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攀紅+陳耀輝
摘 要:對目前學生的學習能力來說,學習排除電路故障的操作技能,技術要求高、難度大,必須熟練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和專業的操作技能,需要通過大量實踐,積累豐富的經驗,才能學好這項技能。而且只有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才是真正的一體化。
關鍵詞:故障排除 電阻測量法 直觀法
電子技術是一門相對較難、知識瑣碎的學科,學生普遍缺乏學習積極性。為了提高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教師需要開展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在實踐中不斷總結出簡單易理解、學生感興趣的內容。
一、故障排除的一般步驟
故障排除,通常的步驟包括:觀察故障現象→判斷故障范圍→查找故障點→排除故障→檢查電路功能。
1.觀察故障現象
電路發生故障后,肯定會影響其正常功能,我們通過仔細觀察(包括眼看、耳聽、鼻聞、手摸及借助儀器測量、檢查)就可能發現故障。例如,二極管整流穩壓顯示電路,若電路輸出電壓不正常(如無電壓、電壓低、電壓高),我們都可以通過萬用表的測量發現故障。
2.判斷故障范圍
判斷故障范圍是排除故障過程中難度較大的環節,方法是根據電路的工作原理和故障現象確定故障發生的部位。操作者必須非常熟悉電路的工作原理,了解并掌握現象,通過邏輯推理,合理地縮小故障可能發生的
范圍。
3.查找故障點
確定故障發生的部位后,可通過選擇合適的檢修方法找到故障點(故障元件)。常用的檢修方法有:直觀法、電壓測量法、電阻測量法、波形測試法、信號注入法等。查找故障必須在確定的故障范圍內,順著檢修思路逐點檢查,直至找到故障點。
4.排除故障
找到故障點后,必須進行故障排除(如更換原件、焊接、修補等)。在更換元件時要注意盡量使用相同規格、型號,并進行性能檢測,確定性能完好后再替換。
5.檢查電路功能
在故障排除后,應重新通電檢查電路的各項性能指標,必須符合技術要求,恢復原來的功能。
二、故障排除方法
1.直觀觀察法
這是一種不用儀器儀表,僅靠檢修人員的感覺(聽覺、視覺、嗅覺和觸覺)來發現故障的方法。在檢查時,通過感官進行直觀檢查元器件有無變形、發熱、燒焦和出現異味現象,這種方法如果掌握好,不但能很快查明故障部位,而且常能將明顯故障(如元器件脫焊、連接導線斷線、燒焦變色等)直接加以排除。
2.電壓測量法
電壓測量法就是使用萬用表檢測電路的工作電壓,把測量結果和正常值作比較,從而發現故障的方法。電壓測量法是最普遍使用的一種方法。
任何電子電路中的工作電流、電壓都是在電路設計時已經確定好的。只要工作正常,數值必定在允許范圍內,而且符合規定要求。當電路出現故障(如元器件短路、開路、變值、漏電等)時,便會導致工作狀態發生相應變化,這就為我們找到引發故障的相關元器件提供了可靠的依據。電壓測量法比較適宜判別直流電路的故障。
3.在路電阻測量法
雖然已經學過萬用表電阻擋測量元器件的方法,但當元器件安裝在電路時,要進行質量判別,就要使用在路電阻測量法。
在路電阻測量法就是對安裝焊接在電路中的元件,用萬用表電阻擋直接在電路中測量元器件的性能,大致判斷其質量好壞的方法。應當注意,在路電阻測量法的測量結果要充分考慮周邊電路對其測量值的影響;使用在路電阻測量法時,必須在電路斷電的情況下進行,絕不允許帶電測量;在路電阻測量法測出的結果只能作為初步判斷,要準確判斷故障元件,必須把該元件拆下來再測試確定。
在路電阻測量法可以大致判斷電阻器、電容器、電感器、二極管和三極管是否正常,萬用表一般放在較小量程(R×10Ω擋)。檢測電阻器時,應測量正反兩次的阻值,測量阻值均應小于或等于標稱阻值,若其中有一次阻值大于標稱阻值,該電阻器可能是開路或變阻故障;檢測電容器時,測量阻值若等于零,該電容器可能是短路故障,而對電容器的開路故障一般無法判斷;檢測電感器時測量阻值若等于無窮大,該電感器可能是開路故障,對電感器匝間短路故障一般無法判斷;檢測晶體管PN結單向導電特性時,通過測量PN結的正反向電阻,來判斷是否正常。
參考文獻:
[1]王兆晶.安全用電[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7.
[2]邵展圖.電工基礎[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7.
[3]郭.電子技術基礎(第四版)[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7.
(作者單位:尹攀紅,許繼電氣股份有限公司技工學校;
陳耀輝,許繼配電有限公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