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紅芳
我國教育先哲孔子在兩千年前就提出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我們在教學中要善于不斷地思考,反思自己在教學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在反思中總結與成長。只教不思,就會成為教死書的教書匠;只思不教,就會成為夸夸其談的空談家。因此,我們長期耕耘在教育一線的思品老師們,更要學會在教學實踐中進行反思,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名科研型、學者型的思品教師。
教學反思就是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過程為思考對象,對自己所作出的行為、決策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是一種通過提高參與者的自我覺察水平來促進能力發展的途徑。新教改更加注重教師的教學反思,并且把對教學的反思看作是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師自身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一環。就自身經驗而言,教學反思的確對教師的成長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談談對教學反思的認識。
一、教學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師的職業道德素養
當今有不少思品老師認為:思品課的地位沒有語數外等學科重要,我上完課完成教學任務就行了,沒有必要再浪費時間和精力去進行反思了。其實不然,思品課承擔著塑造學生美好心靈,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任務。我們不能拘泥于眼前思品學科在中考總分中占的比重,要立足長遠為學生的將來發展考慮,從這個角度來看思品課起著其他任何學科都無法替代的作用。因此,我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時刻提醒自己,要反思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到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職業道德品格,樹立良好的師德,規范自己的教學行為。其實說白了,我的教學反思就是在不斷清晰自己的責任意識,這種責任意識不是學校領導、上級部門要求我怎么做,而是發自內心的我需要怎么做,從心靈呼喚自己教育的良知,增強做個好思品老師的責任。作為教師,一旦養成了反思的意識與習慣,無論是對學生還是對教師自己都是一種負責任的表現,我會把這種反思意識、責任意識一直根植于我的思品教學生涯。
二、教學反思有助于更新教師的教育思想觀念
在新課改指導下的教學觀念,要求教師要與時俱進,更新教學理念,改變以往陳舊的教學方法,時刻用先進的教學理念去教育和引導學生。我在教學中經常遇到這樣的困惑:感覺自己某個教學設計不錯,或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某方面問題,卻不知道其產生此現象的心理依據是什么,或是怎樣用新的教育理念來分析。在這些困惑的驅動下,我會主動去查找相關書籍,進一步去學習,不但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確實當你期待自己反思成長時,卻缺乏相應的教育觀念理論、教育策略的支撐,這就需要你積極學習教育教學理論,把自己的思考與所學的理論結合起來,從而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學思想和觀念。我往往在一節課下來后,還經常反思自己的教學是否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是否體現了課改的要求,是否致力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也就是說我會對自己在教學活動中所體現出來的教育觀、課程觀、學生觀、評價觀進行反思。只有不斷進行這樣的反思,才能促使自身觀念不斷更新、不斷發展。通過親身的學習和體驗,在教學實踐中將教學理論轉化為自己的品格和教學風格,并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從而不斷更新教育理論和教學觀念。
三、教學反思有助于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
每位教師都有一個成長過程,而教學業務水平就是在教學實踐中逐步積累和不斷提高的。只要善做教學中的反思,日積月累,就能夠增強教師對教材的處理能力和課堂教學中的應變能力,提高教學水平,促進業務能力的成長。作為一名專職的思品老師,同一年級往往進行幾個班的教學,也就是說同一課內容要重復幾遍教學,有的老師只是進行機械重復。恰恰相反,我把這當做“再教設計”的好契機。我在第一個班級教學結束后,及時對課堂教學的全過程進行回頭看,將教學中的精當之處與不足反復進行梳理,并結合其他班級的實際情況,對教學方法的取舍、教學資源的配置、教學情境的創設、教學評價有效性重新定位、補充、修改,然后整合成新的教學設計,在下一個班級再進行新一輪的教學,這樣可以揚長避短,精益求精,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避免盲目性和隨意性,教學水平將更上一個新臺階。實踐證明,在反思中能不斷改進自己的教育實踐,教學水平業務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沒有反思,就沒有進步;沒有反思的意識和習慣,就沒有持續的發展。每一位成功的教師必定是一位反思的實踐者,一位積極進取、不斷總結的進行者,而不是一位原地踏步、機械重復的教書匠。在課程改革的今天,廣大思品的教師們應基于新課改理念,堅持不懈地進行教學反思,使自己在思想品德課教學領域不斷取得進步,讓教學反思成為思品老師成長的“助推器”,成為攀登教育科研成功之峰的指路明燈。
(江蘇省靖江市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