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 朱日嶺 王山山 賈雪 侯雋

1月20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稱,2013年中國GDP增速為7.7%,和上年持平。而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50%,資本形成總額的貢獻率為54.4%,凈出口為-4.4%。對比以往數據,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經有所提升,中國的經濟結構已然開始轉型。
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以“穩、進、好”三個字勾勒出2013年中國經濟的整體形勢,并指出國民經濟呈現出“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馬建堂直言,2013年中國經濟在結構調整上的“進”就體現在中國經濟的結構調整上面,具體表現為產業結構優化,需求結構改善,區域協調性增強,收入分配比例進一步合理。
而從目前公布的實體經濟的統計數據來看也支撐了我國實體經濟持續回暖的態勢。1—11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5333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3.2%。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報51%,我國制造業PMI已經連續15個月位于高于50%的擴張區間,顯示制造業仍處于持續復蘇通道。
在面臨國內外復雜嚴峻形勢下,我國經濟正處于發展轉型的關鍵時期,經濟企穩回升的基礎仍需鞏固。日前多位資深實業界人士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就近段時期實業轉型升級實踐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中國投資協會新興產業中心——中國新興產業投融資戰略聯盟秘書長郭曉:
新興產業中心助力中國企業轉型升級
在發達國家,新興產業占GDP的比例已經達到30%以上,而在我國,新興產業的占比還微乎其微。
2012年7月,國務院印發的《“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下稱“《規劃》”)中提到的七大新興產業是節能環保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生物產業、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新能源產業、新材料產業和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提出,未來的發展目標是我國新興產業對GDP的貢獻率到2015年達到8%,2020年達到15%,2030年達到30%。這對新興產業來說無疑是巨大的發展機遇。
郭曉介紹,新興產業的特點是跨區域、跨行業、跨領域,發展速度非常快。以前的模式是新興產業靠政府和政府下設的行業協會和學會推進,政策制定、檢測標準和生產標準常常跟不上企業創新的速度。新興產業中心成立可以有效緩解這種矛盾,促進新興產業的發展。
據了解,新興產業中心的主要任務是架起政府和企業溝通的橋梁,深入企業進行調研,在各個領域中的龍頭企業做試點,探尋政策制定、行業標準、人才培養方面的規律,為政府制定合理的政策、行業標準等提供依據。
郭曉表示,面對國有企業在人才資源、資金資源、政策資源上的優勢,民營企業只有通過創新去尋找突破口和生長點,依靠新興產業才能競爭過國有企業,所以大部分新興產業企業都是民營企業,他們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就是投資水平相對不足。新興產業中心為其提供融資支持,包括設計融資結構、尋找投資方等,從資金層面促進新興產業的發展。
伊東集團東華能源公司董事長付二銀:
煤炭企業的轉型需要創新驅動
“我們提出的創新轉型戰略,即技術、人才、科技創新驅動的轉型。” 付二銀介紹說。
伊東集團是由一家煤炭企業改制而來的民企。付二銀介紹,從去年下半年到今年,煤炭價格持續下滑,傳統的煤炭企業生存非常困難。然而在2013年12月16日公布的內蒙古民營企業100強中伊東集團位居第3位。伊東集團為何能夠擺脫其他煤炭企業所遇到的困境?
