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猛
工業園區是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一定水平和歷史階段的必然產物。隨著改革開放向縱深推進,各類工業園區如雨后春筍般蓬勃興起,已經成為推動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園區既是展示發展成果的平臺,更承載著縣域經濟發展的希望,園區經濟發展的質量、效益和水平,無疑對縣域經濟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做大做強縣域經濟是省委、省政府確定的“四大攻堅戰”之一,打贏這場硬仗,必須圍繞“產業園區化、技術高端化、生產低碳化、服務公共化”目標,建設好園區發展平臺,傾力打造縣域經濟發展的推進器、新引擎。
園區要成為創業投資的首選地。按照“立足當前,著眼長遠,適度超前、留有余地”的建設思路,及時編制和修編園區總體規劃,不斷提升規劃水平和質量,形成完善的規劃體系。要把夯實基礎作為園區建設的重中之重,以水電路訊氣為重點,持續加大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支持信息咨詢、技術研發、產品檢測、金融服務、電子商務等平臺建設,努力做到園區基礎配套設施和服務功能“零缺陷”。同時,要以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為導向,引入市場機制,暢通融資渠道,特別是大力引進實施“園中園”等工業地產項目,形成政府、企業、金融三資并舉,上爭下籌、內聚外引、多元投入格局,全方位助力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提升園區項目綜合承載能力。
園區要成為擴大開放的橋頭堡。栽下梧桐樹,引得鳳來棲。園區建設的效果最終要體現在項目建設上,體現在園區入駐企業的數量、規模和發展水平上。要充分利用園區產業集聚、政策寬松、人力資源豐富等各方面的優勢,抓住央企入冀、南資北移的機遇,圍繞延伸主導產業鏈條,盯緊沿海重點區域和業內大企業、大集團,著力引進科技含量高、能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帶動能力強的新興產業項目。要創新招商方式,改進招商手段,研究招商對策,努力形成以園區為主體的招商引資工作機制,針對重點領域、重點項目和重點對象,推行專業招商、點對點招商、“小團組”招商,認真謀劃實施一批重大產業支撐項目。要加強項目跟蹤服務,梯次推進重點項目建設,為園區經濟發展注入不竭動力。
園區要成為轉型升級的主戰場。加快經濟轉型、產業升級,走創新發展道路,是縣域經濟提質增效的重大課題和緊迫任務。園區作為重點工業項目的主要承接地,必須圍繞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推進產業集群發展和提升工程,通過項目入園、科技引領、龍頭帶動、鏈式發展,實現產業集群發展、資源集約利用、功能集合構建,提高縣域特色產業的整體發展水平。要強化現代科技在產業轉型升級中的突出作用,不斷加大科技投入,實施一批重點技術改造項目,培育一批科技型中小企業,建設一批解決關鍵共性技術的特色產業發展平臺,提高園區企業科技創新能力和成果轉化能力。
園區要成為體制創新的試驗田。加強園區管理體制機制創新,激發園區經濟的活力和動力是發展壯大園區經濟的必然要求。要圍繞園區的功能定位和產業特色,因地制宜、突出優勢,著力理順園區職能,合理下放管理權限,科學設置工作機構,優化配置人員編制,進一步整合資源、激發活力,努力構建“精簡、高效、統一”的行政管理體制和“小機構、大服務”的服務體系。要大力推行政府職能部門在園區設立派出機構制度,最大限度地服務項目、服務企業、服務發展。園區管理機構要設置并明確內設部門的職責權限,完善辦事服務流程和日常工作制度,精心搞好市場環境、法制環境、服務環境、人才環境、誠信環境、人文環境等軟環境系統建設,全面提升服務水平和質量。
園區要成為產城互動的支撐點。以新型工業化帶動城鎮化水平提升,以新型城鎮化支撐工業優化升級,以產興城、以城促產,推動工業化和城鎮化有機融合、加速發展,是實現四化同步、加快縣域經濟跨越發展的必由之路。要堅持高起點規劃,努力構建產城互動發展格局,統籌編制城鄉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產業發展規劃,尤其是注重產城同步推進和深度融合,規劃建立與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現代工業體系和城鎮體系,實現高質量的“三規合一”。圍繞實施大項目帶動、大產業支撐、大縣城拉動戰略,堅持項目、產業、土地、政策向園區集中,抓好特色優勢產業集聚和新興產業拓展,增強產城互動內生動力,有序推進產業園區化、園區城鎮化、產城一體化,把園區打造成最具潛力的增長極、優勢產業的聚集區、財源稅源的核心區、吸納就業的大基地、縣城建設的新亮點,為加快城鎮化進程提供更多支撐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