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戰爭120年祭"/>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李治亭
(國家清史編撰委員會,北京 100080)
120年前——1894年,清朝與日本在黃海、旅順、威海等地展開前所未有過的一場激戰。正如舉世皆知:“蕞爾小國”日本大獲全勝;有“四萬萬”人口的泱泱大國中國卻慘遭大失敗!其參戰的“北洋海軍”被打得潰不成軍,苦心經營的這支新式軍隊幾近全軍覆沒。戰后,在日本的淫威下,清朝被迫簽訂《馬關條約》,割地賠巨款,喪權辱國。中國遭“此創巨痛深之禍”,中華民族蒙受奇恥大辱,為中國有史所僅見!
甲午戰爭震撼了世界。各國列強以驚恐的目光注視著日本戰勝中國后,迅速走上軍國主義道路。
甲午戰爭也震醒了中華民族,如梁啟超說:“吾國四千余年大夢之喚醒,實自甲午戰敗,割臺灣,償二百兆以后始也。”(《戊戌政變記》)中華民族做夢達四千余年而未醒,惟其甲午遭此巨創,才大夢初醒!倡此夢醒之言者,并非梁啟超一人,其維新派之領袖康有為,以及大批維新人士,無不發出了夢醒的呼喊。甲午慘敗,國人痛定思痛,促使中華民族迅速覺醒,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清政府新政,直至辛亥革命,皆源于中日甲午戰爭的悲慘結局,因而引發中國發生一系列變化。
以甲午戰敗的覺醒為開端,百余年來,國人特別是知識界,乃至政界,常懷甲午恥辱之心,不斷沉思,進而總結中國敗于日本之因。具體說,清代中國被西方大國、強國打敗,其原因似乎不難找到,但被東方的名不顯經傳的小小的鄰國日本打敗了,而且敗得很慘,又逼簽條件苛刻的條約,這是為什么?中國人長期為此而糾結,給出各種答案,要而言之,不外是“富國強兵”而已。這一認識已激勵了幾代人為之奮斗不已,最終擺脫了日本帝國主義與西方列強的奴役,獲得了完全解放。其中,日本帝國主義被逐出中國,臺灣回歸,更具特殊意義,也算為甲午之辱雪恥。
雖說甲午之辱已雪,但留在歷史中的記錄永遠不會抹掉,給中華民族造成的心靈創傷必將世代傳承,引發人們的不斷反思反省,獲取新認識,用以滋補中華民族的精神營養。
迄至今日,時當甲午戰爭120年之際,政界、文化界、軍界主要是學術界又掀起新的一輪反思甲午戰爭的熱潮,紛紛著文,回顧那場戰爭的歷史,尤其總結歷史的教訓,科學地概括它給予的歷史啟示,這在當前國內國際環境下,尤有特殊的現實意義。今日之日本,以安倍為頭子的極右翼分子,正在重溫日本軍國主義的舊夢,妄圖復活軍國主義,給中國人民也給亞洲及世界敲響了警鐘,因此,我們紀念甲午戰爭120年,就是居安思危,提升民族自信心,戰必勝的勇氣!
過去,我們常說:落后就要挨打。這是從近代以來中國落后、不斷被西方列強侵略而總結出來的一個新認識。甲午之敗便成為這一認識的一個典型事例。如今,我們仍強調這一認識的不可替代性。一般來說,這個認識具有普遍性,反映了事物演變的共同規律,但是,實際情況并非完全如此,就是說,落后并非一定挨打。舉例說,1950年我國抗美援朝,當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才建立一年,我們的武器、裝備,比起美國十分落后,連飛機、坦克都沒有,解放戰爭剛結束,國民經濟殘破,論經濟實力、生產力發展水平,比之美國百不及一,但是,我們以一國之軍——志愿軍,與弱勢小國的朝鮮人民軍協同作戰,卻打敗了以美國為首的十七國裝備精良的聯合國軍隊!
