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婷
最佳生態旅行地不到30人的塞舌爾鳥島
◎陳婷
不來世界生態旅行的楷模——鳥島走一趟,就算不上完整的塞舌爾旅行。任何時候,島上的人數都不會超過30人,人與自然的關系,在這里找到一種平衡。

白尾熱帶鳥

塞舌爾藍鴿

雪燕鷗

雪燕鷗

帶著雛鳥的白尾熱帶鳥
從“人間天堂”一下子來到“鳥的天堂”。島上沒有居民,只有一座度假村——鳥島度假村。
來塞舌爾之前早已耳聞鳥島大名,凡是去過的朋友無不稱贊。在馬埃島碼頭的鳥島預訂中心,訂了一張機票,簡單收拾了幾件隨身衣物,第二天一早我和10個客人一起,登上17座的雙螺旋槳飛機。飛行員啟動引擎,濃烈的航空煤油味道彌漫了狹小的機艙,飛機在短暫的滑跑之后輕松躍向天空,向著馬埃島北部方向飛去。30分鐘后,下面碧藍的大海上,一座綠色小島出現在視野中,鳥島到了。
我跳出機艙,踏上了鳥島的土地,耳邊即刻傳來各種鳥鳴聲,從“人間天堂”一下子來到“鳥的天堂”。島上沒有居民,只有一座度假村——鳥島度假村(Bird Island Resort—Bungalow),十幾個工作人員,15間客房而已,每天一架17座的小飛機往來接送客人,因此任何時候,島上的人數都不會超過30人。典型的“一島一酒店”,度假村價格雖堪比五星級酒店,但沒有任何奢華設施,只能說簡潔舒適而已,因為來這里的客人沒有一個是沖著度假村來的,而是沖著酒店所處的環境。
入住手續很簡單,特別的是,每人會領到一支手電筒,因為晚上去餐廳,沿途是沒有燈的。一棟棟簡易的小房子,門口欄桿上站著幾只棕褐色的海鳥,儼然一副主人的姿態,甚至從它們身旁經過都不飛起。房間沒有鑰匙也沒有鎖,據說從有人居住開始,就從來沒有發生過任何偷盜案件。這里不通手機,房間沒有電話,沒有空調,完全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100萬只鳥與30個人,鳥兒才是這里的主人。
大堂外,一群亞伯拉達大象龜正趴在樹蔭下,其中一頭便是島上的明星埃絲梅拉達——號稱塞舌爾最重的亞伯拉達象龜,重達304公斤。如果第二天早上醒來,門口趴著這么個大家伙,用不著驚慌,它們還是很友善的。
上島后,我一直希望可以和鳥島主人薩維先生(Guy Savy)聊聊,這位商人的成功,不僅僅是商業上的,更是生態保護方面的,因此,也更讓人尊敬。接受過世界很多大牌媒體采訪的薩維先生,一上來便知道我要什么,他讓酒店經理拿來一份鳥島歷史資料,上面寫得清清楚楚,節省了不少時間。據資料介紹,鳥島有人類記載的歷史始于1771年,當時路過此地的“鷹”號艦隊主人首次發現這座小島,“無數的鳥,沙灘上擠滿了海牛(儒艮)”——艦隊主人在報告中說,于是鳥島因此得名。1896年至1906年間,17000噸的鳥糞被從島中收集起來,出口到毛里求斯的甘蔗田用作肥料,鳥島第一次展現出對人類的價值,隨后人們又在這里開辟了一個椰子種植園,同時開始種植木瓜和棉花等經濟作物。島上的作業人員一度有上百人。然而很快,到1906年鳥糞便被開采殆盡,大多數人返回了馬埃島。1931年以前,島上只剩下區區12個人,繼續從事椰子和棉花種植。

克里奧人羅比是有30多年經驗的老向導,是塞舌爾屈指可數的幾位鳥類學家之一,除了為游客講解外,他還有觀察、保護島上鳥類活動的任務。
“我剛買下這座小島時,這里的鳥兒還都很怕人,40多年過去了,它們已經習慣了人類的存在。”對此薩維頗為自豪。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中,人類一直處于主動地位,為了自身所需,貪婪地從大自然攫取各種資源。人與自然關系的失衡同樣發生在鳥島,上世紀30年代中期,由于木瓜種植和島上的人類活動,使這里數量最多的烏燕鷗(Sooty Terns)棲息地遭到嚴重破壞,從曾經的100萬對下降到6萬5千對。到了1955年,又有1萬8千對左右離開了鳥島,其余的則集中到了島北部的沙洲,生存堪危。
1967年,薩維先生買下了這個“毫無利用價值”的小島,到1972年,隨著鳥島機場的修建,他決定開發旅游業。1973年,第一批的10座可以接待游客的小木屋開始營業,到了1978年,增加到24座,1993年,全新的度假村替代了老舊木屋,隨之第二年,鳥島便榮獲英國航空旅業“為明天”大獎。

