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倩倩,朱 櫻,王 萍,尹 桃(.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藥學部,湖南 長沙 40008;.中南大學藥學院,湖南 長沙 40008)
某三甲醫院2010 – 2012年免疫增強劑的藥物利用分析
葉倩倩1,朱 櫻2,王 萍2,尹 桃1(1.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藥學部,湖南 長沙 410008;2.中南大學藥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8)
目的:了解某三甲醫院2010 – 2012年免疫增強劑的使用情況及用藥趨勢,為臨床合理用藥提供參考。方法:利用醫院網絡信息系統數據庫,檢索2010 – 2012年免疫增強劑的使用數據,采用金額排序法、用藥頻度分析方法,對藥物利用情況進行統計分析。結果:2010 – 2012年免疫增強劑銷售金額呈逐年遞增趨勢,年增長率分別為19.26%、22.60%。其中生物制劑類免疫增強劑在總體銷售金額中所占比例最大,微生物制劑的用藥金額逐年降低,中草藥類免疫增強劑的用藥金額逐年增大。結論:免疫增強劑的使用日益廣泛,且存在一些不合理用藥現象,應加強對此類藥物的監管。
免疫增強劑;銷售金額;用藥頻度;合理用藥
免疫缺陷病包括原發性免疫缺陷病和繼發性免疫缺陷病,其中繼發性免疫缺陷病一般是由后天因素引起的免疫障礙,常繼發于感染、惡性腫瘤、營養不良、脾切除等[1]。免疫缺陷病給患者造成了嚴重的影響,使患者罹患感染性疾病的概率增大,惡性腫瘤的發病率或癌細胞轉移/復發率大大增加等[2]。免疫增強劑作為一類能夠提高機體免疫力的藥物,按其來源和結構一般分為四個類別:化學合成小分子、微生物制劑、生物制劑以及中草藥制劑。近年來免疫增強劑的應用越來越廣泛,臨床上多用于腫瘤科、感染科、重癥監護室等,在獲得療效的同時,也可能存在不合理用藥現象。因此,筆者對某院2010 – 2012年免疫增強劑的使用情況進行分析,以期為臨床合理用藥提供參考。
利用某三甲醫院藥品管理系統,提取2010年1月1日 – 2012年12月30日使用免疫增強劑的住院患者病例,詳細記錄使用免疫增強劑的藥品名稱、規格、包裝、用法用量、用藥金額等數據。
分析指標有:1)DDD值,指用于成人主要治療目的的平均每日維持劑量,依據《新編藥物學》(第17版)[3]、《中國藥典·臨床用藥須知》[4](2010年版)、藥品說明書推薦劑量及臨床應用的實際情況綜合確定。2)藥物使用頻度(DDDs)=某藥年消耗量/該藥的DDD值,其值越大,表明使用頻度越高[5]。3)藥物利用指數(drug utilization index,DUI)是判別藥物使用合理性的指標,DUI=DDDs/用藥天數。4)DDC=某藥銷售總金額/該藥的DDDs。5)序號比是用藥金額排序序號與DDDs排序序號的比值,它是反映銷售金額與用藥頻度是否同步的指標,比值接近1表明銷售金額與DDDs同步性良好,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相一致[6]。6)年增長率=(截止年份總消耗金額–起始年份總消耗金額)/起始年份總消耗金額×100%。
2.1 不同類別免疫增強劑的金額構成及動態變化
按照來源和結構,該院的免疫增強劑主要涉及以下四個類別:生物制劑(包括重組人白介素-2、核糖核酸Ⅱ、胎盤多肽、人免疫球蛋白、胸腺法新、胸腺五肽、胸腺肽);微生物制劑(包括卡介菌多糖核酸、草分枝桿菌、金葡素);化學合成小分子(匹多莫德);中草藥制劑(包括香菇多糖、薄芝糖肽)。
2010 – 2012年,生物制劑類因其品種最多,銷售金額比例也最大,中草藥制劑其次,化學合成小分子及微生物制劑用藥金額較少。中草藥制劑連續三年的金額比例從26.25%增長至39.04%,生物制劑從67.87%降至56.43%。具體情況見表1。

表1 2010 – 2012年不同類別免疫增強劑的金額構成及動態變化Tab 1 The constituent ratio of the consumption sum and the change of different categories of immunoenhancers from 2010 to 2012
2.2 目標藥物動態金額變化
金葡素、草分枝桿菌、卡介菌多糖核酸、胎盤多肽用藥量驟減,匹多莫德多作為出院攜帶藥物,均未列入本次調查。確定本次調查的代表性目標藥物是:香菇多糖、薄芝糖肽、胸腺法新、胸腺五肽、胸腺肽、核糖核酸Ⅱ、重組人白介素-2、人免疫球蛋白。目標藥物的規格、銷售金額、DDDs、序號比、DUI等相關指標詳見表2 ~ 3。
結果顯示,中草藥制劑香菇多糖、薄芝糖肽銷售金額所占比例較大,胸腺肽國產品種較進口品種用藥金額高。2010 – 2012年DDDs排序前3位的為香菇多糖(1 mg)、胸腺法新(國產)、薄芝糖肽(2 mL)。從DUI來看,各年度均有超過5個DUI值大于1。靜注人免疫球蛋白、進口胸腺法新、核糖核酸的日均用藥費用遠高于其他免疫增強劑;薄芝糖肽及胸腺法新(國產)的序號比顯著大于1,使用頻率較高。