與此相反,清朝的北洋海軍擁有艦只數量和噸位,或與之旗鼓相當,或已超日本,從軍隊力量對比來看,北洋海軍并不落后,結果卻大敗直至全軍覆沒。顯然,北洋海軍不是敗在武器不精不良,從根本上說,是敗在制度與人上。北洋海軍是按照西方的模式組建的一支新軍,已經完全不同于清朝滿族慣用的騎射,表明在軍事上確已實行變革,但不變的是封建君主專制的政治體制。以千百年不變的專制體制去指揮近代新式軍隊,即光緒帝,主要是慈禧委諸于李鴻章,而李氏一人掌控操縱一切。他把北洋海軍看成是他個人的私產,一人決斷,其他官僚不得介入,更不能參與其事!他提出“保艦制敵”的方針,就是把船艦保住,為了“保艦”,怎能不計代價地與敵展開激戰?又怎能“制敵”于死命!在黃海被擊敗后,李鴻章下令將軍艦全撤到威海港,還是為了“保艦”!日本軍隊登陸后,迅速奪占威海四周炮臺,用猛烈炮火轟擊停泊在港口的北洋艦只,致全部艦只被擊毀。表面看,甲午之戰敗于日本是李鴻章個人指揮不當,實則是敗于清朝腐敗的官僚體制,換言之,封建君主專制制度敗于新興的日本資本主義制度。進一步講,日本是上下整體協作,形同一體;而清朝卻是個人的長官意志,等級森嚴,唯長官是從。說得形象點,李鴻章以一人之力對付日本國其失敗是必然的!以落后打敗“先進”的美國,勝在我之制度之先進,動員起千千萬萬的民眾為保家衛國而戰,故能萬眾一心,打敗用精良武器武裝的那些雇傭軍,也是必然的。
甲午之戰給我們的一個重要教訓就是因時而改,因時而變。社會、時代,乃至人的生活,變化是絕對的,無時無刻的,沒有不變的,不變是相對的、暫時的。一個國家,或一個民族總應以變應變,與時俱進,才不會落伍!日本剛剛經過了明治維新,國家充滿了活力,推動將士們去戰斗;清朝的制度是已經兩千余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當世界已進入資本主義時代,歐美及日本等正邁向帝國主義,科學技術、生產力突飛猛進;中國依然是舊制度舊體制,不改也不變,因而中國已被歐美列強及日本拋在了后邊!在強大的西方列強面前,清朝也想變一下,但它不去觸動根本性的制度,只在具體問題上做些變通,如,辦洋務、建新軍,只改了點皮毛、舍本求末,是無足輕重的。自1840年鴉片戰爭之后,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科學技術、管理模式等等,都已進入中國,執掌政權的清朝就是不改不變,惡果便在甲午戰爭中全面暴露,這才使沉睡數千年的中國開始覺醒!
制度之落后其本質就是文化落后。以儒家思想為歷代治國的統治思想,在中國已實行了2000年,并已形成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無疑,儒家思想及其文化不能完全適應中國近代社會發展的需要,更不能適應世界發展大勢的需要。因為儒家主天、地、人,重在闡述作為社會的各種人的行為準則,如何處理人與人、人與天地的關系等等,重本抑末,輕視科技發明,致使中國生產力長久停滯不前,這一本質文化思想,在近代科學技術面前,在一系列地球上的新的發現面前,就顯得無能為力。由新科技、新發明、新發現而產生的新思想、新觀念、新的價值觀,又是與儒家思想格格不入的。所謂“天不變道亦不變”“祖宗之法不可變”,就是中國傳統的思維定勢。中國之不變,其根源在此。
