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錦江集團總經理王元珞帶領企業走上循環經濟的大道

31年前,杭州錦江集團有限公司發源于浙江省臨安市,經過10年的發展,1993年正式組建為集團公司,先后涉足紡織、印染、造紙、電纜、建材、醫藥等領域,歷經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目前已形成以環保能源、有色金屬、化工為三大主產業,集商貿于一體,總資產逾500億元的大型現代化民營企業集團。錦江集團今天的成就,公司各項決策的執行者,錦江集團總經理王元珞功不可沒。
1958年,王元珞出生在杭州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其父王愛民是我國著名管理學專家、浙江大學管理學院的創始人之一。上世紀八十年代,王愛民被浙江的一些著名企業,如萬向集團、中國青春寶集團、杭州民生藥廠(現杭州民生藥業有限公司)等聘為管理顧問。王元珞深受父親在管理學方面的影響和熏陶,她不僅學業優秀,體育方面也出類拔萃,經常獲得學校和浙江省高校體育比賽的冠軍,她還是橋牌高手。從浙江理工大學畢業后,她留校當過老師、校團委書記、黨總支書記和財務處處長。1993年,王元珞被派到校辦企業浙江金陵股份有限公司任副總經理,1995年9月,王元珞加盟錦江集團,擔任集團副總經理,2007年任總經理,從此開始了她的職業經理人之路。
錦江集團現擁有企業50多家,分布在國內20多個省、市、自治區及香港特別行政區,并在新加坡、英屬開曼群島、印尼、越南、吉爾吉斯斯坦等國投資創業。在1997年之前,錦江集團涉足的行業很多,導致人力、物力、財力分散,有些行業經營也不理想。在此情況下,集團領導層經過對錦江的定位和發展方向深思熟慮,認為企業要做大做強,必須進行產業結構調整,通過轉型升級來提升企業的競爭力和持久活力。在這個艱難的轉型過程中,王元珞總經理參與策劃并執行了這個成功的轉型。
1997年,錦江集團正式提出了10年內實現產業轉型的目標,并且確定了三大產業三大發展方向,一是輕紡,作為錦江集團的基礎產業;二是環保能源,作為錦江集團的增長性產業;三是藥業,作為錦江集團的發展性產業。1998年,錦江進入垃圾焚燒發電行業,并逐漸將其作為企業的核心產業。2003年,錦江集團第二次產業調整退出了藥業,進入資源性行業。2007年,錦江集團又退出了輕紡,這標志著錦江產業結構轉型成功完成,同時確立了集團新的三大產業,即以垃圾焚燒發電為主的環保能源產業;以鋁土礦、氧化鋁、電解鋁、金屬鎵、鋁鎂合金、鋁材深加工產業鏈為主的有色金屬產業;以煤化工、鹽化工為主的化工類產業。從此,錦江走上了一條循環經濟發展之路。
錦江集團自20世紀90年代初發展環保能源產業以來,致力于研究開發異重循環流化床垃圾焚燒發電技術,對城市生活垃圾等低熱值燃料進行資源綜合利用,并進行產業化推廣。王元珞總經理和她的團隊經過十幾年的艱苦努力,經過工業化示范、產業化運用、完善成熟、全面推廣四個階段,讓錦江集團走出了一條企業化運作城市垃圾焚燒發電的道路,并與世界銀行下屬的國際金融公司合作,形成了以投資管理、建設管理、運行管理和經濟管理為核心的產業鏈管理體系。目前,錦江集團在浙江、山東、安徽、河南、云南、湖北、新疆等省、自治區及東南亞地區,已建成和正在建設的資源綜合利用電廠多達30多家,日處理垃圾達到2萬多噸。
垃圾焚燒發電有兩種技術,一種是爐排爐技術,一種是流化床技術,錦江集團認為后一種技術更適合發展中國家。20世紀80年代,浙江大學岑可法院士想從國外引進流化床垃圾焚燒技術,但外商表示只能把爐排爐技術給中國,至于流化床技術,無論中方出多少錢都不賣。這深深刺痛了岑可法院士,他下決心要研發出中國自己的流化床垃圾焚燒技術。
1993年,在岑可法院士主導下,浙江大學的流化床技術取得了初步成果,但僅僅停留在實驗室階段。1997年,錦江集團與浙江大學合作,成立了浙江大學錦江環保能源技術開發中心。浙江大學的岑可法院士、嚴建華教授、王元珞總經理等組成核心團隊,共同開發異重循環流化床垃圾焚燒新技術。1998年8月,錦江集團下屬的杭州余杭錦江環保能源公司,成功地將一臺35T/H鏈條爐改造成日處理150噸的流化床垃圾焚燒爐。這一科技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錦江集團因而成為國內第一家擁有流化床垃圾焚燒發電廠的企業,開了國內利用自主知識產權、采用全國產化設備進行垃圾焚燒發電產業化推廣的先河。2002年,錦江集團又與中國科學院合作,在浙江嘉興建設了垃圾焚燒發電廠,這也是中科院首個流化床產業化應用項目。集浙大和中科院技術的優勢,錦江的流化床垃圾焚燒技術得到了快速發展。
錦江集團的企業理念是“為正則剛,有容乃大”。意思是做事先做人,做人先得有正氣,才能把事情做成、做好。秉承這個原則,錦江集團每到一個地方投資,除了國家和當地政府已有的優惠政策之外,不會去要求額外的優惠。王元珞說:“我們去投資,一定要給當地政府、當地老百姓帶來好處,人家才會支持你。”除了注重信譽,錦江集團還講究包容。現在,全國29個省、市、縣都有錦江投資的企業和合作伙伴,2007年,錦江集團與新疆建設兵團合作,共同致力于煤、電、化產業鏈的發展,總投資100億元,分別占有50%的股份,“如果不能包容,企業就難以發展壯大。”王元珞說。
錦江集團在選擇投資產業時,始終都有著明確的定位,那就是“要做就做最好的”。比如集團在投身有色金屬產業時,國內氧化鋁原料的一半依賴進口,價格十分昂貴,另外一半中的98%由中國鋁業股份有限公司提供。這種形勢下,可以想見錦江集團要進入氧化鋁行業面臨的困難非常多,不僅有技術、審批、資金、土地、環保等多方面的瓶頸,還面臨專業性人才缺乏的難題。但錦江集團克服重重困難,第一條生產線于2005年上馬,到現在已經擁有了9條生產線,并力求每上一條生產線都能有改進有提升,力爭生產的單位能耗在行業內最低。目前錦江集團的氧化鋁產能已取得國內企業中排名第四的成就。

王元珞在2014浙商大會暨移動互聯網峰會上發言