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長秋 姚德友 王子泉 牧建華 張 寅
作為中國石化一家專業從事海洋石油工程的企業,上海海洋石油局接軌國際海事管理體系,扎實開展創一流工作,形成了具有海洋特色的一流業績。

□ “勘探六號”海洋鉆井平臺。白長秋 夏添 供圖
近幾年,集團公司實施“推進海域”資源戰略,加大投資建造國際先進水平的海工裝備,上海海洋石油局增添了一批搏浪中深海的利器。“三型四款”裝備(即工作船“勘探225輪”“勘探311輪”,海洋鉆井平臺“勘探六號”,多纜物探船“發現6號”)先后驚艷亮相,為創建一流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勘探225輪”是中國石化首艘大馬力深海多用途工作船,多項自動化控制設備已達到世界一流水平。2013年9月底,臺風“蝴蝶”來襲,最大風力14~15級。“勘探225輪”憑借裝備和技術優勢,不到2小時,為甲方兩平臺撤離78人,工作人員又快馬加鞭,不到4小時就將人員送至安全港灣。
“勘探311輪”系中國石化首艘裝置動力定位的工作船。“勘探311輪”投產3年來,始終及時、高效、準確地完成各項生產作業任務,多次受到作業方的贊揚,并榮獲上海市重大工程優秀集體、集團公司先進集體等稱號。
“勘探六號”平臺是中國石化最先進的自升式鉆井平臺,2011年7月投產以來,完鉆7口井,總進尺3萬余米,每口井都取得了可觀的油氣發現,甚至獲重大油氣突破,為合作區塊的探明儲量做出了巨大貢獻。2012年5月,首次赴薩哈林,歷時5個多月完成“北維寧3井”作業任務,取得了重大油氣發現,為中石化海外區塊的投資開發做出了突出貢獻,獲得集團公司重大油氣發現獎、全國工人先鋒號等榮譽。
“發現6號”是我國海洋石油最新一代三維地震多纜物探船,配備了世界最先進的控制和預處理系統,是深海油氣勘探的主要配套設備。

□ “勘探225輪”。白長秋 夏添 供圖
上海海洋石油局成立創一流工作機構,還建立了聯絡員制度和月報制度,為創一流工作的深入開展奠定了組織基礎。
在職工中強化宣傳貫徹、達成共識的基礎上,上海海洋石油局根據石油工程公司創一流指標,與對標評價、績效考核等指標體系緊密銜接,參照總部年度績效考核指標、總部“比學趕幫超”評比指標和上海海洋石油局績效考核指標,綜合裝置特點,精心設計指標體系。
上海海洋石油局上下互動,定期對追標和創標情況進行統計通報和總結分析,把檢查考核、總結評比、推廣經驗貫穿工作始終,充分調動各單位不斷超越、爭創一流的積極性。同時將創一流與創先爭優活動和創建和諧企業等相結合,與深化企業文化建設相結合,使創一流真正滲透進企業的日常工作。
上海海洋石油局船舶搭建了四項運行體系為支撐的工作框架,并已通過國際海事組織的授權審核,達到了國際船舶行業管理水準,并已匯編成《船舶技術標準管理手冊》,已在“勘探225輪”和“勘探311輪”上推行。
經過充分調研,收集相關資料,認真整理匯總,反復討論研究,上海海洋石油局結合物探船實際,在不斷完善中制定了《“發現6號”創建世界一流多纜物探船實施方案》,建立了一套系統、完整的4個體系文件,做到了依據規范,體系健全,翔實完備。
一流的隊伍運作好一流的裝置,打造出一流的企業。創一流工作的開展,使上海海洋石油局基本形成了一支具有較豐富作業經驗的海洋石油工程隊伍,較熟練掌握中深海油氣勘探相關的工程技術。
“勘探六號”投產前,以平臺建造組、接船組人員為核心,上海海洋石油局抽調其他平臺的部分技術人員,構成了一支經驗豐富、技術過硬的專業團隊。平臺關鍵崗位人員有10年以上工作經歷,英語水平能夠滿足工作需要,形成了一支年輕化、高學歷、作業經驗豐富的人才隊伍。為了組建一支海洋鉆井隊伍,上海海洋石油局實行“三步走”發展戰略,加強內部培養及培訓工作,將在其他平臺進行演練培訓、競賽、成績突出的員工作為“勘探六號”投產后的技術骨干;加強社會人才引進,仔細篩選,嚴格面試、選拔。通過不斷的創新培訓方式,委托相關機構開展了20余次培訓技術講座,提高隊伍素質和水平。
該局本著“優中選優,平衡科學”的原則,從人員學歷、經歷、能力等多方面進行全面考察,精挑細選,權衡利弊,為“發現6號”打造了一支作業經驗豐富、業務技能一流、思想品德高尚的精銳人才隊伍。為實現“發現6號”建造直至投產的無縫對接,打造一流海洋物探隊伍,上海海洋石油局有計劃、有針對地分批安排各專業技術骨干進行學習培訓,采取團組集中學習、聘請專家現場授課并進行交流研討等方式開展工作,累計組織開展培訓15批次,參加人員500余人次。科學安排人員配置,隊伍整體年輕化,老、中、青人才漸成梯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