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鋒

2014年春節之后第一個完整的工作周,因突遇北方寒流,全國范圍內氣溫普降十多度,北方大雪紛飛,南方也是寒風陣陣,多地錄得有史以來2月份的最低氣溫,好一個“倒春寒”!
而國內的債券市場,卻是一片“春意盎然”:不管是利率品種、信用品種,還是短端、長端收益率,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行;中債企業債總凈價指數由上周的88.86一路上升到周五的89.29,飆升幅度43個BP。信用債的一級和二級市場收益率也大幅下降,一級市場高收益債投標利率下降之快讓很多投資者措手不及,二級市場成交利率也遠低于中債估值。
債券市場的走勢究竟是超跌反彈還是拐點反轉?債市的春天是否來臨?市場分歧仍然巨大,多空雙方的理由和論據看似都有道理。
從近期公布的經濟數據看,CPI同比處于2.5%附近,PPI環比下跌且有下行壓力,經濟基本面因素對債市有一定的支撐作用。受春節現金回流的影響,銀行間資金面持續寬松,近期到期的逆回購高達4500億元,央行公開市場并未像往常一樣進行任何操作,但是銀行間資金利率卻持續下跌,說明資金面確實非常寬松,因此部分投資者認為這是行情反彈的主要原因。再疊加央行周四公布銀行理財產品可通過開立乙類帳戶直接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的利好消息推動,債券市場的多頭熱情被徹底調動起來。
看空者主要認為央行等監管層大概率會繼續去年的監管政策,并且消除過剩產能和降杠桿的政策意圖并沒有實現,因此今年的資金面還會維持“緊平衡”的狀態,資金成本中樞仍會進一步上升,債市難言樂觀。
仔細觀察和分析央行的政策,從去年“錢荒”、年末和目前三個時點分析,央行的態度正在發生明顯的變化:2013年6月末,雖然隔夜資金利率已升至接近危機的水平,但是央行不為所動,仍是堅持“無為而治”;去年年末流動性緊張的時刻最后還是進行了公開市場操作緩解;而目前時點則是積極運用SLF等工具進行干預,引導市場對資金面和政策面的預期,從而達到穩定市場情緒的目的。從央行的政策和態度可以預測,流動性問題雖然在短期內可能仍有反復,但是基本趨勢將會逐步明朗,流動性最緊張的時刻或已逐漸遠去,債市的春天可能真的已經到來。
當然,國內宏觀經濟仍然不穩定,美國逐步退出QE是大勢所趨,因此,未來資金面仍會面臨更多不確定性;同時,產業結構調整、去產能和去杠桿將繼續推進,我們認為流動性風險和信用風險仍是今年債券投資的“阿喀琉斯之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