以慈禧、李鴻章為代表的19世紀的中國人,頭腦中滿是“天朝大國”夢。以此觀念的心態無法正確認識正在崛起的日本,看不懂它,亦無“防賊”之心,全無準備。如所周知,慈禧太后挪用海軍經費造頤和園供其享樂。從1888年開始,每年挪用30萬兩白銀,截止到戰爭爆發前,已撥出百余萬兩,以致北洋海軍的發展難以為繼。與此相反,日本早已把中國作為它的“假想敵”,加緊進行戰爭準備:一面大量造艦,一面又從英國等國購買先進的戰艦。為提升戰斗力,不間斷地舉行實戰演練。日本的圖謀已是路人皆知,惟清廷“不以倭人為意”,頤和園的工程還在繼續施工,慈禧、李鴻章居安不思危,全無備戰之念。主持陸海軍大計的李鴻章,抱定不戰的主意,把一切希望放在談判上,以談止戰;又希圖列強出面調停,實際是欲借列強威懾日本,以制止其發動戰爭。當戰爭突然爆發,李鴻章這些幻想瞬息化為泡影。他胸無成算,只有隨機應付而已。從近代海戰的經驗可知:海上戰斗,不僅要打垮對方,還要掌控制海權,封鎖其港口的出入,李鴻章對此全然不懂,即使創辦了北洋海軍,卻不明白海上戰法。在黃海海戰失敗后,他竟放棄黃海的制海權,把僅有的艦只全部駛進威海港不戰,所謂“以守為戰”,把制海權讓給了日本,故其北攻旅順、大連,迅速得手;南圍威海,如同甕中捉鱉,北洋海軍就此覆滅!這種愚蠢的戰法,恰是文化愚昧的反映。
社會之變與不變,關鍵在人,而人能否順應時代而變,關鍵又在文化。人的本質是文化,故其文化素養之深淺,觀念之高下,將決定其人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就是決定一個人的“質量”!如甲午戰爭時,人已處近代,而其思想意識還停留在古代;不為國家著想,卻一意保護個人及其小集團的利益。可以想見,一支近代化裝備的軍隊掌握在這類缺乏近代文化的封建官僚的手中,豈能指望打勝仗!
甲午戰爭及以往的歷史都證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欲長久保持強盛不衰,根本之計,就是不斷進行變革:一方面,要及時解決新出現的矛盾和問題;一方面,要革除已暴露出來的種種弊端或弊政。所謂“利久弊生”,是說當時剛實行的新政新措施,行之有效,但實行已久,必然會出現某些弊病,這就需要及時革除。有些制度或規則相沿已久,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已不適用,這更需要付出巨大的勇氣敢于挑戰,敢于動手把它改革!
甲午戰爭給我們的一個教訓是:反抗外國侵略者,理應動員全民族參與,形成同仇敵愾的抗戰熱潮,從各個方面、各個角落去打擊敵人。在甲午戰爭過程中,既聽不到民族抗敵的怒號,也不見他們參與戰爭的蹤影。清廷的一貫政策是:拒絕廣大民眾發起反侵略的活動,更不準他們拿起武器參加戰斗。自鴉片戰爭以來,舉凡發生戰事,全為八旗軍隊承擔,如有民間武裝反抗西方列強,還會遭到清廷的鎮壓;清廷懼怕民間組織起來,惟恐他們有了武裝,一旦變得強大會威脅清朝的統治。我們看到,盡管清軍每次與西方列強交戰一敗涂地,也不會允許廣大民眾助他一臂之力!因此,無論清軍勝與敗,廣大民眾似已麻木,沒有什么反應。單純軍隊抵抗,力量明顯不足!晚清政治腐敗,連軍隊也腐敗了,如吸食鴉片,已使軍隊喪失戰斗力。人說,一旗清軍各有二桿槍,其中一桿就是“煙槍”。即使建新軍,采用西式練軍,除去“煙槍”,仍然失敗如常。問題之一,脫離民眾,更缺乏全民族的抗敵熱情,形不成軍民一體,只靠軍隊的有限力量,得不到強大的民族精神的激勵,結果只有失敗。
如前已指出:甲午戰爭,日本早已把目標對準中國,加緊備戰,臨近爆發,其野心暴露無遺。朝野中有識之士,已斷定中日必有一戰,勢不可免。然而,如李鴻章輩并未視為嚴重問題。當此危急存亡之際,李鴻章等本應動用輿論揭露日本發動戰爭的陰謀,同時也應動員全民族來支持并積極參加反侵略的正義戰爭。事實是,他們這些決策人什么也沒有做,而是消極等待戰爭的爆發!當日本展開軍事行動時,清政府倉促對日開戰,實際并未做充分準備,致其在豐島、黃海、威海三次海戰皆以船毀人亡告終。
歷史的經驗證明:任何戰爭如無民眾乃至全民族的支撐,遲早會失敗的!所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是難以為繼的!
