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輝+李娟+謝焱
摘 要:本研究以濟寧職業技術學院學前教育專業近5年的畢業生為研究對象,采用問卷法調查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現狀,發現高專業對口率的背后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在薪資待遇、社會保障、個人專業發展等方面存在很多問題。
關鍵詞:學前教育專業 就業現狀 問題
課 題:本文為山東省職成教所課題《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質量評價體系》成果的內容,課題編號:2012zcj131。
為全面客觀地掌握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大學生就業狀況,本研究采用了問卷調查法,由課題組成員自制調查問卷,經過有關專家分析論證后,選取一部分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進行了試測,收集整理問卷,并對問卷進行修訂,最后正式發放問卷。本研究選擇了筆者所在系2008—2012年畢業的學前教育專業學生400名,其中每一屆畢業生抽取80名。以電子郵件和網絡問卷的形式發放問卷,共回收問卷352份,回收率為88%,有效問卷352份,問卷有效率88%。調查結果如下。
一、專業對口率高
專業對口率是衡量畢業生就業質量的重要指標,調查結果顯示,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有68.18%的人在幼兒園、親子園等學前教育機構從事所學專業的工作,22.73%的學生到教育咨詢機構從事育嬰師等基本與本專業對口的工作。可以看出,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專業對口率在90%以上,專業對口率很高,這與當前學前教育事業蓬勃發展,需求大量幼教師資關系密切,社會需求的增加與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供不應求密切相關。
二、工作地點的選擇趨向理性
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大城市的誘惑力一度使“北漂”“孔雀東南飛”等詞匯紅極一時,但是,在這項調查中,超過五成的畢業生選擇回家鄉就業,20.45%的畢業生選擇北上廣深等發達城市和省會城市。從調查數據看來,家鄉的吸引力正逐步提升。
是什么原因使這些畢業生在就業地點的選擇上發生變化呢?調研發現,發展機會、家庭因素及生活條件是畢業生選擇就業地點時考慮的三大因素,分別占29.6%、16.6%、14.5%,也與國家重視學前教育引起學前教育專業的畢業生愿意到縣級市、鄉鎮等幼教機構發展空間更大的地方去有關。可見,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在就業地點的考量上更加理性。
三、聘用條件不容樂觀
畢業生的薪資、工作時間、工作環境以及工作單位的性質等聘用條件是保證畢業生工作質量的基礎。以近五年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的薪資待遇來看,68.18%畢業生的年薪在20000元以下,也就是月薪不足兩千元,而2012年山東省企業在崗職工的月平均工資為3455元,這反映了幼教行業工資水平偏低。從工作時間上看,59.09%的畢業生每周工作35~45小時,平均每天8小時左右,而20.45%的畢業生每周工作45~55小時,甚至有10%的畢業生每周工作55小時以上,即每天平均在9小時以上,每天有一個多小時的加班是工作中的常見現象(見圖1、圖2)。在訪談中有些畢業生反映她們的加班工作大多是班級活動室環境創設、中午教研活動加班,如果趕上單位檢查、評估等事情的時候,甚至周末也會加班。這為他們的工作生活帶來一定程度上的壓力,付出多收入少的現狀反映出畢業生對工作環境并不滿意。特別是在民辦私立園中畢業生流動性大,很多畢業生忍受不了付出多而收入少的現實紛紛選擇其他工作。從畢業生工作單位性質上看,畢業生更多選擇到公立幼兒園工作,這與公立幼兒園教師待遇較私立幼兒園高、工作穩定、有更多的發展機會等因素密切相關。從調查結果來看,即使不去公立幼兒園,畢業生更多愿意選擇到大型私立幼兒園工作,在大型私立幼兒園畢業生也能得到相對高的報酬、相對好的發展空間。
圖1
圖2
四、個人發展前景暗淡
畢業生的職業發展要進入高一階段需要3~5年時間,幼兒園教師發展期是在初步適應教育教學工作后,繼續在實踐中鍛煉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和素質,使之達到熟練程度的時期。教師這一時期的特點:一是在素質的水平上,向熟練化、深廣化發展,專業化水平提高;二是在素質的項目上,向全面化和整體化方向發展;三是在素質的傾向上,由注重教的方面向注重學的方面轉變。影響職業發展期(熟練期)時間長短的因素有自身的因素,也有是否得到嶄露頭角的機會,是否得到在各種工作崗位全面鍛煉的機會,單位給予的工作環境、待遇等因素。調查結果表明,47.73%在幼兒園工作的畢業生每年接受1~3次職工培訓,18%的畢業生甚至沒有任何培訓機會。56%在幼兒園工作的畢業生工作3~5年后的年薪為三萬元左右,達不到山東省的平均工資水平,并且這些畢業生的晉升機會只有60%,嚴重影響畢業生將來的職業專業化發展(見圖3、圖4)。