表2 2010 – 2012年免疫增強劑銷售金額、DDDs及排序Tab 2 The consumption sum, DDDs and sequence of immunoenhancers from 2010 to 2012

表3 2010 – 2012年免疫增強劑DUI、DDC情況Tab 3 The DUI, DDC of immunoenhancers from 2010 to 2012
調查結果顯示,2010 – 2012年該院免疫增強劑的銷售金額持續增長,年增長率分別為19.26%、22.60%,除去住院患者人數增加的因素,反映了醫生對其療效的認可以及臨床對其需求的增大。現階段,免疫增強劑在抗腫瘤綜合治療中應用最為廣泛,傳統的抗腫瘤治療,如化療和放療可以延長患者的生存期,但是隨之產生的不良反應嚴重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質量,免疫治療很可能作為第四種抗腫瘤治療方式。免疫增強劑主要通過增強機體NK細胞活性、刺激T淋巴細胞增殖等,間接發揮抗腫瘤作用,臨床研究發現免疫增強劑與化療同步應用可以降低化療毒副反應的發生率[7]。
本調查發現,在藥品選擇上,醫生更傾向于選擇價格較低的產品。如生物制劑胸腺法新(進口),雖然其同步性良好,但因其價格較高使得臨床醫生更傾向于選擇國產胸腺法新。該院免疫增強劑的使用與DDDs和DUI排序并不存在相一致的趨勢,即用藥頻度高的藥品,其使用并不一定合理。如用藥頻率連續3年排名前3位的香菇多糖(1 mg)、胸腺法新(國產)、薄芝糖肽(2 mL),其DUI值均大于1,均超過了合理使用范圍,不合理的用藥形式可能包括用藥頻率過短、療程偏長、用藥劑量過大等,需提高對這類藥品應用的警惕性。
近年來,有關中藥類免疫增強劑的文獻[8]報道越來越多,按其組成、性味功效、有效成分分為不同的類型。特別是天然藥物中的多糖,由于其較好的療效及較低的不良反應而成為科研工作者關注的焦點。另外,我國傳統的中藥免疫增強劑因價格優勢及來源廣泛而受到醫學界的重視[9]。該院的中藥類免疫增強劑主要是香菇多糖和薄芝糖肽。綜上,有關管理部門應采取一定的措施規范免疫增強劑的使用,臨床藥師應加強臨床用藥監督,發現不合理的用藥情況時應積極與臨床醫生溝通交流,以規范免疫增強劑的合理應用。
[1]陳同辛.原發性免疫缺陷病早期診斷和臨床干預[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11,26(11):808-811.
[2]陳麗,焦順昌.化療對腫瘤免疫功能影響的研究進展[J].臨床腫瘤學雜志,2011,16(9):853-856.
[3]陳新謙,金有豫.新編藥物學[M].1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704.
[4]國家藥典委員會.中國藥典·臨床用藥須知[M].2010年版.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1.
[5]李虹君.2008 ~ 2010年我院抗精神病藥利用分析[J].藥物流行病學雜志,2011,20(7):362-363.
[6]段若竹,吳劍波.免疫增強劑的研究應用及展望[J].國外醫藥(抗生素分冊),2006,27(2):54-57.
[7]鄧小紅.中藥免疫增強劑研究進展[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23(6):556-559.
[8]徐釗,賈天凌,曹于平.免疫增強劑的研究進展[J].中國藥業,2013,22(15):1-3.
[9]晏繼紅,王仕寶,劉文虎.中藥免疫增強劑研究進展[J].西北藥學雜志,2013,28(5):549-552.
Drug utilization analysis on the immunoenhancers of a fi rst-class hospital from 2010 to 2012
YE Qian-qian1, ZHU Ying2, WANG Ping2, YIN Tao1(1. Department of Pharmacy, Xiangya Hospital,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08, China; 2. School of Pharmacy,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08, 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drug use on immunoenhancers in a first-class hospital from 2010 to 2012 for providing the reference in clinic.Methods:Data of immunoenhancers used from 2010 to 2012 were collected through the network information system database and analyzed by DDDs analysis and consumption ordering method.Results:The consumption sum of immunoenhancers revealed an increased tendency from 2010 to 2012, the annual growth rate was 19.26% and 22.60% respectively. Consumption sum of biological agents occupied the largest proportion of the overall medication. Meanwhile, the consumption sum of microbial agents reduced year by year, while the consumption sum of herbal medicine increased.Conclusion:As adjuvant drugs, immunoenhancers were widely used in clinic and there were unreasonable applications of them.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force of supervis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rational use of immunoenhancers.
Immunoenhancer; Consumption sum; DDDs; Rational drug use
R969.3
A
1672 – 8157(2014)03 – 0183 – 03
2013-11-08
2014-02-24)
尹桃,女,主任藥師,主要從事臨床藥學工作。E-mail:simon863@vip.sina.com
葉倩倩,女,藥師,主要從事臨床藥學工作。E-mail:yeqianhappy@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