我們回顧甲午戰爭并非一味談中國之敗。中國敗是敗了,毋庸諱言。重要的是,后人不斷思考,從中總結出應有的教訓和啟示,用于我們的實踐中,一定會比前人做得更好,也避免他們的失敗的重演。
北洋海軍慘敗還不是一團漆黑,這是因為北洋海軍將士以身許國視死如歸的中華民族精神,放射出耀眼的光芒。歷史已留下這一頁頁真實而感人的記錄。
最著名的人物當首推鄧世昌。他以一艦之長,率已受重創的“致遠艦”,怒沖日艦,欲與之同歸于盡。不幸中日軍發射的魚雷,在艦沉沒之時,他還有逃生的機會,卻舍棄救生圈,自沉于海中。
另一壯烈人物丁汝昌在兵敗之后,斷然拒絕日將的誘降,以自殺殉國,完成了他的人生壯舉。
定遠艦管帶劉步蟾也死得悲壯,在幾經海上英勇激戰后,定遠艦毀。他實踐自己許下的諾言:“茍喪艦,將自裁。”于是,他自殺報國。
類似的壯舉何止他們三人!如,超勇艦幫帶大副翁守瑜,在艦沉沒時,他已墜入大海,毅然拒絕救援,大喊:“全艦沉沒,吾生何為!”即自沉于滾滾的海濤之中。揚威艦管帶林履中在其艦被擊沉后,毅然跳海,推開救援他的長繩,自沉于大海。鎮遠管帶楊用霖在艦毀時誓不生還,舉槍自殺身亡。 (以上所引,參見關捷:《北洋海軍將士的民族精神》載《清史參考》)
還有更多的將士在同日本侵略軍的激戰中,不怕流血,無懼于犧牲生命,在海上的風濤浪險中,向日軍發動一次又一次進攻,直至生命的最后!他們的英雄行為,同樣可歌可泣。不論他們是否留下自己的名字,但其業績永遠是這一頁歷史的光輝記錄!
北洋海軍將士們不怕死,視死如歸的無畏精神,是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的最生動的體現。他們雖然失敗了,卻仍然是英雄,雖敗猶榮!在紀念甲午戰爭120年的時候,重溫先烈們的英雄壯舉,繼續傳承并發揚他們的民族精神,對于當代中國的發展及未來前程,都有不可估量的歷史意義!
當我們恰逢中日甲午戰爭爆發120年之際,很自然地聯想到甲午之后,日本帝國主義對中華民族繼續犯下的滔天罪行,使我們不斷深化對日本國的本質認識。
甲午戰爭無論對中對日都是一個歷史的轉折點。這場戰爭是中華民族覺醒的開始,而伴隨戰后掀起的西方瓜分中國的狂潮,進一步把中國推入半殖民地的深淵,因而加速了民族覺醒,要救亡,要變革,已形成浩浩蕩蕩的歷史潮流,強有力地推動中國近代社會走上民族復興之路!
