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君婷姜玲玲史開志
(1.貴陽市花溪區農業局,貴州貴陽 550025;2.貴州省畜牧獸醫研究所,貴州貴陽 550005)
規模化豬場致病性仔豬黃白痢大腸桿菌耐藥性檢測
毛君婷1姜玲玲2史開志2
(1.貴陽市花溪區農業局,貴州貴陽 550025;2.貴州省畜牧獸醫研究所,貴州貴陽 550005)
為揭示規模化豬場致病性仔豬黃白痢大腸桿菌的耐藥性,為生豬養殖選擇用藥提供借鑒,2012年至2014年期間,通過細菌分離鑒定,從貴州省貴陽市21家發生仔豬黃白痢的規模化豬場分離得到21株致病性仔豬黃白痢大腸桿菌。藥物敏感性檢測結果表明,分離細菌不同比例地對14種獸醫常用抗生素表現耐藥性,鏈霉素和氨芐青霉素耐藥性最為嚴重;頭孢噻呋鈉和氟苯尼考是較為敏感的抗生素藥物,但隨著時間推移,頭孢噻呋鈉和氟苯尼考的敏感菌株比例在逐步下降。
規模化豬場;仔豬黃白痢;致病性大腸桿菌;耐藥性
致病性大腸桿菌是仔豬黃白痢的病原,在生豬養殖中嚴重威脅和危害新生和哺乳仔豬,可導致仔豬群體性腹瀉和死亡,是仔豬生產過程中重點防治的疫病[1]。由于該菌血清類型眾多,不同地區甚至相同地區不同養殖場之間優勢血清型常各不相同,而不同血清型之間不存在明顯的交叉保護,疫苗免疫通常不能獲得理想的防控效果,長期以來主要依賴抗生素預防和治療仔豬黃白痢[2]。
雖然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在防控仔豬黃白痢的過程中曾取得重大功效,但抗生素的選擇壓力同時導致了耐藥菌株的不斷涌現,為這一疾病的防控帶來了新的困擾和挑戰[3]。為揭示規模化豬場致病性仔豬黃白痢大腸桿菌耐藥動態,筆者對2012年至2014年期間貴州省貴陽市21個發生仔豬黃白痢的規模化豬場進行致病性大腸桿菌分離鑒定,并通過藥物敏感性試驗對21株分離的病原菌耐藥性進行檢測,為規模化豬場利用抗生素有效應對仔豬黃白痢提供參考和借鑒。
1.1 試驗材料
營養瓊脂培養基、伊紅美藍培養基和麥康凱培養基為北京奧博星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產品;大腸桿菌生化鑒定管及藥敏片購自杭州微生物試劑有限公司,氟苯尼考和頭孢噻呋鈉(藥敏片自制)為成都中牧生物藥業有限公司產品;試驗小白鼠購至貴陽醫學院實驗動物中心;大腸桿菌質控菌株ATCC25922購自中國獸醫藥品監察所。
1.2 致病性菌株分離鑒定
用滅菌直腸拭紙無菌操作采集發生黃痢或白痢的仔豬肛門樣本,接種麥康凱培養基、伊紅美藍培養基進行大腸桿菌分離純化,通過革蘭氏染色鏡檢進行形態學鑒定,根據大腸桿菌生化特征進行生化特性鑒定、通過小白鼠接種試驗進行分離細菌致病性鑒定。
1.3 分離致病性大腸桿菌耐藥性檢測
利用大腸桿菌標準菌株ATCC25922進行質控,按照世界衛生組織(WHO)推薦的K-B法,對分離得到的致病性大腸桿菌進行藥敏試驗,抗生素種類及判斷標準見表1。

表1 藥敏片名稱及敏感性判斷標準
1.4 不同年度流行菌株耐藥性比較
根據分離細菌流行年限對其進行劃分,比較不同年度流行菌株對同一種抗生素的耐藥比例變化。
2.1 致病性仔豬黃白痢大腸桿菌分離鑒定
通過細菌分離純化、革蘭氏染色鏡檢、生化圖譜鑒定和小白鼠接種試驗,從21個發生仔豬黃白痢的規模化生豬養殖中,共分離到33株大腸桿菌,其中12株大腸桿菌接種小白鼠后無致病性,分別分離自12家豬場;21株大腸桿菌為致病性菌株,來自21個不同豬場。從分離年限看,2012年分離8株、2013年分離9株、2014年分離4株。
