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圖 本刊記者 黃仲文 梅遼穎
經過20多天的精心哺育,小白鷺終于破殼而出,毛茸茸的小身體不時從媽媽的懷里向外探望、從媽媽嘴里搶食,萌態十足。這是鎮海煉化將化工裝置區大量白鷺筑巢、棲息的場景通過高清視頻向公眾現場直播時的畫面。視頻一經上網就被網友大量轉發,大呼“國家地理頻道”應該來錄“煉油化工版的白鷺故事”。
白鷺棲息之所位于鎮海煉化裝置區邊近2000平方米的小樹林里,距離這片小樹林不足470米的煉油、化工裝置,不足150米的油罐區正在經歷停工、檢修和開工。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的大白鷺、小白鷺以及牛背鷺、夜鷺、池鷺等鷺鳥是對環境較為挑剔的候鳥,幾百只鷺鳥來此筑巢安家、生兒育女,說明裝置開停工以及檢修絲毫沒有對它們造成影響。
“我們在創造財富價值的同時,始終堅持把安全環保工作作為企業生存與發展的生命線,自覺踐行綠色低碳、節能降耗理念,努力做到生產綠色、產品綠色、排放綠色,積極創建無異味工廠,各種鷺鳥在煉化廠里筑巢、下蛋、孵化、成長、嬉戲,是對我們環保工作最好的肯定。”鎮海煉化總經理張玉明說。
7月3日,歷經45天的檢修改造,鎮海煉化乙烯裂解裝置正式轉入開工準備階段。 沒有異味噪聲,沒有高架火炬排放,鎮海煉化百萬噸乙烯裝置通過了停工、檢修、開工三重關口的環保考量。

□ 白鷺養兒育女的樂園。
今年是鎮海煉化的檢修年,檢修改造分成兩個階段,總計半年時間。其中,百萬噸乙烯是建成運行四年后的首次大修,重要性不言而喻。鎮海煉化從2013年起就著手大修的HSE策劃工作,對各裝置停工檢修內容進行了預危害分析與風險評價。對停開工方案中的安全、環保、職業衛生和消防專項內容審查慎之又慎。
乙烯高架火炬是裝置在開停工和緊急情況下,實現物料安全排放而設計的,一般乙烯裝置在開停工過程中需要燃燒高架火炬。為了將停工對環境質量影響降至最低,鎮海煉化明確綠色低碳的停工目標,制定周密的停工方案和實施細則。他們在停車前安裝總長8000米的臨時管線,把停工過程中不合格物料置換到指定罐區,這些資源不但沒排放還進行了回收利用。停工首日,通過技術手段回收物料2300多噸。
停工吹掃最容易產生異味。各檢修單位制定嚴格詳細的密閉吹掃方案,給汽、鈍化、除臭、吹掃等工作落實到人,20余套檢修裝置沒有發生污染環境的環保事故。烯烴部首創“氣囊封堵法”,用氣囊封堵80個污水井入口管線,對圍堰內地面污水井的入口管線進行封堵。達到隔離地下污水井,保證裝置內污水井密封的目的。
每個工作日,國內首臺毫秒級在線質譜環境流動監測車都要在廠區、廠界“執勤”。該檢測車響應速度僅需0.2秒,監測因子囊括常見化工企業的所有污染物,比人的嗅覺更加靈敏。 鎮海煉化加強停工期間對環境的監控及管理,根據裝置密閉吹掃流程、除臭劑使用方案及污染物性質,確定了7個重點污染源監測點。停工期間,流動監測車加強巡查,嚴格監測控制,監測數據與地方聯網,實現公司周邊環境投訴同步監測。

□ 液化氣裝瓶站旁樹林里休憩的牛背鷺。
6月26日,鎮海煉化90萬噸/年催化汽油脫硫裝置進入氫氣氣密階段,開工試車工作進展順利。90萬噸/年催化汽油脫硫裝置投用后鎮海煉化催化汽油脫硫能力達到240萬噸/年,全部的催化汽油都能得到脫硫處理,具備了汽油質量升級到國五標準的能力,為下半年浙江省汽油質量升級做好了準備。