與此相反,日本卻走上了軍國主義的不歸路。
日本利用《馬關條約》從中國勒索所謂“賠款”2億兩白銀。因俄、法、德3國強力干涉,迫使日本將獨占的遼東半島退還給中國,又額外勒索中國付給日本白銀3000萬兩,名曰“贖遼費”。日本得此巨額不義之財為其經濟的迅猛發展提供了充足的資金,也促使其軍國主義的侵略與擴張的野心惡性膨脹。
從中國掠奪的財富,從其占領的臺灣獲取的資源,喂肥了日本。在甲午戰爭5年后,即1900年,日本為八國聯軍之一,又參加了對華的掠奪,又過了4年,即1904年,日本與沙俄開戰,一舉打敗了沙俄,逐使日本躋身于西方帝國主義強國之列,成為亞洲的真正霸主。日本的歷史與西方不同,其資本主義的發展從一開始就是靠戰爭掠奪發家的。故其帝國主義更具野蠻、殘忍、血腥的特點,與其后來的法西斯希特勒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日本帝國主義從甲午戰爭中掠奪中國領土和巨額財富,并未滿足它的野心,它還要吞并整個中國!作為第一步,先吞并朝鮮半島,作為進攻中國的跳板。這一步,它已然提前做到了。補充一句,是在甲午戰爭中,將清軍逐出朝鮮,把半島收為它的殖民地。在進行了長期圖謀與準備之后,終于在1931年9月18日發動突襲,對中國不宣而戰。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距甲午戰爭也只有37年!由于東北軍閥張學良奉蔣介石的“不抵抗”之命,放棄東北三省,日本得以占領東北全區,制造出一個“滿洲國”統治東北。
日本軍國主義吞并東北,其野心再度膨脹,變得更瘋狂,更野蠻,僅僅過了6年,至1937年7月7日,日本又不宣而戰,發動對華的全面戰爭。“七七事變”又一次震驚了世界。日本不過是海中一小島國,欲吞并地大人眾的中國,這簡直就是荒誕!日本軍國主義的瘋狂徹底激怒了中華民族,掀起了全民族抗戰的熱潮。僅僅8年后,1945年8月,日本軍國主義就跪倒在中華民族及全世界人民面前,繳械投降。
溯自1895年甲午戰爭結束,迄至日本投降,恰好是50年,半個世紀。中華民族蒙受奇恥大辱50年,一朝雪除;猖獗、不可一世的日本軍國主義也只稱霸亞洲三、四十年就走到了盡頭,被歷史送進了垃圾堆,永遠不齒于人類!
回顧日本軍國主義的發家史,特別是它瘋狂侵華50年史,與歐美列強百年侵華史 (從1840年算起)相比較,加害中國無比慘烈的只有日本!自甲午戰后,日本霸占我臺灣、澎湖列島、釣魚島;九一八事變,霸我東北;七七事變,占我華北、華東、華南等大片國土。如日本侵奪我領土、奪我主權者,周游沙俄可以與之相比,其他歐美列強,如八國聯軍時短暫占領過津京,并未侵奪我領土。以掠奪領土論,惟日俄兩強,又以日本侵害最重!掠奪我資源之多,搶劫我民財之巨,仍以日本為第一!殺人如麻,死于日本強盜槍口、屠刀下的中國人,以數千萬計。南京大屠殺,致我同胞三十余萬死于非命。計中國人死命累累,還是以日本為第一!
若論殺人之手段,諸如行“三光”(殺光、燒光、搶光)、砍頭、刺殺、奸殺 (婦女)。戲殺 (以中國人為刺殺的活靶子)、虐殺 (慰安婦、強征與虐待勞工)、毒殺 (以中國人為活體,以細菌殺人)、刑殺 (用酷刑殘害中國人),如此等等,其殺人花樣之多,手段之殘忍,無所不用其極!比之希特勒殺猶太人,更有其非人性所能為!把日本法西斯打入“惡魔”之列,當屬恰如其分!
日本法西斯在中國50年所犯罪惡滔天,可以說,它是踏著中華民族的血肉尸骨走過血腥50年。同樣,二戰中,日本法西斯也沾滿了亞洲各國人民的鮮血。集其罪孽之重,為中國有史以來所僅見!如集西方歐美列強在中國百年所犯罪惡,尚不及日本法西斯的三分之一!
因此,我們得出結論:日本法西斯是近代中華民族的最兇惡最危險的頭號敵人!近代百年來殘害中國最烈者,除沙俄,莫過于日本!