游客在觀察亞伯拉達象龜

負責接送客人的小飛機駕駛員

鳥島客人下飛機

度假村內部,價格堪比五星級酒店,但沒有任何奢華設施。
生態旅行的魅力無法抵擋,和以往把大自然作為消費對象不同,這是基于對大自然的尊重、關愛和敬畏,人與自然之間達到和諧的旅行。
薩維先生決定打造一座生態島嶼,除了鳥島上原有的烏燕鷗棲息地,1995年,鳥島管理層請來塞舌爾海龜專家珍妮·莫提美爾博士,前來幫助開展海龜保護項目,使這里成為珍稀海龜的繁殖地。每年10月開始,海龜們便上岸交配產卵。為了保護島上的鳥和海龜,他們對外來有害物種進行了清理,半年中便徹底消滅了野兔和老鼠。
1997年,鳥島終于引起了世界知名自然史學、生物學家、英國BBC生態紀錄片制作人大衛·艾登堡爵士的關注,他率領BBC制作團隊在鳥島錄制了烏燕鷗棲息地的兩部紀錄片,在1998年和1999年播出后,鳥島知名度大大提高。
2003年和2005年,在環保和生態旅行實踐方面,鳥島先后兩次榮獲“綠色星球獎”(Green Planet Award)。2005年11月,倫敦的“世界旅游博覽會”最佳酒店獎項中,鳥島度假村當選“最負責任獎”,這也是塞舌爾唯一獲此殊榮的酒店。2006年,鳥島榮獲BBC野生動物雜志評選出的“世界最佳生態旅行地”第七名。
然而,接連而來的榮譽并沒有讓薩維先生擴大度假村規模,因為他深知,鳥兒才是這里的主人。度假村每年只接待3千多名客人,同時高昂的費用也限制了游客的人數,收入的一部分被用來保護這里的生態環境。
塞舌爾鳥島
① 交通:鳥島位于馬埃島西北,每天主島有一班17人座的小飛機往來接送客人,半個小時飛行距離。
② 下榻:島上沒有居民,只有一家度假村,15間客房。這里不通手機,沒有電話,門窗無鎖,完全與世隔絕, 可以徒步走遍全島,不必租車或是騎自行車。
③ 每年5月到10月,近300萬只烏燕鷗(Sooty Tern)來到鳥島北部筑巢,此外,還有至少20種其它鳥類來此棲息,使得小島成了鳥的天堂。
④ 氣候:塞舌爾位于赤道附近,分雨季和旱季,終年氣候炎熱。
⑤ 自然向導:島上為游客組織自然之旅,介紹鳥島各種鳥類的生活狀態,并鼓勵游客參與一個保護海龜巢穴的活動,珍貴的玳瑁選擇鳥島作為它們的“棲身之地”,每年10月到次年2月,游客可以“偶遇”在海灘上產蛋的玳瑁。

俯瞰鳥島
接下來的時間交給了鳥島的自然向導羅比(Robbie),這個有著30多年經驗的老向導,是塞舌爾屈指可數的幾位鳥類學家之一。“還是孩子時,我就對島上的動植物非常感興趣,沒有人教我,都是自學的,發自內心的喜歡。”這位年過六旬的克里奧人,在鳥島已經工作了11年,除了為游客講解外,還有觀察保護島上鳥類活動的任務。
鳥島上有幾種特色鳥兒,白尾熱帶鳥就是其中之一,也稱為“白尾鹲”。“我剛來的時候島上只有幾只,現在已經有87對了。”他領著我來到一棵大樹前,“這些白尾熱帶鳥將巢穴安在這里,每年都一樣。”樹根處,一只漂亮的白色長尾鳥正老老實實趴在窩里,旁邊有一只毛茸茸的雛鳥。“這個出生才5天,兩個月后才可以離巢,期間父母輪流看護它。”“如何區分雌鳥還是雄鳥呢?”“海鳥和陸地上的鳥不同,雌雄差異不明顯,外表基本一樣。”羅比回答我說。
為了保護雛鳥不受海島上螃蟹的騷擾,羅比特地在樹坑周圍擺放了一些石頭和椰子殼,為白尾熱帶鳥提供一個安全的港灣。這種鳥做窩實在很簡單,基本沒有什么“建筑材料”,但是有了羅比的照顧,它們可以放心在這里安家了。因為是熱帶,海鳥不需要建那么復雜的“溫暖小窩”,比如雪燕鷗,干脆在樹干交叉處平緩的地方下蛋,于是羅比會在樹干上放些椰子殼,吸引它們來做巢。“46號是一對年輕的父母,它們前幾年剛開始育雛時,由于缺乏經驗,竟然拋棄了小鳥,現在成熟了很多,也有經驗了。”羅比說起來滔滔不絕,贊美起鳥兒的聰明智慧時也是毫不吝嗇。他為每只鳥標記了號碼,建立檔案,這些鳥兒都像他的孩子一樣。與鳥兒相伴的生活是幸福的。
此情此景讓我不禁想起英國BBC生態紀錄片制作人大衛·艾登堡爵士的那句話:“在我看來,自然世界是澎湃激情最大的源泉,是視覺之美最大的源泉,是智慧興趣最大的源泉。她是一切豐富壯麗的生命之源,正因如此,她讓我們的生命值得體驗,不枉此生。”
“生態旅行”的魅力無法抵擋,和以往把大自然作為消費對象不同,這是基于對大自然的尊重、關愛和敬畏,人與自然之間達到和諧的旅行。鳥島作為一個成功的生態旅行地典范,尤其值得像我國這樣一個以破壞環境為代價發展經濟的國度的借鑒。
本欄目責編/廖素冰 houlai@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