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鳳子山
酒后駕車的六大不安全因素
文 鳳子山
因為機動車是一種速度快、沖力大的交通工具,它要求駕駛員行車時,對于道路上的瞬息萬變的交通情況要在0.75秒內做出迅速的判斷,并采取恰當的技術措施,才能保證交通安全。
駕駛員飲酒會導致感覺模糊、判斷失誤、反應不當,有時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因飲酒而發生的交通肇事仍時有發生,而且酒后開車所造成的交通事故多為重、特大事故,人員傷亡率高,事故現場觸目驚心,為此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那么,根據現代生理、心理科學來講,飲酒對駕駛員駕駛技能有哪些影響呢?
由于駕駛員90%左右的信息是靠視覺獲得的,而在這90%左右的信息中,絕大部分都是有顏色的,當色彩感覺能力降低后,就不能迅速、準確地把握環境中的動態信息,使得感覺輸入階段的失誤增加,影響行車安全。
英國學者科恩氏等作過一個試驗,他們把優秀駕駛員分為三組:第一組為不飲酒者;第二組飲相當于23ml的威士忌;第三組飲料中酒精增至68ml。然后讓各組駕駛員都駕駛寬為244cm的客車,作穿過一定間距兩樁的實驗。沒有飲酒的第一組,能正確判斷車子寬度與距離之間的關系;第二組有一個甚至想穿過兩樁間距僅35cm的一條窄巷通道;第三組有兩人試圖分別穿過35cm及41cm的窄巷,結果都以失敗而告終。第二、三組駕駛員開車直穿狹窄的胡同,可以看出已無法判斷正確的距離,不能正確處理車子與路寬的關系了。美國的盧米斯認為,當血液中酒精濃度達到0.94%時,判斷力會降低25%;酒精濃度為0.5%時,判斷力降低的情況因人而異。
記憶是過去經驗在大腦中的反映。記憶是心理活動過程在時間上的持續。有了記憶,先后的經驗才能聯系起來,使心理活動成為一個發展的和統一的過程。而酒精使人記憶出現障礙,記憶能力會降低。日本學者宇留野氏將羅馬字和日文字母作牽強附會意義上的聯系,在各種不同的情況下使人記憶。未飲酒者從學習到銘記為止,平均只需試行7.25次,而血液中含中等酒精濃度者平均需試行9.5次,高濃度者平均需試行18.15次,可見由于酒精的影響,使人不易銘記。
當酒精進入人體后,注意力的分配能力大大降低。行車過程中,注意力如果不能合理分配和及時轉移,必然會影響對迅速多變的交通環境的觀察,以致可能丟掉十分有用的道路信息,而使交通事故發生的概率增大。
汽車行駛中,駕駛員觸覺接收的信息雖沒有視覺多,但是對駕駛工作來說也很重要。例如踩制動踏板中的力、方向操縱中的飄、車子的振動情況等,都可從觸覺獲得信息,反映到大腦,以判斷制動、轉向裝置的工作情況。當感覺能力降低后,對其發生的有關故障要達到一定的水平以上時才會被發現,以致不能及時發現故障,從而增加了危險性。
駕駛員飲酒之后,隨著大腦及其他神經組織內酒精濃度的增高,中樞神經系統的活動逐漸遲鈍,并波及腦干和脊髓。當心理活動發生障礙后,手足的活動也變得遲緩,駕駛操作忽左忽右,車速忽加忽減,失誤情況極為明顯。美國的盧米斯通過對駕駛員的飲酒量和駕駛操作的實驗后指出:當體內酒清濃度在0.03%時,就可以發現駕駛能力低落;在0.10%時,駕駛能力降低15%;當體內酒精濃度達0.15%時,駕駛能力將降低30%。而且在駕駛員血液中酒精含量較低時,對駕駛員的反應時間也有影響,甚至可以產生誤反應。當駕駛員血液中酒精含量增高時,誤操作的可能性增加。有人作過試驗,當人體酒精濃度大于0.7%時,駕駛車輛發生事故的危險性就會急劇上升。駕駛員血液中酒精濃度達到0.8%時,操作方向盤的正確性降低。當駕駛人員血液中酒精濃度超過0.9%時,其判斷力比正常人下降25%。
酒駕給人們的生命財產帶來巨大威脅,所以,我們必須動用一切可動用的手段,選擇一切可利用的渠道,讓廣大群眾,特別是廣大駕駛人朋友,人人知道飲酒對道路交通安全構成的危害及構成危害的原因,并從中接受教訓,養成飲酒不開車、開車不飲酒的良好習慣。
相關鏈接:酒駕如何量化
很多人可能想知道,大概喝多少酒會造成酒駕?
有關專家根據標準大體估算了一下:20毫克/100毫升大致相當于一杯啤酒;80毫克/100毫升,則相當于3兩低度白酒或者2瓶啤酒;100毫克/100毫升,大致相當于半斤低度白酒或者3瓶啤酒。
落實到具體的白酒酒精度數,如果人體中每百毫升血液中含100毫克酒精,不同的酒類的量化分別是:70度白酒約50克;60度白酒約75克;50度白酒約100克;40度白酒約150克,也就是一口杯的量;日本清酒約500克;紅酒約600克;啤酒約3瓶或者6個易拉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