圖3
圖4
五、勞動權益未得到有力保障
完善的帶薪休假制度、適度的勞動強度、合理的勞動合同是保證勞動者經濟、社會權益的重要途徑。調查中發現,50%的單位沒有完善的帶薪休假和加班薪酬支付制度;40%的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從未與工作單位簽訂合同;50%的單位沒有工會組織,出現勞動糾紛的時候沒有有效的平等協商機制;38%的單位沒有給畢業生上任何社會保險(見圖5、圖6)。由此看出,畢業生的經濟權益、社會權益未得到有效保障,令人擔憂。
圖5
圖6
近五年筆者學院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就業質量追蹤調查研究結果表明,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專業對口率高,工作地點的選擇越來越趨向理性,但高對口率的背后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薪資待遇、社會保障、個人專業發展等方面卻存在很多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的就業質量并不樂觀,提高幼師地位是促進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的關鍵,應引起社會的足夠重視。
(作者單位:濟寧職業技術學院)endprint
摘 要:本研究以濟寧職業技術學院學前教育專業近5年的畢業生為研究對象,采用問卷法調查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現狀,發現高專業對口率的背后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在薪資待遇、社會保障、個人專業發展等方面存在很多問題。
關鍵詞:學前教育專業 就業現狀 問題
課 題:本文為山東省職成教所課題《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質量評價體系》成果的內容,課題編號:2012zcj131。
為全面客觀地掌握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大學生就業狀況,本研究采用了問卷調查法,由課題組成員自制調查問卷,經過有關專家分析論證后,選取一部分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進行了試測,收集整理問卷,并對問卷進行修訂,最后正式發放問卷。本研究選擇了筆者所在系2008—2012年畢業的學前教育專業學生400名,其中每一屆畢業生抽取80名。以電子郵件和網絡問卷的形式發放問卷,共回收問卷352份,回收率為88%,有效問卷352份,問卷有效率88%。調查結果如下。
一、專業對口率高
專業對口率是衡量畢業生就業質量的重要指標,調查結果顯示,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有68.18%的人在幼兒園、親子園等學前教育機構從事所學專業的工作,22.73%的學生到教育咨詢機構從事育嬰師等基本與本專業對口的工作。可以看出,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專業對口率在90%以上,專業對口率很高,這與當前學前教育事業蓬勃發展,需求大量幼教師資關系密切,社會需求的增加與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供不應求密切相關。
二、工作地點的選擇趨向理性
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大城市的誘惑力一度使“北漂”“孔雀東南飛”等詞匯紅極一時,但是,在這項調查中,超過五成的畢業生選擇回家鄉就業,20.45%的畢業生選擇北上廣深等發達城市和省會城市。從調查數據看來,家鄉的吸引力正逐步提升。
是什么原因使這些畢業生在就業地點的選擇上發生變化呢?調研發現,發展機會、家庭因素及生活條件是畢業生選擇就業地點時考慮的三大因素,分別占29.6%、16.6%、14.5%,也與國家重視學前教育引起學前教育專業的畢業生愿意到縣級市、鄉鎮等幼教機構發展空間更大的地方去有關。可見,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在就業地點的考量上更加理性。
三、聘用條件不容樂觀