我們再思考甲午戰爭,應對日本軍國主義、帝國主義、法西斯主義為一體的本性再認識,重新給它的歷史定位。
公元1945年8月,日本法西斯終于因惡貫滿盈,受到全世界的嚴厲審判,以東條英機為頭子的戰爭販子、殺人惡魔們,被送上斷頭臺,迄于今,已有70個年頭了。照理說,日本應重新立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造福四方,用以補償以往給中國及亞洲各國所造下的罪惡。但在美國的羽翼下,并未徹底鏟除滋生戰爭的土壤,還保留二戰等某些軍國主義的殘余,如天皇、靖國神社等,都曾與其軍國主義密不可分地聯系在一起。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日本軍國主義死而復燃,躍躍欲試,把進攻的矛頭指向中國,跟隨美國,掀起一陣陣反華浪潮。至七十年代,中日建交,真的揭開了兩國友好的新篇章,在一個時期,確實呈現出空前友好的新氣象。但在這友好的關系中,不時地夾雜著反華的叫囂和狂吠。在日本尚未除盡軍國主義的土壤中,一直不斷地滋生出一小撮如石原慎太郎之流的極右翼分子,充當軍國主義的余孽,他們不時地發出反華的叫囂,不時地重溫昔日“大日本”的軍國主義迷夢,妄圖恢復其罪惡的“天堂”。
2014年,恰值甲午戰爭120年之際,已上臺2年的安倍晉三,充當極右勢力的頭子,把中國當作他的“假想敵”,放肆地攻擊中國。凡日本走軍國主義之路,必反華。安倍敢說其前右翼分子不敢說的話,敢做其不敢做的事,如“修憲”,修改“自衛權”,就是放棄和平建國的方針,重獲戰爭“發動權”。其所言所行,實集日本戰后歷來右翼勢力之大成,將復活軍國主義付諸于施政。安倍膽敢如此放肆,誰都明白,在他的背后有美國的撐腰!美國重返亞太,要主導亞太,甚至狂妄喊出“美國領導世界”的夢話,其霸權的野心暴露無遺!美國欲稱霸亞太,把中國看成是它的最大障礙,于是便利用日本充當他的馬前卒,來打壓中國。而安倍之流也利用美國作他的靠山,有恃無恐,以實現他的軍國主義迷夢!
今日安倍猖狂反華,加緊備戰,這與120年前日本處心積慮發動對華戰爭多有相似之處,而其政治野心,軍國主義思想,卻是一脈相承的!可以予計,安倍重走軍國主義的死亡之路,是注定要失敗的!
甲午戰爭給我們的一個重要教訓:面對強敵,要敢戰、敢勝利!當時,如果最高層決策者李鴻章能以破釜沉舟的無畏精神,敢與日本侵略軍拼死一搏,以北洋海軍的實力不會敗于日本之手,即使失敗,也不致于敗得那么慘!戰爭之勝負,在具備取勝的條件時,其領導人的決心與決策就是決定性的因素。即使處于劣勢,亦靠戰爭的領導者的決心!李鴻章作為舊制度的代表,又是傳統思想的代表,畏敵如虎,只圖自保,避戰、棄戰,把戰爭的“進攻權”都讓給了日本,致此慘敗,陷中華民族于大災難之中。
安倍之流及他的主子美國應當明白:今日之中國已非60年前的中國,更非120年前的中國,她已變得空前強大,躋身于當今強國之列。同樣重要的是,我們已從甲午戰爭、九一八事變與七七事變中獲得深刻教訓,我們的思想也變得空前強大!我們絕不會重蹈甲午戰爭的覆轍。我們已有上個世紀50年代敢于抗擊所謂強大的美國的勝利,60年代也獲得過對印度、80年代對越南挑釁邊界的戰爭勝利,簡言之,就是不怕,敢于戰斗,敢于勝利!
甲午戰史是一部厚重的軍事教科書,更是一部民族覺醒與民族精神的思想教科書。我們要不斷認識它,總結它,還要牢記它。
當前,我們面對的日本與甲午戰爭前的境況多少有點相似:以安倍為頭子的極右勢力,處心積慮與中國為敵,否認侵華、否認南京大屠殺、否認慰安婦,修憲、擴軍備戰、解禁自衛軍,種種行跡表明,他欲把日本帶上軍國主義的死亡之路。安倍已把自己變成一個軍國主義分子的活標本!美國縱容安倍膽大妄為,必將自食其果。
回顧中日甲午戰爭,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自信,不論安倍之流如何貌似強大,妄圖再度稱霸亞洲的野心絕不會得逞!如果膽敢把戰爭強加給我們,必將是自取滅亡。

泥模藝術——長坂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