2.2 分離致病菌耐藥性測試
通過藥敏試驗,對21株分離致病菌進行耐藥性檢測,結果見表2。

表2 分離致病菌耐藥性檢測
從表2可見,在14種獸醫常用抗生素中,分離菌株出現不同程度的耐藥,其中鏈霉素耐藥最為嚴重,共有16株病原菌出現耐藥性;耐藥性最為輕微的是頭孢噻呋鈉,僅4株耐藥。沒有發現一種抗生素對所有分離菌株均表現敏感。
2.3 不同時間分離菌株耐藥性比較
將分離菌株按流行時間分類,比較不同年度流行菌株耐藥比例變化,發現變化最大的抗生素為頭孢噻呋鈉,在2012年分離的8株致病菌中,僅有1株細菌耐藥,2013年分離的9株細菌中,2株出現耐藥,2014年分離的4株中,1株細菌出現耐藥;其次是氟苯尼考2012年,8株分離菌中,耐藥菌株僅2株,2013年,檢測的9株細菌中,4株耐藥,2014年,4株流行菌株中2株耐藥。其它12種抗生素,各年流行菌株中耐藥菌株比例變化并不明顯。
2012年至2014年期間,從貴州省貴陽市21家發生仔豬黃白痢的豬場分離到致病性仔豬黃白痢大腸桿菌21株,利用14種生豬養殖中常用的抗生素,測定分離菌株的藥物敏感性,發現分離菌株出現不同程度耐藥。
致病菌耐藥性的出現,給仔豬黃白痢的藥物防控帶了了困難。從試驗檢測的結果看,分離菌株中,大部分菌株出現嚴重的多重耐藥,這可能是近年來養殖場仔豬黃白痢藥物預防和治療效果較差的原因。針對耐藥細菌的出現,豬場應針對性地選擇敏感抗生素進行仔豬黃白痢的的預防和治療,從而保證治療效果和節約用藥成本。從對21株致病性大腸桿菌的藥物敏感性檢測結果看,頭孢噻呋鈉是最理想的仔豬黃白痢預防和治療用藥;其次是氟苯尼考和頭孢噻肟;四環素、多西環素、阿米卡星和多粘菌素有一定的預防和治療可能,但比例敏感細菌比較低;其它的藥物敏感性很低,特別是氨芐青霉素和鏈霉素,從藥敏試驗結果看,已不適于仔豬黃白痢的預防和治療。
細菌隨在抗生素的選擇壓力下,其耐藥譜會發生變化。通過對不同年度分離病原菌耐藥性進行比較,發現在2012年屬于比較敏感的頭孢噻呋鈉和氟苯尼考,在2013和2014年具有耐藥性的菌株比例已經大幅上升。這可能是因為在2012年和2013年中,因為上訴2種抗生素比較敏感,治療效果較好,因此豬場大量使用,從而導致了抗頭孢噻呋鈉和抗氟苯尼考的病原菌比例的上升。針對這一現象,規模化豬場在選擇抗生素預防和治療仔豬黃白痢時,不應該長期只依靠少數幾種抗生素,應定期篩選敏感藥物并適度交替使用,盡量縮短耐藥菌株出現的時間。
[1] 蔡寶祥.家畜傳染病學(第四版)[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1.
[2] 王秀梅,蔣紅霞,廖曉萍,等.豬源致病性大腸桿菌的血清型、毒力基因及抗菌藥耐藥性的調查[J].中國農業科學,2010,43(19):4109-4115.
[3] 湯景元,王紅寧,張鵬舉,等.95個豬場大腸桿菌耐藥表型及氨基糖苷類藥物耐藥基因型調查[J].畜牧獸醫學報,2008,39(4):472-477.
毛君婷(1985-),女, 重慶銅梁人,碩士,主要從事畜牧獸醫技術推廣,通訊作者:史開志。
貴州省現代農業(生豬)產業體系疫病防制功能實驗室建設(GZCYTX2013-0902);貴州省科技廳農業攻關項目(黔科合NY[2013]3072);貴陽市科技特派員計劃項目(筑科合同[2011207]27號);貴州省科技廳改革轉制項目(黔科合體Z字[2012]400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