畢業生的薪資、工作時間、工作環境以及工作單位的性質等聘用條件是保證畢業生工作質量的基礎。以近五年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的薪資待遇來看,68.18%畢業生的年薪在20000元以下,也就是月薪不足兩千元,而2012年山東省企業在崗職工的月平均工資為3455元,這反映了幼教行業工資水平偏低。從工作時間上看,59.09%的畢業生每周工作35~45小時,平均每天8小時左右,而20.45%的畢業生每周工作45~55小時,甚至有10%的畢業生每周工作55小時以上,即每天平均在9小時以上,每天有一個多小時的加班是工作中的常見現象(見圖1、圖2)。在訪談中有些畢業生反映她們的加班工作大多是班級活動室環境創設、中午教研活動加班,如果趕上單位檢查、評估等事情的時候,甚至周末也會加班。這為他們的工作生活帶來一定程度上的壓力,付出多收入少的現狀反映出畢業生對工作環境并不滿意。特別是在民辦私立園中畢業生流動性大,很多畢業生忍受不了付出多而收入少的現實紛紛選擇其他工作。從畢業生工作單位性質上看,畢業生更多選擇到公立幼兒園工作,這與公立幼兒園教師待遇較私立幼兒園高、工作穩定、有更多的發展機會等因素密切相關。從調查結果來看,即使不去公立幼兒園,畢業生更多愿意選擇到大型私立幼兒園工作,在大型私立幼兒園畢業生也能得到相對高的報酬、相對好的發展空間。
圖1
圖2
四、個人發展前景暗淡
畢業生的職業發展要進入高一階段需要3~5年時間,幼兒園教師發展期是在初步適應教育教學工作后,繼續在實踐中鍛煉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和素質,使之達到熟練程度的時期。教師這一時期的特點:一是在素質的水平上,向熟練化、深廣化發展,專業化水平提高;二是在素質的項目上,向全面化和整體化方向發展;三是在素質的傾向上,由注重教的方面向注重學的方面轉變。影響職業發展期(熟練期)時間長短的因素有自身的因素,也有是否得到嶄露頭角的機會,是否得到在各種工作崗位全面鍛煉的機會,單位給予的工作環境、待遇等因素。調查結果表明,47.73%在幼兒園工作的畢業生每年接受1~3次職工培訓,18%的畢業生甚至沒有任何培訓機會。56%在幼兒園工作的畢業生工作3~5年后的年薪為三萬元左右,達不到山東省的平均工資水平,并且這些畢業生的晉升機會只有60%,嚴重影響畢業生將來的職業專業化發展(見圖3、圖4)。
圖3
圖4
五、勞動權益未得到有力保障
完善的帶薪休假制度、適度的勞動強度、合理的勞動合同是保證勞動者經濟、社會權益的重要途徑。調查中發現,50%的單位沒有完善的帶薪休假和加班薪酬支付制度;40%的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從未與工作單位簽訂合同;50%的單位沒有工會組織,出現勞動糾紛的時候沒有有效的平等協商機制;38%的單位沒有給畢業生上任何社會保險(見圖5、圖6)。由此看出,畢業生的經濟權益、社會權益未得到有效保障,令人擔憂。
圖5
圖6
近五年筆者學院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就業質量追蹤調查研究結果表明,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專業對口率高,工作地點的選擇越來越趨向理性,但高對口率的背后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薪資待遇、社會保障、個人專業發展等方面卻存在很多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的就業質量并不樂觀,提高幼師地位是促進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的關鍵,應引起社會的足夠重視。
(作者單位:濟寧職業技術學院)endprint
摘 要:本研究以濟寧職業技術學院學前教育專業近5年的畢業生為研究對象,采用問卷法調查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現狀,發現高專業對口率的背后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在薪資待遇、社會保障、個人專業發展等方面存在很多問題。
關鍵詞:學前教育專業 就業現狀 問題
課 題:本文為山東省職成教所課題《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質量評價體系》成果的內容,課題編號:2012zcj131。
為全面客觀地掌握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大學生就業狀況,本研究采用了問卷調查法,由課題組成員自制調查問卷,經過有關專家分析論證后,選取一部分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進行了試測,收集整理問卷,并對問卷進行修訂,最后正式發放問卷。本研究選擇了筆者所在系2008—2012年畢業的學前教育專業學生400名,其中每一屆畢業生抽取80名。以電子郵件和網絡問卷的形式發放問卷,共回收問卷352份,回收率為88%,有效問卷352份,問卷有效率88%。調查結果如下。
一、專業對口率高
