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歡
摘要:《鄉音鄉情》由曉光作詞、徐沛東作曲;《故園戀》由杜志原作詞、劉聰作曲,兩首聲樂作品均表現了對祖國、家鄉的眷戀和贊美之情。本文就作品的歌詞內涵、音樂要素等方面作對比分析,希望對人們進一步了解和演繹作品有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鄉音鄉情》 《故園戀》 對比分析
一、 歌曲《故園戀》與《鄉音鄉情》的創作背景
《故園戀》由杜志原作詞、劉聰作曲。作品歌詞樸實、旋律優美、富有激情,在情感表現上具有一定的深度,而其情感的遞進也層層推進,描述了山村學子,在改革開放春風的沐浴下,懷揣遠大志向,走出大山,表達著對家鄉的依戀和對未來的美好憧憬。
《鄉音鄉情》由曉光作詞、徐沛東作曲。作品歌詞華麗而重抒情,通過戈壁灘、駱駝、洞庭湖、森林、村落描繪了家鄉美麗的景色;通過村姑、阿爸、童謠、酒歌、傳說等一系列關鍵詞讓我們感受到家鄉人民美好的生活,表達了對家鄉的熱愛和深深的情意。
二、從歌詞內涵談歌曲《故園戀》與《鄉音鄉情》的藝術特征
藝術歌曲《鄉音鄉情》是并列式二段體,《故園戀》為也是二段體,但其第一段還可以細分為兩部分。兩者均采用歌曲常用的二段體曲式寫成,對比式的樂段將對祖國家鄉的情感層層推進,深情而動人。
下面為藝術歌曲《鄉音鄉情》和《故園戀》的歌詞:
《鄉音鄉情》的歌詞:
我愛戈壁灘沙海走駱駝,我愛洞庭湖白帆蕩碧波,我愛北國的森林,我愛南疆的漁火,我愛嶄新的村落。我愛運河邊村姑插新禾,我愛雪山下阿爸收青稞,我愛草原的童謠,我愛山寨的酒歌,我愛那古老的傳說。華夏土地生我養育我,九曲黃河滋潤哺育。鄉音難改呦鄉情纏綿,鄉情纏綿那鄉音難改。一聲聲鄉音啊一縷縷鄉情,時時刻刻縈繞在我心窩。
《故園戀》的歌詞:
河水清清,山道彎彎,無名的小鎮我的家園。綠草幽幽,童謠串串,幾多歡樂,幾多夢幻,暮歌里走過淡淡的歲月,勞作中長大結實的兒男。啊!小小的山村,我成長的搖籃,是你給我生命,山一樣的性格,水一般的心田。河水依依,山道纏綿,終于走出我的家園,我的家園。朋友囑托,父親期盼,怎忘故鄉聲聲呼喚,揮手時涌起沖動的熱血,憧憬中走進新奇的空間。啊~小小的山村,我奮發的起點,愿你與外面共有,同一方沃土,同一片天空。
通過對比,我們可以感受到兩首歌曲的歌詞內涵與主題題材如出一轍,不同的是,《故園戀》是以一個山村學子的角度來回望養育自己的家鄉,除了贊美還有感恩的情感。《鄉音鄉情》則是利用一連串的景物和人物、風俗風情,通過排比的句式直抒胸臆地抒發了對家鄉真摯的愛。
三、從音樂要素論《故園戀》與《鄉音鄉情》的藝術特征
在調式調性上,《故園戀》為f小調,《鄉音鄉情》為降E大調,前者含有深深的懷念之情,情緒基調較為柔和婉轉。后者整個情緒基調陽光而充滿力量,
在旋律上,《鄉音鄉情》第一段多為音程的級進進行,使音樂開始部分大氣地展示出祖國山河的美景,而《故園戀》卻不同,開篇就為純五度下行,配合“河水”的歌詞,埋下惆悵的基調,而隨后的小二度音程在三連音的節奏上迂回,讓人揪心,簡短的幾句話,將憂傷和思愁躍然紙上。第一段的第二部分似緩緩流出的河水,夾雜著山村學子在外對家鄉的無限思念與回憶,扣人心弦。《鄉音鄉情》的后段,音區明顯比前段高,從小字二組G出發,結合二度音階下行,壯麗地抒發了華夏土地九曲黃河的澎湃大氣。而《故園戀》卻采用大跳音程來抒情,值得一提的是,大跳之后隨即是弱收,平穩而親切的語氣將山村學子志向報答祖國家鄉的情感傾瀉而出,最后在fff的力度上歌唱“同一片沃土,同一片藍天”,表達了山村學子雖然在外,但卻心系家鄉,志在報國。
在節奏上,歌曲《故園戀》多采用“三連音”節奏型、帶附點的四分音符和“三連音”節奏型相結合、切分節奏音型。《鄉音鄉情》多使用平穩的八分音符節奏音型或連續十六分音符,總體呈現出靜謐而甜美的音樂基調。
在伴奏織體上,歌曲《鄉音鄉情》第一段主要是右手柱式和弦與單音交替進行,左手八度與單音交替進行,節奏平穩,為第一段安靜平穩的基調作一定的支持。第二段伴奏織體為分解琶音,配合“鄉情纏綿,鄉音難改”的抒情部分將縈繞在心窩的鄉情表達出來。歌曲《故園戀》第一段前部分伴奏織體較為復雜,短琶音與震音、三連音等節奏型交替使用;第一段后部分為左手簡單和弦分解,右手半分解,為演唱者表達童年的故園回憶增添了色彩。第二段采用三連音七和弦連續進行,伴隨著漸強的力度,表達出發自肺腑、激情澎湃的愛國情感。
四、結語
歌曲《鄉音鄉情》和《故園戀》都是表達對國家、家鄉的熱愛和贊美的作品,但兩者表達的方式不同,筆者通過對比分析兩首作品的調式調性、旋律曲調、節奏及其伴奏織體,進一步展現了作品的藝術魅力。
參考文獻:
[1]郭占茹.春風又度故園里——藝術歌曲《故園戀》評析[J].人民音樂,2009,(06).
[2]張微微.走進徐沛東——《鄉音鄉情》的演唱研究[J].文藝評論,2011,(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