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浩

春節之后,最紅火的概念莫過于特斯拉。紅透美國的新能源概念車在中國市場即將落地引發各種相關的個股競相飆漲,其中,國機汽車從15元一路狂飆至22元。漲幅高達46%。
國機汽車2月13日、2月14日、2月17日連續三個交易日內收盤價格漲幅偏離值累計達到20%,根據相關規定,屬于股票價格異常波動。對此, 2月18日公司發布股價異動公告稱,作為國內唯一的多品牌進口汽車綜合貿易服務商,公司已接受Tela Motor(特斯拉汽車公司)委托, 取得Tela Model S車型的中國強制性產品認證證書(“3C認證”)。這意味著,公司已為該車型提供了認證等相關服務。遲來的公告讓市場更瘋狂,市場憧憬國機將獲得特斯拉在中國的代理權。
迄今為止,國機汽車牽手特斯拉還僅僅只是幫助特斯拉獲得3C認證,要獲得特斯拉代理將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宣稱國機汽車才是特斯拉在中國的正宗戀人就算不是張冠李戴也難免有誤導之嫌。
特斯拉秘密打造在華直營銷售體系
眾所周知,特斯拉有汽車界的“蘋果”之稱,類似于蘋果的直營模式也是其大獲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特斯拉在北京的直營店已經開業,特斯拉不可能在我國放棄其代表性之一的直營模式,任何第三方獲得其銷售代理權都幾乎沒有可能。
特斯拉中國區總經理鄭順景曾表示,由于特斯拉在世界各地均采取直營模式進行銷售,而沒有授權經銷商加盟,未來特斯拉在中國仍然會采用直營模式,不會去尋求和代理商合作。
按照進口車在中國市場銷售的審批流程來說,特斯拉在中國市場成功銷售需要具備幾個條件,流程復雜:一是在注冊所在地申請成立品牌總經銷商公司,然后再設立分銷公司。二是其產品要上牌銷售需要進行3C認證、環保部門檢測以及國家質檢總局檢驗檢疫中心商檢。三是要到商務部機電司申請進口車許可證。四是進行鋰電池認證。等拿到所有的證書之后,特斯拉汽車銷售公司才能在中國銷售。
去年12月,特斯拉已經正式上線其中國官網(tuosule.cn),但最終的域名不是“特斯拉”而是“拓速樂”。因為眾所周知的商標被搶注的原因,特斯拉最終選擇在華注冊公司名稱為拓速樂汽車銷售(北京)有限公司。
記者通過北京市工商局的官方網站查詢得知,拓速樂汽車銷售(北京)有限公司早于2012年11月7日已經成立,注冊信息當中的經營范圍是如此描述的:作為拓速樂品牌汽車在中國的總經銷商,從事拓速樂品牌汽車及其汽車部件、零備件、儀器儀表的批發、進出口和傭金代理;拓速樂品牌汽車的展示;提供汽車技術咨詢。
此外,從北京市工商局的官方網站還查詢到2013年10月21日路德思汽車銷售服務(北京)有限公司注冊成立,其經營項目:經拓速樂汽車銷售(北京)有限公司授權,從事拓速樂品牌汽車的零售;汽車部件、零備件批發、零售、進出口和傭金代理;拓速樂品牌汽車的展示;提供汽車技術咨詢和服務及售后服務等。
路德思汽車銷售服務(北京)有限公司與拓速樂汽車銷售(北京)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均為:迪帕克·阿胡賈(DEEPAK AHUJA)。路德思汽車銷售服務(北京)有限公司的辦公地點為北京市朝陽區東大橋路9號樓一層L1-20B單元,與拓速樂汽車銷售(北京)有限公司緊挨著,由此幾乎可以確定:拓速樂汽車銷售(北京)有限公司是特斯拉在中國成立的品牌總經銷商公司,而路德思汽車銷售服務(北京)有限公司則是分銷公司。
簡而言之,特斯拉已經為在華建立自己的直營銷售體系鋪墊好了第一步,而國機汽車僅僅只是幫助特斯拉獲得3C認證,頂多只能獲得一次性的勞務費。若就此就宣稱國機汽車才是特斯拉在中國的正宗戀人就算不是張冠李戴也難免有誤導之嫌。
毫無業績支撐的炒作注定不長久
盡管如此,特斯拉在汽車界尤其在我國市場畢竟還屬于“小字輩”,公司沒有能力和必要在任何環節都親力親為。為了加速特斯拉在中國的落地,解決諸多現實難題,特斯拉與國內公司在除銷售代理之外的領域合作是有可能的。國機作為國內競爭力最強的進口汽車綜合服務商,業務涵蓋進口車批發、零售、租賃、二手車等諸多領域,公司背靠的國機集團更是央企之一,業務范圍更廣、實力更為雄厚,若雙方均有意愿,公司與特斯拉應能找到一定的利益結合點,在某些領域進行合作的可能性也不能完全排除。從這一角度出發,特斯拉將倉儲物流、檢驗認證等進口服務業務交與國機具有一定的可能性,但不可盲目夸大其成效。
國機汽車是進口汽車服務商而非經銷商,公司的主要利潤來源是為進口車提供報關、檢驗、認證、改裝等服務所收取的“服務費”。 國機2012年進口約16萬余臺汽車,進口汽車貨值占營業額的9成。2013年國機營業收入749.76億元,同比增加20.69%,推算13年進口汽車約為20萬臺左右。特斯拉目前依舊是一車難求的狀態,2013全年全球銷量約2.245萬輛,在美銷量1.865萬輛,美國本土以外只有區區3800輛,即便2014年特斯拉海外市場銷量翻倍,中國能占5%,也只能有380臺,假使都委托國機進口對其營業額影響也不到2%,可以說影響甚微。兼且不說是否能有那么多的特斯拉車進口中國,年內特斯拉能否真正踏入國門還是個未知數。
因而,國機基于特斯拉的炒作又是一場拉大旗作虎皮的故事會,沒有業績的支撐,注定從哪里來還回哪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