工作。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不少學科、專業的教材急需更新換代。為此,出版社要組織有關人員對需要重印的教材仔細審讀,在進一步提高編校質量的同時,審查教材的內容和裝幀是否需要更新。
第四,符合時代的發展,打造電子英語教材。隨著網絡的普及,人們的閱讀習慣已發生變化。尤其是青少年,不再愛讀紙質圖書,而更愿意選擇電子圖書。為了適應這種形勢的變化,出版社應當著手考慮出版電子版的英語教材,方便老師教學的使用和學生學習的需要,這樣既可以拓展教材開發的思路,還可以贏得未來的市場。
營銷聯動,目標明確
出版社的英語教材編纂出版后,如何取得雙重效益,必須做好營銷工作,筆者認為可以從這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廣泛聯絡,加強合作。教材出版后,出版社和營銷商要積極參加有關學術和出版方面的評獎活動,并加強教材的宣傳、評介與推廣工作,擴大教材的影響。出版社應以選題或資本為紐帶,與相關高等院校、營銷機構、終端用戶、涉外資本等進行多種形式的合作,擴大所編教材的建設領域和終端用戶網絡,使用戶群得到拓展。
第二,在網上公開教材內容,加強教材的網絡宣傳。在網絡時代,人們學習、閱讀、搜索資料多會借助電腦利用網絡平臺,很少再去翻閱紙質圖書。如不會利用網絡,任何知識、學說很難得到廣泛傳播,產生重大社會影響,任何圖書都很難為讀者熟悉,得到讀者認同。為此,出版社首先要在網上廣泛發布教材的出版信息、社會評價和內容簡介,增加教材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其次出版社還要將教材的內容在網上公布,方便讀者的閱讀。
第三,加強出版社和營銷商的信息共享,靈活變通營銷方式。出版社和營銷商還要積極溝通,及時將市場銷售情況和市場動態信息資源做有效共享,并調整營銷策略,適應市場的變化。出版社最好能給營銷商以適當的免費進貨數額,如果教材的銷售情況較好,經銷商則以現金的形式結賬;如果銷售業績不佳,營銷商則應將未能出售的教材返歸出版社,以便出版社另謀銷售路徑。
(作者單位:黔東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