鎮海煉化實施以“資源高利用、低能耗、低排放”為目標的節能減排工藝路線。從規劃設計開始,選擇先進的設計理念、清潔工藝和綜合利用技術,建成國際先進的全加氫煉油流程,實現了原油資源的深度加工和高效利用,用清潔生產帶動油品升級。
鎮海煉化逐步完善形成了“高利用型內部產業鏈”,在生產工藝流程上最大限度地做到物盡其用。其中,通過“煉廠干氣—氫氣—乙烯裂解原料”產業鏈,實現了煉油化工能源資源的優化利用,僅乙烯、煉油中氫氣、蒸汽的綜合利用,就可減少能源消耗15萬噸標煤/年。針對高含硫、高酸值的劣質原料特點,公司不斷完善全加氫的清潔生產工藝路線,降低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等產品中的硫和烯烴含量,成為國內唯一全加氫型煉化企業。按原油加工量2200萬噸/年計算,可減少污水量55萬噸/年,減少堿渣約4.5萬噸/年。
在環保工作良好的基礎上,鎮海煉化對環保風險進行再分析和再梳理,圍繞污染物總量減排和提標改造、揮發性有機污染物檢測與控制、異味治理及環境風險防控等,統籌策劃近三年的節能減排、環保治理項目。鎮海煉化2013年至2016年計劃安排實施22個“碧水藍天”環保減排項目。其中,300萬噸/年催化裂化裝置煙氣脫硫脫硝、煉油電站補充脫硫脫硝改造、乙烯動力中心CFB鍋爐煙氣脫硝脫硫改造、芳烴公路裝車等VOC增設回收設施、煉油污水處理場改造等五個項目投資均超億元。鎮海煉化全面細化 “碧水藍天”環保專項治理項目的實施計劃,逐周逐月追蹤進展情況并落實考核,所有項目均有序展開。
6月26日,鎮海煉化乙烯動力中心3號CFB鍋爐煙氣脫硫脫硝改造后投入運行,這樣,乙烯動力中心新建脫硝系統及5套脫硫設施全部改造投用,預計每年二氧化硫減排量約2500噸,NOx減排量約3000噸。目前。鎮海煉化電站9臺CFB鍋爐的煙氣脫硫脫硝改造收尾工作已在6月底完成。改造后的鍋爐外排煙氣將全部達到國家最新標準的要求,并實現一爐一塔配置,取消煙氣旁路。
鎮海煉化廠區的“白鷺園”與液化氣裝瓶站僅一墻之隔,大部分樹上都有鳥巢,幾百只白鷺、牛背鷺、夜鷺、池鷺在藍天白云中飛翔、在綠樹梢頭上嬉戲歡叫,和背后的煉塔、油罐形成了和諧美妙的畫面。7月開始,以“白鷺園”為背景的公益廣告片《白鷺篇》在中央電視臺各頻道播出,藍天、綠草、白鷺和煉油裝置構成一幅唯美畫卷,美麗的畫面讓全國觀眾對石化企業的生態環境有了全新的認識。
一位媒體記者在《錢江晚報》上寫下這段文字:“去年11月去鎮海煉化采訪時,記者曾看到一部宣傳片叫《讓白鷺告訴你》。宣傳片里,成群白鷺高飛的畫面很美。但當時還是忍不住嘀咕:化工區還能讓候鳥駐足,不太可能吧?昨天的實地探訪,真的讓人嘆為觀止。”
和記者朋友一樣,大多數人對石化企業知之甚少。為了讓社會公眾了解煉油化工企業,鎮海煉化與鎮海區委宣傳部聯合開展公眾開放日活動。他們通過網絡門戶、微博發布通告等方式,公開邀請公眾代表走進生產廠區。自去年1月份起,已經成功舉辦46期,先后有網民、“綠絲帶”環保志愿者、村民(居民)、老干部、教師、青年代表等2000多人進廠參觀,實地感受企業安全環保等工作,解除心結和誤解。
公眾開放日活動并沒有因裝置檢修而中斷,在檢修期間,公眾代表們沒有感覺異常。寧波民間環保組織“綠絲帶”志愿隊參加過4次開放日活動,負責人郁振偉說:“我要求志愿者帶著問題去查,可鎮海煉化的回答是我不怕查!”
離鎮海煉煉化最近的棉豐樹村村民俞建浩說:“我們村有1500來人,最長壽的104歲,現在年紀最大的97歲,90歲以上的有20多個,80歲以上的有108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