專業對口率是衡量畢業生就業質量的重要指標,調查結果顯示,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有68.18%的人在幼兒園、親子園等學前教育機構從事所學專業的工作,22.73%的學生到教育咨詢機構從事育嬰師等基本與本專業對口的工作。可以看出,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專業對口率在90%以上,專業對口率很高,這與當前學前教育事業蓬勃發展,需求大量幼教師資關系密切,社會需求的增加與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供不應求密切相關。
二、工作地點的選擇趨向理性
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大城市的誘惑力一度使“北漂”“孔雀東南飛”等詞匯紅極一時,但是,在這項調查中,超過五成的畢業生選擇回家鄉就業,20.45%的畢業生選擇北上廣深等發達城市和省會城市。從調查數據看來,家鄉的吸引力正逐步提升。
是什么原因使這些畢業生在就業地點的選擇上發生變化呢?調研發現,發展機會、家庭因素及生活條件是畢業生選擇就業地點時考慮的三大因素,分別占29.6%、16.6%、14.5%,也與國家重視學前教育引起學前教育專業的畢業生愿意到縣級市、鄉鎮等幼教機構發展空間更大的地方去有關。可見,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在就業地點的考量上更加理性。
三、聘用條件不容樂觀
畢業生的薪資、工作時間、工作環境以及工作單位的性質等聘用條件是保證畢業生工作質量的基礎。以近五年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的薪資待遇來看,68.18%畢業生的年薪在20000元以下,也就是月薪不足兩千元,而2012年山東省企業在崗職工的月平均工資為3455元,這反映了幼教行業工資水平偏低。從工作時間上看,59.09%的畢業生每周工作35~45小時,平均每天8小時左右,而20.45%的畢業生每周工作45~55小時,甚至有10%的畢業生每周工作55小時以上,即每天平均在9小時以上,每天有一個多小時的加班是工作中的常見現象(見圖1、圖2)。在訪談中有些畢業生反映她們的加班工作大多是班級活動室環境創設、中午教研活動加班,如果趕上單位檢查、評估等事情的時候,甚至周末也會加班。這為他們的工作生活帶來一定程度上的壓力,付出多收入少的現狀反映出畢業生對工作環境并不滿意。特別是在民辦私立園中畢業生流動性大,很多畢業生忍受不了付出多而收入少的現實紛紛選擇其他工作。從畢業生工作單位性質上看,畢業生更多選擇到公立幼兒園工作,這與公立幼兒園教師待遇較私立幼兒園高、工作穩定、有更多的發展機會等因素密切相關。從調查結果來看,即使不去公立幼兒園,畢業生更多愿意選擇到大型私立幼兒園工作,在大型私立幼兒園畢業生也能得到相對高的報酬、相對好的發展空間。
圖1
圖2
四、個人發展前景暗淡
畢業生的職業發展要進入高一階段需要3~5年時間,幼兒園教師發展期是在初步適應教育教學工作后,繼續在實踐中鍛煉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和素質,使之達到熟練程度的時期。教師這一時期的特點:一是在素質的水平上,向熟練化、深廣化發展,專業化水平提高;二是在素質的項目上,向全面化和整體化方向發展;三是在素質的傾向上,由注重教的方面向注重學的方面轉變。影響職業發展期(熟練期)時間長短的因素有自身的因素,也有是否得到嶄露頭角的機會,是否得到在各種工作崗位全面鍛煉的機會,單位給予的工作環境、待遇等因素。調查結果表明,47.73%在幼兒園工作的畢業生每年接受1~3次職工培訓,18%的畢業生甚至沒有任何培訓機會。56%在幼兒園工作的畢業生工作3~5年后的年薪為三萬元左右,達不到山東省的平均工資水平,并且這些畢業生的晉升機會只有60%,嚴重影響畢業生將來的職業專業化發展(見圖3、圖4)。
圖3
圖4
五、勞動權益未得到有力保障
完善的帶薪休假制度、適度的勞動強度、合理的勞動合同是保證勞動者經濟、社會權益的重要途徑。調查中發現,50%的單位沒有完善的帶薪休假和加班薪酬支付制度;40%的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從未與工作單位簽訂合同;50%的單位沒有工會組織,出現勞動糾紛的時候沒有有效的平等協商機制;38%的單位沒有給畢業生上任何社會保險(見圖5、圖6)。由此看出,畢業生的經濟權益、社會權益未得到有效保障,令人擔憂。
圖5
圖6
近五年筆者學院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就業質量追蹤調查研究結果表明,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專業對口率高,工作地點的選擇越來越趨向理性,但高對口率的背后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薪資待遇、社會保障、個人專業發展等方面卻存在很多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的就業質量并不樂觀,提高幼師地位是促進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的關鍵,應引起社會的足夠重視。
(作者單位:濟寧職業技術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