轉型!再轉型!——這是付二銀給出的答案。
付二銀說,伊東集團的第一次大轉型,緣于兩次時勢的逼迫。第一次是1998年金融風暴,煤炭產業非常低迷,一噸煤的利潤只有5毛錢,伊東集團提出了轉型的課題。
到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煤炭價格陷入低谷,煤炭企業紛紛虧損,此時伊東集團的轉型優勢開始顯現,并未受到太大沖擊。隨后,伊東集團在煤炭轉化深加工的基礎上,提出“煤氣化”,即由煤轉化為甲醇。伊東集團一級子公司——東華能源公司投資40億元的一期60萬噸/年煤制甲醇項目已于2012年10月正式投產。付二銀兼任東華能源公司董事長。
東華能源每生產1噸甲醇需原煤1.7噸、料煤0.5噸。按目前市場價格,原煤每噸330元,料煤每噸220元,生產每噸甲醇所需原材料費不足700元,而當前甲醇每噸售價為2440元。“現在,如果直接賣原煤,每噸會賠本20元。”付二銀說。
除了科技、技術方面的創新,伊東集團每年都從高校大量引進人才,不僅解決當地就業還充實了集團的人才隊伍。經過1998年到2008年的大轉型,伊東集團開始漸漸擺脫煤炭價格波動所帶來的掣肘。“上次大轉型的成功,使我們意識到,伊東集團必須沿著轉型升級道路繼續走下去。”付二銀表示。
長沙巨星輕質建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蔣棠:
創新是制勝法寶,但創新者需要保護
“看看當初一起創業的同行,很多企業已經不在了,還在的也都轉向別的產品了。” 長沙巨星輕質建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巨星股份”)董事長蔣棠向《中國經濟周刊》介紹,她的企業經過18年發展,目前公司年銷售額大約在5億元,利潤1億元左右。
維持高利潤的法寶是創新。10多年來,巨星股份一直在非常專業化的領域專心做一兩類產品,主要靠自主研發的現澆空心無梁樓蓋建筑材料和技術闖蕩市場。
“建材行業的企業淘汰非常快,一方面是很多產品沒有知識產權保護,同質化太嚴重;另一方面是一種新的建材應用需要經過很多部委的同意,周期很漫長,很多企業等不得。”蔣棠介紹,巨星股份成立后,前幾年做的是在高樓上應用的輕質隔斷墻,也是自主研發的產品,但是當時沒有自我保護意識,沒有申請專利,很快仿冒者四起,產品就在價格戰中被淘汰了。
企業被迫轉型,巨星股份吸取教訓,申請專利——目前主打的現澆空心無梁樓蓋建筑材料和技術申請了7000多項專利,其中發明專利5000多項,已獲授權2000多項。
蔣棠說,創新說難也不難,只要找對方向、留住人才,它就會成為一個企業的習慣動作。靠待遇、股權和寬松的環境吸引和留住一批人才,巨星股份保持了創新動力。
讓蔣棠煩惱的是,雖然在大量授權專利的保護下,巨星股份一直維持著不錯的利潤水平,但還是有很多仿冒者冒出來。“他們不能叫競爭對手,只能叫侵權者,需要我們花很多精力去維護權利,感覺國家對創新的保護力度還是不夠。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這也打擊了創新者的信心和積極性,仿冒的速度很快,這使我們受到了嚴峻挑戰。”
“我們不怕被超越,因為我掌握了創新的路徑,但是不甘心被仿冒,希望能有更好的環境保護我們這些走在前面的人。”蔣棠期待國家能在保護知識產權方面有更嚴格的法規和更有力的執行。
亞盛投資總裁毛區健麗:
從資本紅娘到“養豬專業戶”
“中國經濟在從中國制造走向中國創造的轉型之路的時候,人口紅利逐漸喪失,人力和物流成本逐漸上升,而城鎮人口增加和消費結構升級,必然拉動農產品需求增長,拉動農產品價格上行,農業經濟蘊含了無窮生機。”亞盛投資總裁毛區健麗考察了養雞、養兔、養蛇、養龜以及種菜等等一系列領域后,決定投資種豬飼養,走出一條新道路。
毛區健麗發現,我國原種豬一直存在依賴進口的尷尬局面,因此她所在的香港亞盛投資公司和美國華特希爾公司合作投資11億元成立赤峰家育種豬生態科技有限公司,引進加拿大原種豬,填補了國內生豬高端產業的空白。
“我們在充分考察了國內市場后,對在國內發展農業的前景充滿信心,中國從發展中國家向中等發達國家過渡的過程中,必然出現更多的需求,而中國是農業大國,傳統農業向現代轉變這樣一個關鍵時期,一定會為我們帶來巨大的商機。”毛區健麗說。
“中國經濟要真正實現升級和轉型,就要舍得短期效應,耐得住寂寞。投資農業讓我產生的最大感觸是實體經濟和資本市場不同,資本市場見效快但是高回報的同時承擔很多風險;投資農業雖然辛苦,但是以我們的項目為例子,項目一期運營后可帶動1萬頭祖代豬、1.5萬頭父母代豬、300萬頭商品育肥豬的養殖規模,使商品豬育肥期縮短12~28天,帶動養殖戶增收1億元以上。這種成就感更加堅定了我從事實業的決心。”毛區健麗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